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第一与第二个十年相交之际成为美中关系的转折点。在特朗普上台前几年,两国关系已经开始质变。
俄罗斯《星火》周刊5月27日一期发表《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主编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的文章称,在西方国家反全球化情绪加剧的背景下,作为全球化具体体现的“中美国”概念正在走向终结。内容摘编如下:
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创造了一个新词——“中美国”。这是指美国和中国经济利益紧密交织、互利双赢的现象。中国的储蓄和产能加上美国的超级消费能力和发行世界储备货币带来的资金供给能力,形成牢不可破的共生关系。
“中美国”从一开始就内含矛盾。
本世纪第一与第二个十年相交之际成为美中关系的转折点。在特朗普上台前几年,两国关系已经开始质变。
特朗普一上台就废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一是因为它与奥巴马有关,另一个原因在于,他认为转入与中国真正对抗是可行的,甚至是必要的。
如果坐在特朗普位置上的是一位教养和脾气不同的总统,中美“离婚”或许会更有序、更体面。
在西方国家反全球化情绪加剧的背景下,作为全球化具体体现的“中美国”注定无法成功。
颇具象征意义的是,疫情给过去的全球化画上了句号,各地的封闭隔离让相互联系的世界实实在在地分开了。疫情是只有孤立才能克服的灾难。所以,早已出现、表现为多种形式的保护主义趋势成为确保身体安全的必要手段。
新冠病毒大流行将特朗普打算展现给民众的一系列王牌都“泡汤”了,经济成就被灾难抵消。现在,(对特朗普而言)当务之急似乎不是降低对抗程度,而是将其激化到极限,把一切归咎于中国。北京则认为这些指控毫无公正可言。
如果敌对情绪以这种速度持续下去,当双方开始彻底将相互依存当作武器而非安全阀之际,世界就可能看到中美共生结构的分崩离析。
这将给美国和中国都带来损失,但要避免这一场景,单单以不合理和两败俱伤为理由是不够的。
在“中美国”结构的鼎盛时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它提供了相对较高的福祉(不仅为其参与者),并为维护和平做出了贡献,因为两大强国的客观矛盾淹没在它们互惠互利的商业活动之中。“中美国”曾经可能是“历史终结论”的最佳例证:两个竞争对手将角逐升华为共同获取商业利益。然而,正如预期的那样,历史“回归了”,结束了这种共生现象。
(来源:图文均来自“参考消息”微信公号)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
“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