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财政部已批复3万亿元的存量债务置换,1万亿元的额度已批复至各省财政厅。笔者从财政系统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1万亿元的置换债券额度确实已经分发至各省,将由各省在额度内自行向商业银行等市场机构发行低成本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高成本债务。而针对“3万亿”的传言,多位财政厅长均表示“没听说”,更有财政部知情人士明确加以否认,称“有出入”。
笔者从多省人大代表团获悉,山东省获批400多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安徽省的额度是300多亿元,江西省为200多亿元,而广东省则获得500多亿元额度。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表示:“置换债券是根据各省债务的结构、总量等基本情况由财政部分配,只是给省里一个额度,各省可以在这个额度内发债置换存量政府债务。”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介绍了置换债券的批复标准:“这次置换债券的批复,主要是以债务存量作为参考标准,综合考虑2013年6月底之前审计署审计的债务存量以及当年要到期的债务规模,再用系数进行换算得到的,还是比较科学的。目的不在于发多少钱,而是建立一种使债务管理从无序变成有序的良性机制。”曾志权说:“置换债券这种借新还旧的方式,是向新机制迈进的重要一步。”
置换债券的发行方式将参考自发自还地方债。“置换债券和地方自发自还地方债一样都是政府债券,发行是一样的,只是用途不同。一般债券发行用于弥补公共预算建设资金的不足,置换债券发行是为了把原来到期的债务置换出来,一方面可以减轻财务成本,另一方面延缓债务期限。”于国安介绍道。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因此初期央行直接购买可能性比较小,除非中央统筹安排。”业内人士吴之雄表示。
谈及市场能否消化1万亿元置换债券,吴之雄表示:“按照宽口径,城投债每年新增2万亿元左右,按照小口径每年也有1万亿元新增城投债,所以市场的需求是有的,只是价格到位不到位的问题。”他认为,考虑到集中大量供给,置换债券的价格与国债利差,应该会比去年10个省市自发自还地方债偏高一些。
在他看来,这可能会推动利率中枢上移,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对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带来一定压力。如果要通过市场化方式消化地方政府债,需要其他政策配套应对,比如,提高地方债流动性,或者降准。
但有的外媒认为,这只是拖延问题。还有西方分析认为,这并未大幅减少地方债务,而且没有缓解中国非金融机构债务的问题,那类债务规模庞大,是更大的危险。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的博客就认为,地方债务置换可以纠正此前过高的地方债务利率,中国政府可以抑制这类债务总量增长,但这种方式还产生了新的问题。以下三个问题最为重要:
1、其他地方债务怎么办?
这些是主要的担忧。只有部分表外债务可以归为地方政府债务。债务置换意味着让政府承担一些此前不会负担的债务。法国兴业银行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姚炜估算,中国地方债务已达人民币30万亿元。3万亿元的债务置换后,剩余的地方债务面临更大的违约风险。
2、谁承受损失?
所有债务重组都会让债权人失去部分收益。但现在有些夸大这类担忧。毕竟,如果牺牲部分回报,债权人就可以换来债务人还债的部分保障,确认谁会还债。作为主要债权人,银行可以将换到手的新发债券当作风险较小的资产,从而减少他们的资本支出。
3、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会倾向财政刺激?
包括再融资在内,今年地方政府发债规模至少比去年高三倍。可债务置换对付的是遗留问题,不会给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资金用于开支。根据今年的中国政府预算,按实际收支差额口径,赤字率与GDP之比将由去年的2.1%升至2.7%。从财政刺激的角度看,这种赤字率只是轻微幅度的刺激。
而且,上述博客指出,近些年中国最大的债务人是企业老板,不是地方官员。麦肯锡数据显示,去年年中,中国的非金融机构债务与GDP之比升至125%,2007年的比例为72%。这样的非金融机构债务远非再融资项目所能缓解。地方债务置换使中国的债务问题看来安全了点,但债务总规模依然庞大,仍有不小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