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建设数字乡村 注入强劲动能 - 昆仑策
-
宋圭武:建设数字乡村 注入强劲动能
2021-09-09
近期,两则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一是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二是9月6日,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幕,举办“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关注数字农业农村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由此可见,建设数字乡村,既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畅通城乡间循环。国内大循环包含多个小循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城乡之间的循环。数字乡村建设,使城乡经济关系通过虚拟空间实现有机沟通,促进城乡之间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最终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经验管理,具有粗放性和模糊性等特点,而智慧农业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与农业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精准化,为乡村经济振兴提升效率拓展空间。比如,现在一些果农通过智能手机能随时跟踪果树的浇水、施肥、施药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实现远程调控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
长期以来,农产品流通不畅和市场销售不稳定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产品供需匹配,提高流通效率,为增加农民收入拓展空间。从2013年开始,甘肃省陇南市将电商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突破点。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开办电子商务网点1.4万家,带动50万贫困群众增收,贫困户人均年增收从2015年的430元增加到2020年的930元。同时,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与乡村经济深度融合,也促进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和乡村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的成长壮大。
广泛应用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等技术,提升了乡村社会的治理能力。日益推广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扶贫助农”“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等综合信息平台,使公共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得到更精准匹配,方便农民办事,减轻基层干部负担,降低乡村社会的管理成本。
“互联网+培训”等手段优化乡村教育供给和需求资源配置,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全新手段。从供给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使各类高质量教育资源实现集中有效供给。从需求看,数字网络信息技术克服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更灵活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偏好,提高教育和培训的满意度。一些地区通过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博物馆”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有效保障。通过建设农村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可以实现对农村污染物、污染源的全时全程监管,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此外,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高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对农村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的实时监测和保护。
(作者系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甘肃省委党校教授;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