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农村治,天下安;农民稳,天下平。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是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点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培养了一批典型,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具有重要的推介应用价值。为此,“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和昆仑策网经授权,分期编发该区乡村治理试点工作的系列经验和认识,以供研究参考。
乡村治,则国家安;百姓稳,则天下平。乡村治理,既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因而乡村治理工作大有必要,大有抓头,大有时代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时代的乡村治理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和新的工作任务。要想把这项“新”的工作变成“熟”的工作常态,就必须首先认识新时代的乡村治理是什么、乡村治理的任务是什么、农村社会的实际是什么、农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实现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的路径是什么的问题。也只有解决了这“五个认识”问题,才能让乡村治理工作“入门”,并且入门即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
永州市零陵区是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点之一。零陵区在试点示范工作中,从“五个认识”入手,统一了全区干部农民的认识,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培养了一批典型,总结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的实践和认识成果。这些初步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治理的原始意思,就是统治和管理。但是,自从有统治即有国家以来,人们对治理的理解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全球治理委员会给出的定义是: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和规章制度,以及种种非正式安排。而凡此种种均由人民和机构或者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的利益而授予其权力。它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治理是一个过程;治理以调和为基础;治理同时涉及公、私部门;治理有赖于持续的相互作用 。这个定义很拗口,并且说得云山雾罩,也不适合中国的治理形态和没有反映中国式治理的实质。但它指出,治理是诸多方式、是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机构和规章制度、是(治理者与被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确定的状态等观点还是基本可取的,反映了治理的一些特征和本质。对治理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还得再前进一步,弄清国家治理体系是什么。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推进,形成了我国新时代的国家治理体系理念,这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弄清了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那么,乡村治理体系的概念也就不言自明,即乡村治理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在中国农村社会的具体实施和落实的过程,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在农村具体实施和落实的过程。其中,农民既是乡村治理的对象又是乡村治理的主角。具体的,它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一)乡村治理是国家制度体系在农村的具体实施和落实的过程。我们的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力量,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是国家的主人。乡村治理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把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高度统一起来的过程。在乡村治理中,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农民真正的民主权利;没有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就没有真正的有效的乡村治理。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辩证过程。只有二者的有机统一,才有真正、有效的乡村治理。(二)乡村治理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具体实施和落实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走进了新时代。十九大确定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是新时代各项工作包括农村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同时,也是乡村治理工作的行动指南。乡村治理工作,失去了行动指南,就等于迷失了行动方向;只有明确了行动指南,才能做到方向明、心里亮,乡村治理工作的要义,就是把十九大确定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到实处,不折不扣地执行。(三)乡村治理是国家法律制度在农村的具体实施和落实的过程。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度是一国最大的并具有最强强制力的规矩,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的最大的并具有最强强制力的规矩。法制不仅是规矩,更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因此,农村社会的主人即农民只有“有法必依”,遵纪守法,才能真正维护农民的权利,也才能使农村社会得到根本治理。(四)乡村治理是根据农村实际并改造农村实际进行具体实施和落实的过程。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各地农村都有各地农村的实际。没有见过不根据实际就能办好各项事情的。可以想见,不根据各地农村实际,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治理。只有从实际出发,认识农村实际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农村实际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勾其弦、提其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为突破点,我们就能在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农村的善治。(五)乡村治理是农民主体地位得以具体落实和实现的过程。乡村治理“治”谁?主要是农村社会的主体即农民;乡村治理的“主角”是谁?是农村社会的主体即农民。乡村治理,不仅仅是国家一整套制度体系在农村的“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单向实施和落实过程,而是依照国家制度体系规定充分发挥农民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农民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实施和落实的过程。没有农民的想治、愿治和自觉参与治,乡村治理是治不好的,一时治好了,也是难以持久和不可持续的;只有农民的想治、愿治和自觉参与治,使农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才能搞好乡村治理,也才能使乡村的善治深入持久地保持和开展下去。从这个角度讲,农民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是衡量乡村治理工作成败的根本尺度和基本标准。任务就是奋斗的方向,任务就是奋斗的目标,任务就是必须完成的事情。实施和推进乡村治理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乡村治理实施和推进的过程。