汉族血统是由古老、独特的汉族姓氏文化决定的,汉族文化中,血统认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有姓氏文化开始,汉族人就有了明确的血统归属-------炎黄子孙。
姓的产生,从史书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周语》记载“我姬民出自天鼋”。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
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剧》)。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由此可见,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
进入父系社会以后,汉族姓氏基本以父传子的父系血亲传承为主。但汉族姓氏文化跟遗传学上的父系基因传递也不是完全重合的,有少数例外:
1.赐姓
因赐姓而改姓的少数人口,有帝王赐臣下姓、主人赐仆人姓、师父赐徒弟姓等少数情况(此类情况不改变被赐姓者炎黄子孙的身份。)
2 .改姓
因突发社会变故而改姓避祸(同上)
3. 其他民族归化汉族后改原氏族为姓
此类姓氏起源于其他民族(此类汉人从母系来讲,同样是炎黄子孙。)
4. 其他民族归化汉族后改随汉姓
此类为同姓不同源(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