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谈及苏宁的互联网转型,已过天命之年的张近东用了时下流行的一个词:任性。他的形容很到位,纵观苏宁的发展和转型历程,不论成功、失败,这位散发着儒雅气质的家电业领袖人物,带领苏宁以任性之姿逆流而上。
从20世纪90年代成立到转型再造新苏宁,苏宁已走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当互联网风靡时,苏宁选择了转型,而且转型决心和力度之大可谓传统企业之最。转型就像长征,任重而道远,短期的低谷和前途的不确定让苏宁备受质疑。是什么力量支撑张近东和苏宁在业绩触礁、资本逃离的困境中,任性地自信、任性地坚持?苏宁的任性转型,能否守得云开见月明?
五年前,张近东为苏宁定下了为期10年的转型期,他知道迎接苏宁的将是一场持久战。
上篇苏宁这五年:任性地转型、坠落、坚持、向前
在最辉煌的时候投向转型
作为国内家电卖场的翘楚,2011年苏宁的发展可谓辉煌万分,那一年苏宁位列国内家电零售业榜首,在世界零售行业也渐露头角。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张近东却率领苏宁毅然决然地投向互联网转型。彼时,电商和实体店已持续竞争十余年;彼时,线上线下融合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火。而张近东却看到转型互联网是未来大势所趋,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苏宁的转型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如今回首苏宁互联网转型的五年,对于张近东与苏宁的率先转型,四个字评价就是:先见之明。如今传统企业转型已成为市场共识,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更是广受追捧。在很多传统企业对转型还摸不着头脑时,苏宁已经在这条路上走过五年时光。
业绩、股价遭遇滑铁卢,任性自掏腰包
2004年苏宁上市,创造了当时国内家电连锁上市企业市值新高,受到各路资本的热情追捧,业绩和股价都连年大好。然而,互联网转型让苏宁在短时间内即从资本的宠儿沦为资本的弃儿。资本市场一方面最具投机精神,另一方面在面临风险时也最决绝和理性,甚至是冷酷无情。当张近东带领苏宁转型造成业绩骤然下滑时,很难不让投资方对其发展产生质疑和忧虑。苏宁的前途未卜直接导致了资本的大规模逃离。最明显的就是各路基金公司不约而同地大举抛售苏宁股票,撤离资金,苏宁股价一度跌停至5元左右。是的,转型初期的苏宁,因业绩不佳,被砸盘了。或许正如张近东一直强调的苏宁转型互联网没有错,战略方向是对的,可是转型初期业绩大降、股价跳水,估计也已超出张近东的预期。好在张近东和苏宁已下定决定打一场持久的硬仗,并未被业绩、股价的滑铁卢所击退。
投资者不看好,可是转型和发展急需大量资金,怎么办?自诩“不懂资本”的张近东任性地通过质押股权、大规模发行债券募集了当时发展所需的资金。张近东本人更是自掏35亿元参与公司定增。此举,再一次让外界唏嘘不已,押上数十亿身家,太任性了!更任性的是,35亿元在定增完成后市值就蒸发过半,一夜之间损失十几亿,张近东却不动声色。
任性地全面拥抱互联网
在众多探索转型的传统企业中,苏宁不仅是先行者,也是转型最全面的。可以说,转型互联网已成为苏宁的显著标签,且不论效果怎么样,这样任性地全面拥抱互联网的国内传统企业恐怕目前也仅苏宁一家。
