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畔:一个值得认真学习借鉴的乡村振兴西部样本 - 昆仑策
-
肖光畔:一个值得认真学习借鉴的乡村振兴西部样本
2021-07-14
一个值得认真学习借鉴的乡村振兴西部样本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发展经验的启示
四川省战旗村,是近年来我国西部农村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其蓬勃发展的集体经济、整洁优美的村庄环境、良好的乡村治理,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战旗村的经验,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颇有借鉴和启示。战旗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西部,处于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区)交界处,距离成都市区40多公里,全村面积5.36平方公里,耕地5441.5亩,辖16个村民小组1445户4493人。战旗村原名集凤大队,上世纪60-70年代“农业学大寨”,集凤大队学先进、赶先进,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为当地一面旗帜,因此改名战旗大队,后又更名战旗村。几十年来,战旗村立足实际,紧跟党的步伐,坚持走集体发展、共同富裕道路,成绩骄人,先后荣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四川省“四好村”等荣誉称号,是四川省新农村建设重点试点村及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战旗村考察,对战旗村的发展成绩、发展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战旗飘飘,名副其实”。2020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812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65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富村、明星村。(一)始终坚持建强村党组织。战旗村是一个老典型,几十年来之所以“战旗飘飘”,关键村党组织抓得好。一是班长好。从解放到现在,战旗村已有八任村书记,每一任都留下了好业绩、好口碑,尤其是现任村书记高德敏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子,使战旗村名扬全国。建国70余年来,战旗村党组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为群众办好事、谋幸福,已经成为战旗村的优良传统、文化积淀。二是组织建设好。战旗村把支部建在集中居住区、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和产业链上,探索出“组织建设满覆盖、教育监督满覆盖、能力提升满覆盖、制度建设满覆盖、服务方式满覆盖、干部选育满覆盖、评优评先满覆盖”的党建工作法,发挥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政治引领作用。三是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战旗村推行“三问三亮”工作机制。三问,就是每个党员都要对照党章思考“入党为什么?党员应该做什么?作为合格党员示范带动了什么?”;三亮就是要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通过“三问三亮”机制,战旗村真正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实处。(二)努力盘活土地资源价值。战旗村位于川西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人民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切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战旗人更加充分认识到,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源,是最重要的资产,搞活农村、振兴乡村,要做好土地这篇文章。2007年,战旗村被成都市列为首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示范点和“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的政策,通过撤院并院节约集约使用宅基地,整理出208亩建设用地,将其挂钩到县城城区使用,并利用其预期收益向成都市城投公司融资9800万元,用于土地整治及新型社区建设,实现土地收益1.3亿元。2011年,战旗村进行土地确权,全村确权后人均耕地1.137亩,村集体注入50万元,村民用耕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全村土地。其中,部分土地用于股份合作社建设农村生产示范基地,发展高端设施农业;部分出租给种植大户,以家庭农场形式种植蔬菜、苗木;部分引进龙头企业,其中引进一家占地30亩的规模化、标准化的杏鲍菇生产企业,每亩产值50万元。2015年,成都市郫都区被列为全国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战旗村抓住这一改革机会,将原来村集体办的复合肥厂、预制板厂闲置的建设用地和老村委会办公楼闲置地皮整理出来,共13.447亩,以每亩52.5万元的价格挂牌出让,收益超过700万元。这宗建设用地的入市,敲响了四川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同时也为战旗村集体经济发展赢得了一笔大资金阶段。战旗村对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探索创造了在国家征收调节金后集体与个人按照8:2分配的办法,集体主义得到弘扬。村集体分得的“80%”是提取的公益金(30%)、风险金(10%)和公积金(40%),公益金用于为村民统缴社保和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等,公积金则用于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为全村农民共同富裕打牢基础、做好保障。(三)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不二法门,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经途径。战旗村一直在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发展模式。战旗村地处成都郊区,相当一部分村民进城务工,土地撂荒,但出于守住自己土地承包权的目的,即便撂荒,也不愿意流转出租或交由村集体经营。中央提出农村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后,战旗村就在落实农村承包地所有权上做文章、动脑筋,搞创新。2011年,战旗村在农村土地确权后,由村集体出资50万元,折股量化,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入股, 组建了“村、企、农三合一”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目前,全村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土地股份合作社,80%以上的农户承包地进行了流转,80%以上的流转土地进行了集中经营。土地适度规模集中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立,为村集体引进社会资本和项目,提供了便利。2015年,战旗村在对全村清产核资股份量化的基础上,组建了“战旗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运营全村集体资产。全村的资金、房产、土地、无形资产、债权等,一草一木,都纳入战旗资产管理公司,制定并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办法》,认定全村1704人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家庭为单位颁发了股权证书。2020年,战旗村资产达812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万元。(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没有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战旗村成立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后,着力发展有机蔬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2007年开始,战旗村认识到传统农业是弱势产业,抗风险能力低、效益低,发展创意农业和品牌农业是跳出传统农业的优势路径,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寻求转型发展,启动了规划1万亩的战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规划为种植区和蔬菜初加工区,并通过项目招商、企业招商,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农副产品产加销为一体化的发展格局。2007年四川榕珍菌业、2009年四川满江红食品科技公司先后入驻战旗村;2010年,战旗村与北京方圆平安集团、四川大行宏业集团合作,建成“战旗第5季妈妈农庄”,被誉为成都“小普罗旺斯”;2015年国内首家共享生态果园运营商四川蓝彩虹生态农业公司入驻战旗村;2015年,战旗村敲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第一槌”,将13.447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拍卖给四川迈高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迈高公司建成“第5季香境”,现已入驻途家民宿、成都“宽窄”等30多个品牌商家,主要经营特色餐饮、美食、旅游纪念品等。战旗村还利用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拍得的资金,修建了“乡村十八坊”。这是战旗村自主开发经营的第一个三产融合的项目,由豆瓣坊、酱油坊、辣椒坊、布鞋坊、蜀绣坊等18个传统工艺作坊组成。2018年12月,郫都区“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规划方案出炉,以战旗村为引领,发展乡村旅游、教育培训、现代农业,现已建成乡村十八坊、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吕家院子、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景点,形成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亲子旅游、美食体验等4条路线。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战旗村走出了一条“两委”主导、 股份合作、市场经营、强村富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五)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战旗村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战旗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了村上经济效益好但污染严重的铸铁厂、化肥厂等5家企业,搬迁了5户规模养殖场。近年来,战旗村大力治理面源污染,推行垃圾处理,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清运,实现污水统一收集、达标排放。