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季度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从2016年至2020年,尽管美元储备规模在增加,但美元储备份额不断下降,从65.36%降至59.02%,四年间降幅达到10%。美元霸主地位不断削弱,降至25年来最低水平,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持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应对疫情不力。
首先,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支撑美元的经济基础发生动摇。美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70%,但是美国经济结构失衡,金融脱实就虚对包括科技在内的其他行业产生了强大的挤出效应,加上金融危机增加了政府债务,加剧种族矛盾和贫富分化,增加了美国的系统性风险,打击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长期信心。
其次,美联储实施无限量化宽松政策,降低了美元资产竞争力。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和支持特朗普大选,美联储实行无限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大幅放宽购买债券的条件,实施直达企业和个人的信贷政策,向市场投放“天量”美元,资金规模甚至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美元泛滥,不仅让美元利率一路走低,十年期国债利率一度跌至1%,投资收益大幅下降,还导致美元指数下降,美元资产缩水风险进一步增加。这就意味着,投资美国国债的综合收益有可能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投资者必然会抛弃美元,选择其他货币。各国央行也不例外,这就是美元储备份额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再次,美国应对疫情不力,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较大。特朗普时期的疫情应对措施不及时、不科学,导致疫情迅速蔓延,冲击了产业链、供应链。尽管拜登政府采取了多种管制措施,特别是大范围推动疫苗接种,为经济恢复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美印之间人员往来较多,随着印度疫情恶化,美国再度暴发疫情的风险较大。美国拜登政府已经出台了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政府负债规模创历史新高,如果再度暴发疫情,政府负债就会进一步增加。借债是要还的,一旦美国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政府收入和偿债能力,就会打击投资和消费,不利于经济发展。如果依靠美联储印钞票来购买国债,导致财政货币化,就会加剧美元投放和贬值风险,危及美元信用,进一步降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竞争力。
最后,美元储备下降是国际储备多元化的产物,还需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全球外汇储备规模从2016年底的90.29亿美元增至2020年四季度的2675.2亿美元,实现了连续八个季度的增长。由于人民币资产具有安全性、开放性与便利性优势,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但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人民币使用范围有限,还没有形成网络效应,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远不及中国的贸易地位和经济地位,还需要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新的突破,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