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管他是不是虚情假意,三菱此举显然比否认历史、践踏受害国人民情感来得更识时务,也更得人心。
文|宋悦 凤凰网特约评论员 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研究生
8月3日上午,二战中国三菱受害劳工团体声明愿与三菱公司达成和解,这标志着三菱成为二战后首个向中国受害者谢罪的日本企业。对为此事竭尽全力的幸存者和受害者家属,以及所有中国人而言,虽然有点“对不起,我们来晚了”的意思,却总比迟迟等不来要强。
不论此前三菱如何否认和狡辩,它有罪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历史学家Linda Goetz Homes在《Unjust Enrichment》(《不当利得》)一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三菱:榨取的帝国”)阐述了三菱对战俘犯下的罪行。书中提到, 作为众多在二战期间强迫战俘劳工的日本企业,三菱的恶行尤为突出。三菱曾经制造并运营着至少17艘商用“地狱船”,用于将战俘运送到强迫劳动目的地。在所有通过战俘及强征劳工获利的日本企业中,三菱所涉及的范围最广,获利也最多。
有人说,战争期间谁不是身不由己?三菱也是国命难违。然而美国学者William Underwood在《三菱:历史修正主义和日本企业对中国强制劳工赔偿的抵抗》一文中写到,1939年最先向日本政府提出强征中国劳工这个“妙招”的,正是当时日本制造业与矿业组织的龙头企业们。为缓解日本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况,1942年11月的“阁议决定”,计划自1943年4月起试行引入1411名中国劳工。1944年2月的“次官决定”,则决定于1944年3月起实行全面引入政策。
在初期,劳工中的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战俘。之后,“劳动者狩猎”逐渐成为强征的主要手段。这意味着,所有不幸被日军或傀儡军抓捕的中国健康男性,都可能在威逼利诱后作为“战利品”被运去日本。
日本外务省发布的报告显示,二战时期被强行征用的11岁至78岁的中国男性,共计38935名,6830人死于营养不良、疾病等原因,其中的半数更是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客死日本。死亡率之高令人不寒而栗。
也有日本网友为三菱抱不平,“此三菱非彼三菱,今天的三菱无需为曾经的三菱背黑锅”,这也是一段时间内三菱给出的官方说辞;而中国方面,则有不少网友对每人区区10万元的和解金额表示“然并卵”,质疑三菱的诚意。显然,若真有诚意,三菱不会一直支支吾吾拖到今天。其实是不是背黑锅,是不是有诚意,对三菱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家大企业,三菱看重的是商业利益,很赤裸,却也很实在。一个崛起中国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日本企业比安倍政府看得更清。
历史需要铭记。1938年11月3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关于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中称,“帝国所要求的,是建设确保东亚永久和平的新秩序…此种新秩序的建设,应以日、满、华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建立互助关系为重点”。为建立这种所谓的“新秩序”,日本侵略者采取了“以战养战”的政策,以三菱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可以说被强迫劳动的外籍劳工正是“新秩序”的受害者。这不禁令人联想到如今一意孤行的首相安倍,其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折射出的,正是建立东亚甚至世界“新秩序”的野心。
这个流火的夏天,对三菱来说日子一定不怎么好过。满心欢喜地讨好美国,却不小心得罪了中国,好不容易补上了窟窿,那边厢韩国民众又是一片愤慨。有韩国网民表示“被日本背叛了”,“韩国彻底被孤立了”,更有人犀利地指出,“三菱的谢罪对象是900名美国俘虏和3765名中国受害者。可韩国的受害者超过10万人啊!三菱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心情在谢罪的?”很显然不论在何时,企业形象和国家形象都在相互影响,就像是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有脱不掉的干系一样。
作为首个向二战时期中国受害者谢罪的日本企业,三菱这一迟到的谢罪,被寄予了太多期待。有人称之为日本企业在为政府铺路,也有人设想,中日将进入下一个“蜜月期”。不论是不是过度解读,这确实为被历史和地缘牢牢拴在一起的中、日、韩三国及东亚秩序解锁了新的可能。管他是不是虚情假意,此举显然比否认历史、践踏受害国人民情感来得更识时务,也更得人心。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三菱谢罪了,下一个将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