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舒:中华医药的回顾与畅想 ——一个90后对中医药的心声 - 昆仑策
-
韩天舒:中华医药的回顾与畅想 ——一个90后对中医药的心声
2021-03-11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两会隆重开幕!会上,许多代表和委员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畅谈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重大成就,高度评价中医药的作用,引起我们深深的回顾与憧憬.........立春时节,品一盘辛干的春韭,端午时节,熏一束清香的艾叶,重阳时节,温一壶醇厚的菊花酒,冬至时节,调一剂扶正固本的膏方。千百年来,中医以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我们祖祖辈辈的日常起居,形成了沿袭至今的风俗习惯,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出自《黄帝内经》这部最早的中医药典籍。这是中国古人仰观宇宙,体察万物,顺应四时,和于节气,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对生命的深邃思索,蕴藏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医学科学,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国人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回顾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神农尝百草、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张仲景创立“辩证论以及治理论体系”、华佗创制“麻沸散”开手术之先河、皇甫谧撰写“经络针灸理论”、孙思邈倡导“大医精诚”、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叶天士创建“瘟疫防治体系”,时至当代,大师辈出,流派纷呈......一次次历经实践的检验的传统中医药,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不断总结升华,凝聚成独具特色的中医药理论精髓,闪耀在卷卷医书的字里行间,典藏在粉墙黛瓦的国医堂馆中,相传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的中医药,不断吸收融合各时期、各名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重视整体,注重“平”“和”,强调个体化,突出“未病先防”这些特色优势,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逐渐的显示出独特的价值,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从“我自己也喜欢看中医”的亲切鼓励,到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明确要求;从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到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从指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到强调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中医药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医药事业融入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法者,治之端也”。2016年12月25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这是一部扶持促进发展法,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实现了国粹发展有国法保障。此前,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中医药工作,一系列国家级规划密集出台,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框架初步搭建,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宏伟蓝图已然绘就。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医疗改革为动力,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中医养生生活方式在华夏大地蔚然成风。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有中医医院4238所,中医类门诊部、诊所45241个,取得中医医师资格者72.8万人。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量占医疗总服务量的15.8%,中药工业总产值8653亿元,比1996年增加了37倍。200多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规模化种植养殖,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方法灵活,费用相对低廉的特色优势,逐步放大了医疗改革的惠民效果。中医药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未病先防”理念由书本走进人心,看中医更方便,吃中药更安全。让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中医药获得感。“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2015年12月,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诺贝尔奖演讲报告厅首次响起温和清正的中文女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典籍中汲取灵感,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由此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医药科学研究成果十分显著。“十二五”以来,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提高临床疗效、保障中药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5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药学院,公办中医药院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6年底,我国中医药类专业在校生总数已达79.57万人。如今,我国已经基本形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等有机衔接,以及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1741个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和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发挥了师承教育优势,培养了一大批传承人才。三届“国医大师”和首届“全国名中医”以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评选表彰,标志着不同层级相互衔接的中医药人才褒奖机制的初步形成。
【2015年6月17日,正在捷克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医院的中捷中医中心揭牌仪式。】
大漠、驼铃、商旅,古丝绸之路默默讲述着东西方交流合作的古老故事。中医药,一直在其中是举足轻重的角色,捷克共和国·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医院的中捷中医中心,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首个卫生合作项目。自2015年9月21日开诊以来,前来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习近平总书记见证了这一次次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时刻,饱含着新形势下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美好期盼。截止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人民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强烈自豪和坚定信心。130个中医药类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时代的召唤催人奋进,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迫切要求中医药,在未病先防、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不断作出新贡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证全体人民在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历史的潮流激荡人心。随着中医药法及其配套文件的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以及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的活力和潜力进一步激发释放。目标的引领鼓舞前行,2020年我国人人已经基本实现享有中医药服务,预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将成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在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今天,我作为一名中医药传承者、工作者、发扬者,我深感到现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中医药工作者都应该更有信心,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担负新的历史使命,这便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职责与担当。作为一名中医药人首先要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勇攀医学的高峰,深度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的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共同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作者系中国长城学会长城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长城制药厂厂长、(北京)中医药博物馆创始人;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