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论坛精彩纷呈!中山大学徐俊忠教授在题为“新中国七十年农治战略的反思”的主题报告中,提出必须重估毛泽东农治战略的意义。他认为,毛泽东主席的农治战略产生于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国家工业化压力空前的基本国情。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合作化而集体化,实现农民的组织化;通过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和“社队企业”等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形态的多样化,从而创造“在地工业化”和“在地城镇化”的条件,实现城乡均衡发展。这是一条既不同于苏联集体农庄,也不同于西方城市中心主义逻辑的乡村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在当今仍然坚持组织化农治发展的村庄中,例如河北的周家庄,河南的刘庄、南街村、黑龙江的兴十四村以及山东的代村等,都得到很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