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将2020年全球GDP增速预测从1月份的3.3%下调6.3个百分点至-3%,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
5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明确“今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3月份以来,为对冲疫情影响,美、欧等央行快速降息至零,出台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甚至实施无限量化宽松。但相较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更为通畅,银行的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市场机制运转良好。
得益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我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传导通畅,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缓解了实体经济的实际困难。
从引导贷款投放看,我国第一季度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每1元的流动性投放可支持3.5元的贷款增长,是1:3.5的倍数放大效应。
从降低贷款利率看,3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4.82%,较2019年底下降0.3个百分点,较2018年高点下降0.78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LPR的降幅。政策利率下降的效果放大传导至实体经济,LPR改革有效发挥了促进贷款利率下行的作用。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继续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阶段性特点出台有针对性措施,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进一步缓解实体经济面临的实际困难,对冲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报告显示,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主动作为,积极施策,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先后安排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贴现额度,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共计1.8万亿元,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精准滴灌作用,支持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和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
三批次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对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批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已进入收官阶段。截至5月5日,9家全国性银行和10省市地方法人银行向7037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693亿元,平均每户企业获得优惠贷款不超过4000万元。
第二批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发放进度近80%。截至5月5日,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3996亿元、支持企业(含农户)52.4万户。
第三批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经落地,人民银行分支行有序开展发放工作,与前两批次政策有序衔接,将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报告指出,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公告,深化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推动,LPR改革已取得重要成效。
首先,市场化的LPR更好地反映了市场供求变化。2019年8月以来,LPR报价水平逐步下行,1年期LPR累计下降0.4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化情况。
同时,按照“先增量、后存量”的顺序推动LPR运用。自2020年1月1日起,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新签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的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在此基础上,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于2020年3月1日如期启动,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序推进。
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也明显增强。2020年4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28.9%,超过LPR改革前2019年7月的三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完全被打破。
LPR改革后,企业议价意识和能力提高,贷款市场竞争性增强,一些银行主动下沉客户群,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促使企业贷款利率整体明显下行。2020年3月,一般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8%,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0.6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下降0.26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LPR降幅。
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随着LPR改革深入推进,贷款利率实现和市场利率并轨,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从实际情况看,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有效地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
因疫情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将2020年全球GDP增速预测从1月份的3.3%下调6.3个百分点至-3%,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
总的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报告显示,一季度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接近全面复工,全国多地餐饮、酒店等企业也陆续恢复营业,交通物流进一步恢复。3月份以来经济数据已有所好转。但也需关注以下风险:
一是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及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仍然严重,重启经济的努力效果需要观察。
二是主要经济体高度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应需密切关注。货币和财政政策仅能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及金融形势根本上仍取决于疫情防控进展,非常规政策的负作用也会逐步显现。
三是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多挑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上升,产业链复工复产的协同配合有待增强,主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需不断夯实。
四是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也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主要经济体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加之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领先,人民币资产较高的收益和相对的安全性可能吸引跨境资金流入。另一方面,外需持续走弱、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也可能引起出口减少和跨境资金流出。
(来源:“国际金融报”微信公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
“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