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中国政府对终身教育概念的最新提法。在世界加剧演进,时代经历重大转型、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制订了面向2035第二个百年宏观目标下,2035教育纲要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使用这一提法提出了新历史起点上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目标,引领时代的目标,也使我国面向第二个百年的教育现代化,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但人们对此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十四五期间准确理解和实践这一目标,必须对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核心要义,及其理论突破与创新之点,有深刻的认知和准确把握,唯其如此,才能付诸好的实践推进,本文为此做如下探讨:
一、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理论表达更接近终身教育精髓
种种迹象表明,从现存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已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那么,终身教育的核心要义何在?其与现存的学校教育及其他各类教育的关系如何?这是终身教育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终身教育理论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关乎到未来需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问题。终身教育的精髓是其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但是,一直以来,人们的认识依然处在种种碎片化的误读中,从而导致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实践的无所适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新表述,正是在这里超越了此前的误区,实现了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一)突破了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两个体系相持的局限
这在中国终身教育发展中还是第一次。此前,关于这一理论与实践困境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无不与“国民教育体系与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的关系究竟为何”的问题息息相关,所衍生出的问题:一是终身教育理念下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及其各类其他校外教育何去何从问题,二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系统如何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问题,或者说国民教育体系与现代终身教育体系两大阵营如何实现统一,从而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体系问题。虽然在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推进中,对此理论难题和实践困境的突破,不断取得进展,但依旧困难重重。“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革命性地打破了这一僵局,第一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教育研究思考框架,这实际是从纵向上界定和统一了终身教育与国民教育体系的关系问题。
(二)突破了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两相隔离的误区
终身教育一定是以全方位和一切形式的终身学习为前提的,没有终身学习的充分展开,终身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和前提。但现实中把二者割裂看待的大有人在,以至于盛行一种终身学习兴起,终身教育已成过去时的认识误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提出,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第一次真正成为了同一语段内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革命性意义还在于,把“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作为了构建新教育体系的先决条件,这与终身教育理论的内生性内涵:始初即是以终身学习的充分发展为先决条件这一点不谋而和,是最本真的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这实际是从横向上解决了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及学习型社会的关系问题。
(三)突破了终身教育与现代教育各说各话的局限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提出一个从现在到2035我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现代教育体系问题,其重大理论突破在于国民教育体系提法不见了,代之以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提法,其引人注目之处是,在这个现代化教育体系之前加上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限制词,首次使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一终身教育新提法,定义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内涵,这就清晰了这个现代教育体系实际是终身教育体系,并实际明确了2035我国要建成的现代教育体系,就是能够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它是新时代扎根于本土现代化伟大进程中的终身教育体系。2035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界定教育现代化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规划第一次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终身教育建设目标统一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使现代化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关系实现了统一,也把终身教育有机地统整在各级各类教育之中,使面向人人,面向终身成为2035教育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立场理念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贯穿2035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灵魂和主线。“服务”一词的使用,突显了教育的功能和责任,其所旨归的教育体系内涵,更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新报告的回应和发展;同时,“服务全民”的限定词,鲜明地体现了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人民的中国特色,并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内涵从青少年拓展至了全民。这启示我们要跳出原有教育框架,另辟路径,来寻求和思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可为、应为、必为的新空间。
一直以来,我们把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光往往只局限在了学校教育,教育所追求的有学上和上好学,视线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系统,关注的都是这一个阶段的教育,而事实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的时期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新标准,对美好教育的向往已经完全不止于子女的教育。上正规大学,上好的正规大学,学习自己喜欢专业,已不仅只是年轻人的追求,也不仅只是老百姓对自己孩子的渴求,而是今天所有成年人的教育需求!但此类现象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很多讨论的教育热点也好,教育研究也好,往往都只限定在学校教育这一块,关于学生的概念也都是就青少年和在校学生而言,甚至把改革开放后终身教育的发展都忽略了,这其实是把大部分人的教育向往都忽略在视线之外了。
