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14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8月12日刊登题为《南海及以外:为什么中国庞大的挖泥船队意义重大》一文,作者为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战略研究系副教授安德鲁·埃里克森、该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研究型实习生凯文·邦德。
文章称,中国的挖泥船队为该国的“瑞士军刀”式基础设施开发工具又增添了一件,这些工具正在推动该国在南海上的争议性筑岛活动。
文章称,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以及相关的经济外交政策现在已经准备好以港口建设和水道拓宽的方式推动巨大的挖泥需求了。这隶属于一种更宏观的模式:即利用宏观的经济、工业和科技发展推进明确的、然而也在不断演变的地缘政治目标,这一目标就是保护中国眼中的南海权益,并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计划。
在最近于吉隆坡召开的第48届东盟外长会议上,南海上的填海造陆活动成为热点议题。包括通常不多言不多语的马来西亚在内的几个国家这次拒绝保持沉默,尽管中国要求不要提及这个敏感话题。结果东盟竟然在会后发表的公报中明确将“南海上的填海造陆活动”包含在内。
文章称,筑岛这一争议性问题加剧了中国和邻国及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尽管中国曾正确地表明自己并非唯一在斯普拉特利群岛(即中国南沙群岛——本网注)修筑新陆地的国家,但是(新修筑)陆地上的情况显示出什么才叫“无人能敌”。 越南用五年时间修筑了一处地点的60英亩陆地;马来西亚用超过30年时间修筑了一处地点的60英亩陆地;中国则在事实上摇摇领先于它们,在过去的18个月里修筑了近3000英亩(约合12.14平方公里)陆地。
文章称,这些“岛屿”并不仅仅是北京突发奇想凭空修建的。它们的建设必须动用一支庞大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挖泥船队,这些船只在15年前还不存在。
从2001年开始,中国有意扩大并改进了当时质量还很低劣的挖泥船队,以便既满足国内对更深的水道和港口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又确保在迅速发展的全球挖泥船市场有一席之地。通过这一投资,中国成功地让它的年挖泥能力从2001年的3亿立方米增长至2009年的超过10亿立方米,从而成为在年挖泥能力方面的世界头号强国。
文章称,中国之所以能攀升至挖泥金字塔的顶端,不仅是因为它的挖泥船数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还因为它建造了比其他国家体量大得多也先进得多的挖泥船。在2005年至2012年间,中国建造了20艘舱容在9000立方米或以上的耙吸挖泥船。从2004年到2011年,中国修建了至少44艘绞吸挖泥船,包括建于2010年的世界第三大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
文章称,中国在东盟外长会上宣布它在南海的填海造陆活动已经停止,这几乎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北京已经在6月份宣布它将结束填海造陆工作并接着进行下一阶段建设。但是,它并没有说中国的挖泥船队为它的另一个预期目的——即帮助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所作的准备工作更进了一步。
文章称,中国对整个东南亚和南亚的港口扩建及开发工程投入巨大。其中包括:对马来西亚的关丹投入超过10亿美元,以扩建港口;2013年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开设一个可以年吞吐240万个集装箱的中转站,据报道去年有一艘中国潜艇停泊在那里。此外还有在巴基斯坦瓜德尔港进行的港口扩建,据报道该港与一系列其他投资的目的是为一条通往中国喀什的跨大陆输油管线创造条件(虽然这可能是不切实际的)。
除让中国的挖泥船队保持忙碌外,这些投资往往还为中国国企带来了有利的港口运营合同,包括一项为期35年的斯里兰卡汉班托特港营业性租赁合同,以及与瓜德尔港签订的一项为期40年的协议。
文章称,中国就这样在短短10年间打造并部署了一支船队,这支船队几乎正在改变地理面貌,并利用宏观的经济、工业和技术发展来推进中国的地缘政治目标。这种能力同样可以很容易地用于建造一个海外海军基地,甚至用于把现有的商业港口扩建到足够大,以便为一支人民解放军海军舰只提供补给,从而增强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远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