苏宁以“一体、两翼、三云、四端”为方针,力图打造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全新苏宁,打造零售行业的标杆。上线苏宁易购、大建仓储物流、充分利用1600多家线下店面的优势、改善服务、改善供应商关系等一系列举措,展现出苏宁全面布局、拥抱互联网的宏伟蓝图。张近东曾表示,苏宁要做“沃尔玛+亚马逊”,充分体现出其互联网转型的野心之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宁的物流体系建设。苏宁计划在全国建立60物流基地,截至2014年9月30日,苏宁在全国23个城市的物流基地投入运营,苏州、乌鲁木齐、昆明等13个城市的基地在建,其余24个城市物流基地选址完成待建。此外,在北京、南京、广州等地建立了小商品自动分拣仓库,并计划扩展至上海、成都、武汉、西安等地。在张近东看来,物流是互联网转型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对提高效率还是提升用户体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苏宁易购和线下店铺的融合推进也是苏宁互联网转型的重中之重。相比几年前,苏宁易购已获得了长足的成长,不论是从战略层面还是运营层面,苏宁易购和实体店铺已成为苏宁的左臂右膀。依托1600多家线下实体店,苏宁希望能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完成线上、线下的双向导流和融合,同时,线下实体店还可担任提货点、客户体验场所等角色。线上线下经营品类也存在差异化,通过收购红孩子、满座网等,苏宁易购的品类已从3C拓展至母婴、团购等方面。而苏宁旗舰店、超级店、苏宁广场、苏宁生活广场等则力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舒适的服务和体验。
虽然已投身转型,苏宁在市场扩张的道路上从未停止。上海作为全国金融和贸易中心,香港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是苏宁市场扩张的重点。战略投资PPTV、收购满座网等,则进一步证明了苏宁全面拥抱互联网的目标。张近东想要打造的新苏宁并不仅仅局限于零售,视频、团购等生活服务也在苏宁的规划之中,甚至于由此延伸出来的社交也是苏宁想要涉足的方向。
除此之外,苏宁还在海外建立了硅谷研究中心,努力跟随科技发展的步伐,以互联网思维和科技武装苏宁。大数据、云计算这些互联网潮流,苏宁当然不会错过。
诚然,正如张近东所言,不论苏宁如何转型,对零售本质的坚持不会动摇。而互联网只是新时代下,零售业发展所需的新工具,苏宁要做的就是跟随时代,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工具,顺势而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战略执行年终于扭亏为盈了
张近东曾表示,过去五年,苏宁的转型主要体现在公司高层,也即战略部署方面。所以五年中,苏宁用了大半时间部署战略,2014年才开始发力战略执行。随着战略执行的推进,苏宁确实复苏了。当苏宁2014年Q3财报显示,盈利9.46亿,同比上涨555.28%时,苏宁终于从连年业绩下滑的阴霾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五年的转型探索终于获得了回报,张近东和他带领的苏宁终于可以有些许欣慰。同时,苏宁的股价也开始回暖。
张近东说“五年的时间,为了坚守一个正确的方向、为了适应未来的趋势,我们一边默默耕耘、苦练内功,一边还承受着销售徘徊、利润下降、用户吐槽、舆论诟病、投资者疑惑等外部诸多压力。如今我们终于度过这一艰难历程,所以我想对所有创新转型中的企业讲,过程中的失败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败后的放弃。”
我想,业绩、股价、市值等等已不能从本质上衡量苏宁转型互联网的成败。苏宁转型互联网的意义远大于金钱价值,因为当一个曾经的传统企业破釜沉舟地拥抱互联网的时候,其作为先驱者的开拓精神,本已无价。
对于张近东和苏宁而言,五年的跌宕起伏,五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迎来了前行的曙光。
下篇新苏宁:苏宁电器+淘宝+京东+万达?