今天,人民满意的教育已经大大超出仅仅局限于青少年的教育了,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如果说公平是终身教育的精髓,那么,教育公平应该“体现在准入、参与、保留、完成和学习结果方面消除所有形式的排斥、边缘化、不公正的差异性、脆弱性和不平等问题。”[1] 这种大环境提倡的公平和享有的权利,就需要超越疆域局限和人为藩篱来实现,否则,人们的学习权利就可能会被隐性剥夺。没有学习机会,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国家可惜,个人也可惜。终身教育体系对个人、单位和国家都太重要了。
中国2035将实现什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时代。教育所代表的价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志。按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解读,教育优质化、普及化、公平化、终身化和创新服务能力囊括了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涵,教师队伍专业化、治理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2035新阶段的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的追求,打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大视野,确立面向人人的新标准,“全民”就不仅仅是青少年群体,“终身”就不只是青少年一个阶段。在全民终身学习的视野下,重构人人平等的教育新秩序,应该成为2035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工程。
三、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思想框架为新时代教育起点奠基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人类社会处在又一个历史巨变的十字路口,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正加速这场大变局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大论断,即“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2] 这一重大判断,为我们准确把握这场巨变的本质内涵提供了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在了这场巨变的中心,也处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登高望远,此两个十字路口的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地正悄然开启着新世界教育起点的窗口。[3]
我国2035教育现代化阶段,正处在这一时代巨变的中心,是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伟大转折和伟大进程中的现代化,突破与整合是这个阶段现代化的显著特征。重构多维立体化的思考框架,不仅体现在形式上,同时要体现在内涵上各个维度的突破性与整合性上。其中新的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具有与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价值内涵及形式样态,要将其作为一个全新的生命整体,进行整体系统的重新规划和设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正是这样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
这对冲破沿袭至今的顽固的成人教育化的终身教育的理论误区,以及教育治理理论误区,都是一个重大突破,不仅提供了走出长期存在的理论困境的新方向,同时打开了整体性教育的新视野。
一方面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方向选择,顺应了人类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内发展积极对接2030可持续发展和教育2030目标的战略选择,另一方面引发了许多我们亟待加深的对国际趋势与人类教育发展的总方向的深层内涵的理解。比如,打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全新视野后,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全民性终身性目标,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如何认识教育资源的组织与分配问题。这需要我们从理论视野上跟上国际前沿的脚步。作为全球教育治理思想实验室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最新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教育和知识应被界定为需要社会集体努力的“共同利益”,超越“公益事业”的产品性和个人收益的观念,全球教育治理走向全球共同利益阶段。
原来只强调政府一方的责任,现在强调多元责任。是为了所有人,政府起主导作用,协同各个合作伙伴,为所有人提供每个人需要的学习权力和机会。这个概念实际上对原有教育制度是一个根本性的超越,在服务人人的教育要求下,原有教育制度已经不能支撑新教育了,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认识上都反映出了问题。这样情况下,所有学校教育智慧集中起来也不够,所以不能只套在学校框架了。依然用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来讲,再也讲不通了,仅靠开放大学也无论如何满足不了的,必须超越以学校为基础的国民教育框架才有可能为之。
但对于这个新理念,我们还没有真正从深层次把握其要义,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的概念,还依然是教育的公益性,公共产品性。未来我们推进教育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更多的要走融合发展、共建共享之路。落实2035我们依然更深入的研究和把握其精神实质,需要对国际趋势与人类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增加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结语
综上各点,“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对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重要的突破和创新,为创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时代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石,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里程碑,应将其作为一个特别宝贵的理论用语来珍视;与此同时,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类群体都提出过终身学习的要求,国家频频使用的“人人、处处、时时”提法,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用以表达中国终身教育的特征。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的框架轮阔已然可见,需要我们敏锐捕捉和系统研究。
同时,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的提出,也引发了更深入的理论思考,包括相关政策文本2035规划本身的一些表述,如为什么不再将“建成学习型社会”作为战略目标来提了?“学习大国”和“学习型社会”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十九大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与2035学习强国建设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服务人人终身学习与其他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深层理论问题都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澄清。
总之,十四五期间,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局的起步点上,如何强化基础研究,走出理论困境,解决好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既关键又紧迫的重要问题,已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理论内涵,就不会被人们真正认识到,也就不会有良好的实践推进。
参考文献
[1]徐莉, 王默, 程换弟. 全球教育向终身学习迈进的新里程——“教育2030行动框架”目标译解[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6):17.
[2]肖楠.“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N]. 北京日报,2019-01-14(013).
[3]周洪宇,徐莉.“在人类历史拐点处寻求教育变革之路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7): 3.
[4]徐莉.终身教育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6):41.
(作者:徐莉:河北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昆仑策网【作者授权】,首发【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