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时任南汇县委办公室主任的我,被“召”进高高红墙围着的中南海。开始,在中办秘书局,后转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之后,我在中南海共生活了五年(1978-1983),有幸参加了中央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等。
长征老干部嫌贵不吃“小灶”
中南海机关的一日三餐,除少数中央领导吃特供小灶外,其他同志都吃大食堂。
“中央领导吃饭要付钱吗?”有位家乡来的朋友问我。我自己心中也曾对此存疑。问了机关老同志才知道,不仅要付钱,而且比我们大食堂同类菜还稍贵一些,因为菜肴较精致(家住“海”里的中央领导,伙食自备者例外)。有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按级别规定可以吃“小灶”,可他嫌价钱贵,还是跟我们一起吃大食堂。
我在的那些年,粮食供应还实行粮票制,每人每月30斤,分米(吃米粥米饭用)、面(吃面条馒头用)和粮(吃杂粮制品如窝窝头用)三种,与北京市民一个样。这让我这个吃惯米饭的江南人有点为难。好在多数北方同志爱吃面食,我就用面票换他们的米票。开始,我们在中南海北区的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大食堂用餐,该食堂以国务院机关系统的干部为主。那里的小菜如花生米、黄豆、萝卜头、咸菜等特别多,而且价格便宜,几分钱就可以买一碟(据说是8341部队垦荒种植的副产品)。每餐主食品类很多,有米饭,有面条,有稀粥,有馒头,还有做成小金字塔那样的窝窝头等。
去国务院食堂用餐,要走很长一段路。进入北区时还要过一个岗哨,需出示工作证。
开会喝茶水要交钱
开会免费供应茶水(上海人把喝白开水也叫喝茶,这里指喝放茶叶的水),这是各地区最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在中南海则不然。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是在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的小组讨论会上。当服务员为各与会代表轮流倒开水时,我发现有人从口袋里掏出两毛钱来,服务员收下钱后从包包里掏出一小包茶叶,打开后放进杯子,再倒开水;有的人茶瘾重,要两包茶,那就给四毛钱。无论职位多高的领导都一视同仁,不交钱就不给茶叶,只能喝白开水,无一例外。
至于抽烟,那更需自备,绝无公烟可享。
喝茶水交钱、抽烟自备的做法,是“三年困难”时期,由周恩来倡导、刘少奇支持,最后正式确立的一条“铁规”,一直延续下来,谁也不敢违背。
娱乐生活就是看电影
中南海的娱乐生活比较枯燥、单调。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还有周末舞会,一些工作人员可以和中央领导一起翩翩起舞。到了因天灾人祸造成的“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说:老百姓连肚皮都吃不饱,我们还在跳舞,能高兴得起来吗?!于是持续了十来年的周末舞会被取消了。
我在的那几年里,除了在周末难得有机会放一两场电影外,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放电影的地方一般在“西楼”的底层一个能容纳百多人的会议室。中央领导同志看电影,没有特殊照顾的座位,像普通工作人员一样,哪儿有空就坐哪儿,也不需要中间保持距离,如果见到哪位熟悉的同志打个招呼就是,给人一种完全平等的感觉。后来,在国务院新建的小礼堂里也放过电影,那里的条件要好得多,我曾去看过一两次。那时放映的电影多为英美片、香港片和大陆拍摄的新片。
有一次,放映一个原版美国片,请唐闻生为大家翻译。我的座位离她很近,见她边全神贯注地看着银幕,边从容地用汉语做翻译。令人吃惊的是,她的翻译几乎与电影故事中的人物说话同步进行。我第一次目睹了这位毛主席的英语教师和最佳“英语翻译”的风采。
——摘选自《文史博览》2014年09期
作者: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