回顾了苏宁转型互联网的五年之路,在苏宁坚定的信念和终于初显成效的发展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知有没有读者和笔者一样的感受,读完苏宁的五年转型时,透过所谓的“新苏宁”,看到了一些似曾相识的影子。在笔者看来,苏宁的转型期痛苦而漫长,不仅是因为转型是一项长期工程,还有苏宁本身潜在的一些问题。从总体上看,苏宁转型互联网的大方向是对的,然而具体到实施方面,似乎有点儿过于宏大了。此外,苏宁转型似乎缺失了一些重要因素,以致于显得有些自乱脚步。
扩充品类,追求大而全:中国还缺淘宝、天猫二号吗
当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的时候,已经显示出苏宁扩充品类的意图。目前苏宁易购扩充到包含家电、3C、母婴、超市如此丰富的品类,似乎已不仅仅是互联网转型的问题。张近东想要打造的苏宁,似乎有赶超淘宝、天猫的节奏,而不仅仅局限于多年的竞争对手国美。追求大而全,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本身并没有错,然而这种全品类模式是否适合苏宁呢?
谈到这个问题,当然不能局限在苏宁本身,而应该放眼整个相关行业市场。且不论国际范围,在国内,淘宝和天猫在日常用品、服饰、小商品等方面已形成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其地位和声望已经确立。当当、京东包括聚美优品等电商虽然也都已扩充品类,但却各具特色。苏宁作为一家以传统家电零售发家的企业,想在大而全的品类上做到领先,难度可想而知。倘若只是将日用品、小商品、超市等作为辅助业务,又缺乏竞争优势,毕竟中国并不缺少淘宝、天猫二号。
砸血本自建物流体系:比京东慢了
自建物流这方面,苏宁的方向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苏宁的问题在于,发力较晚了。相比如今在物流方面做得较为出色的京东,苏宁能否在物流方面后来居上,可以说面临着非常大的考验,尤其是在3C产品方面。早在2012年苏宁和京东大打价格战的时候,京东已成为苏宁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对手。只是当时,苏宁大意轻敌,在苏宁看来,那时的京东还是“小孩子”,张近东也豪言二者不是一个量级。如今,苏宁的物流体系尚未构建完成,京东凭借相对较轻的模式已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京东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做得较为垂直,而苏宁自从互联网转型开始已脱离垂直走向多元化,物流方面的压力也比京东要大。
商业地产:苏宁和万达之间有多远
张近东表示,苏宁不会做房产,苏宁广场、苏宁生活广场等是苏宁互联网转型中的一部分,是为全局发展而建的。其实,笔者为苏宁忧虑的并不是商业地产这种模式,而是能否做好、做出新意。毕竟,万达已是国内商业地产的标杆,苏宁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只能力图做得更好,然而这并非易事。苏宁和万达之间的距离,不在于万达的先发优势,也不在于万达成熟的综合Mall模式,而在于能否创新。
呵呵:任性
张近东说苏宁要做“沃尔玛+亚马逊”,而笔者看来看去,却看到苏宁在做的是“苏宁电器+淘宝+京东+万达”。简而言之就是,苏宁这盘棋下得有点儿大,反而不容易形成特色和优势。
对此,笔者只能表示:呵呵,太任性了。
结语:
不知道苏宁有没有想过消费者需要怎样的新零售模式?除了已有的天猫模式、京东模式、亚马逊模式、万达模式,你想看到一个怎样的苏宁模式?
通过以上的简要分析,不难看出,苏宁虽然方向没错,决心也够大,但是还是缺了一些转型必备的因素,就是创新和特色。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小米、华为等为什么能受到消费者青睐?我想,创新和特色这两点是重要原因。我们会一想到网购小商品、服饰就想到淘宝、天猫,一想到快速购买3C产品就想到京东,一想到特卖就想到唯品会,一想到化妆品就想到聚美优品,一想到高性价比手机就想到小米、华为,就是因为它们在经营模式和品类侧重上独一无二。
而苏宁的最需要考虑的就是,步步为营之外,别忘了出奇制胜。
市场之大,各有分工,若走专精路线,让消费者一提起买家电,不论实体店还是网购,就想到苏宁,是否比大而全要好?
任性诚可贵,创新价更高。希望未来的苏宁,面对转型,少一份慌乱,多一份从容,少一些浮躁,多思考价值,不论转型成败,在市场价值和消费者心中独一无二、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