实施土壤有机转化和高标准农田整治1000亩,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村上建成生态绿道1500米,建成柏条河生态湿地。现在的战旗村,屋舍俨然、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整洁干净,既现代又传统,生动展现了川西现代农村风貌,2019年被评为4A级景区。(六)着力建设善治乡村。战旗村高度重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战旗村探索形成了以村党总支领导、决策过程交由议事会、具体运行村委会承担、第三方独立监督、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经营的“一核五权”治理体制,以“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的制度规范村民自治;战旗村注意与警务室、法律援助室、党员工作室共建法治信访中心,促进乡村法治;战旗村以“乡村道德评议”“善行义举”榜单,推进村庄德治。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战旗村认识到,强化治理是防止村集体经济走偏的防火墙,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有效防止腐败,赢得群众信赖和支持,形成村庄发展的巨大向心力。战旗村探索出了“母公司(集体股份合作社)+子公司”的模式。母公司负责收益分配,除集体资产租赁、承包地流转等简单经营外,不独立经营,只能通过入股的方式,与民营主体共同成立子公司,由子公司负责生产经营,在市场上打拼。战旗村严格规定村“两委”成员不得在母公司(集体股份合作社)领工资,只能从公共支出中领取工作绩效,绩效工资与工作考核、村级集体经营收入直接挂钩。村上还制定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办法,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三、战旗经验对甘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虽说战旗村是立足成都平原、依托成都这样特大级城市而走出的发展模式,但也是一个西部农村,其发展模式、发展思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一)要建好一个党支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庄要建设好、治理好,村党组织是核心,是关键,“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乡村振兴,尤其是推进示范村建,要选好一个“班长”,配强一个班子,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切实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二)要善于激活土地资源价值。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发展产业要钱,要第一桶金。绝大多数的村集体经济积累差,力量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多者二三十万元,少者三四万元,刚从“空壳”解放出来,过百万元者寥寥无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光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另外开源。土地是财富之母,是农民最重要的资源。战旗村发展历程中最关键的节点,就是2015年抓住郫都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机会,将13.447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出售,敲响了四川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第一槌,获得了700多万元的发展资金。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已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明文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直接入市。这是重大政策利好!各地尤其是具备发展二三产业、乡村旅游的村庄,要加快编制村庄规划,科学安排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用好国家规范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政策,把村庄发展二、三产业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划出来,合理安排好,并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登记,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去抵押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真正拉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架势。二是要用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整治出的土地优先用于满足农民新增宅基地需求、村庄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引导农民群众集约节约使用农村宅基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动员群众腾退多余的宅基地,发展餐饮、民宿、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动力。(三)要办好一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要想让农民富裕起来,就必须让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市场的有机衔接,关键是让农民科学有效地组织起来。战旗村的经验,就是将农民承包地确权到户,成立农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村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出面招商引资、投资兴企,发展村集体经济,比较有效地实现了小农户与大生产的有机衔接。目前全国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每个行政村都在清产核资,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有的地方已经组建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但多是一个架子,运行不好,作用发挥不充分。乡村要振兴,组织需振兴,发挥好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作用,是实现组织振兴极其重要的环节。各地要指导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发挥作用,开展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企业合股联营等,真正把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四)要不断创新集体经济管理模式。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央明确要求,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乡村善治之路。加强乡村治理,是激发群众热情、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战旗村的经验,他们不仅重视建立健全党组织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而且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母公司+子公司”分层管理模式,制定了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办法,保障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中西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普遍滞后,积累少,力量薄弱,而且普遍立地条件差、气候严酷。要实现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以生产关系的适度先进引领经济的快速发展,弥补发展积累少、基础薄弱、条件严酷等形成发展劣势。各地在发展实践中,要高度注意学习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模式,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独辟蹊径地走出我省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五)要建设一个生态宜居美好家园。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现在走进战旗村,花木成荫、屋舍俨然,垃圾污水得到治理,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传统民居,建起了村史馆、农耕博物馆等,已经由一个普通的川西农村变成了乡村景区。这些年,甘肃省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康县模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甘南模式”,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搞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厕所革命,治理好垃圾、污水,让村庄先干净起来;二是要努力提升水电路房能讯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础;三是要注意保护传统民居、传统村落。搞乡村建设要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民居、传统村落,这不仅留住乡村的根和魂,而且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六)要培育一种文明乡风。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经济繁荣、村民富裕、村容美丽,还需要有良好的村风、民风,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乡风重在培育,重在建设。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落后,一些地方农村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红白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屡治不绝,反映在文明乡风培育、乡村治理方面的欠缺。中西部农村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差距,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原因。不能指望这些地区的农民收入在短时间能超过沿海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第一要务,培育文明乡风也是第一要务,要把乡村治理得更加和谐安宁,让农民衣食有余、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幸福指数不亚于发达地区的农村。(作者系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乡村建设管理处处长;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