阶段性任务完成的时候,就是阶段性乡村治理工作完成的时候;总体任务完成的时候,也就是乡村治理工作全面完成的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是乡村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我们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的具体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吃透它的精神,以作为我们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的向导。《指导意见》确立了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引领、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支持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等十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这十七个方面的任务是全国乡村治理工作努力的目标任务,同时也是我们零陵区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和乡村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完成以上十七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一)坚持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这就必须完善党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落实乡镇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和完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这就必须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全面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面推行农村村级党组织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的把关和监督。这就必须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党在农村的阵地建到农民心里,要组织党员宣称党的主张、执行党的决定,要大力开展党员联系群众活动,使每一个党员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积极活动分子。(二)坚持农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农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度、支持度。只有这样,才能治得了、治得好,让农民满意,使农村社会稳定和太平。(三)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自治、法治、德治是维护乡村治理格局良性运转的不同治理方式。自治属于村内农民自主范畴,法治属于国家制度范畴,德治属于社会规范范畴,三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这就必须做到以自治增活力。适应农村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重点针对农民集体意识淡化、公共意识弱化、村庄进一步“空心化”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就必须以法治强保障。把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法治教育,完善农村法律服务,引导农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使农村成为法治乡村。这就必须以德治扬正气。深入挖掘乡村社会中的道德伦理力量,德、法、礼并用,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使农民成为爱党爱国、向上向善、敬老尊贤、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新型农民。(四)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乡村治理的根本目标和优先方向。这就必须补齐农村民生的短板。根本的问题是缩小城乡民生差距,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这就必须为农民提供便捷服务。加大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为农民实心实意服务。这就必须维护农村安全稳定,使农村成为太平世界、人间乐园。
三、当代零陵农村社会的基本实际是什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乡村治理工作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和方法论。既然要坚持这一原则和方法论,零陵的乡村治理,就必须了解零陵农村的社会实际。当代零陵农村社会的基本实际是什么?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以为,零陵农村社会的基本实际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一是零陵的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但传统农业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创造的商品价值很低。二是零陵的农业在向农业工业化转变,但转化的速度不快,转化的成果不大。初级农产品仍占主体地位,农产品加工品占比还较少。三是零陵农村经济在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但农业经济仍占较大优势。除了少数乡镇依托矿产资源发展起了农村工业经济以外,大多数乡镇主要还是农业经济。四是零陵农村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但传统农业社会还处于主导方面。零陵农村还基本是农村人情伦理社会,不讲人情、亲情和传统伦理,很难被农村社会接纳,农村基本还是个半封闭的社会。五是零陵农村在由传统村落向现代城镇化转变,但转化的结果不很理想。首先,农民变市民的速度不快、质量不高,市区的架子看起来还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县域;其次,城镇化的质量不高,相当的乡镇所在地看起来就是一个放大了的村庄;再次农村村落在向城镇化转变的过程中,既没有城镇的现代性,又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变成了没有灵魂和历史文化的钢筋混凝土堆积物。六是零陵农村社会的主人即农民在由传统的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但农民依旧还是农民并且是失去了“根”的农民。零陵农民基本成了“两只老鼠”:家里的房子给老鼠住,在打工地基本住地下室与老鼠同住,不仅使零陵农村空心化,打工农民也很难融入城市社会。一切工作的实质是人做的工作和做人的工作。经济工作如此,政治工作如此,乡村治理工作还是如此。只有对乡村治理工作的对象和主角即农民有所了解和把握,才能使乡村治理工作对路和顺风顺水。因此,零陵的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要想对路和顺风顺水,了解和把握零陵农民的基本特征是关键。要想了解和把握零陵农民的基本特征,必须首先把握人的基本特性。因为农民也是“现实历史的人”;是“现实历史的人”,就有人的基本特性。弄清人的基本属性的问题很重要。这关系到“人”是什么的根本问题,关系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人的基本特性是有感情、记忆、精神和思想,还有推理能力吗?不是的,因为灵长类动物都有精神现象,都有感情、记忆,大猩猩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呢!人的基本特性是“万物之灵”吗?不是的,人不过物质发展的一个高级形态,不是最终形态,它还是要发展的,因而不是什么万物之灵。那么,什么是人的基本特性呢?人的基本特性只能是人的社会性,人是制造工具、从事社会生产和进行阶级斗争的社会动物。一句话,人的基本特性只能是人的社会性。说人的基本特性只能是社会性,是因为人的大脑、五官、四肢等是经过人类约二百万历史改造的结果,是因为人的本能、感情、思想、意志、精神、智慧等也是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改造的结果,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作用的结果。这些都表现为社会性,因而人的基本特性,只能是社会性。相对于“人是有感情、思想和精神”的动物和“人是万物之灵”的观点,更具迷惑性和鼓动性的是“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观点,以为既讲人的自然属性又讲人的社会属性,才是科学的真正的人的特性。这个观点其实是十分荒谬的。不错,人是动物,但这样说了等于白说。因为是人,谁都会为被人骂他是“蠢猪”而金刚怒目;因为人最原始的本能都是历史的社会获得;因为人是从诞生那天起,就几乎同时进行物质的生产、文化精神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三种生产,都是历史的进行和发展着的。坚持人有两种基本属性的观点,实际是陷入了唯心主义的二元论。说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基本特征之一的实质,是将人降低到了“现实历史的人”之下了,这也是赖小民们之流成为衣冠禽兽的总根源。总之,人总是“现实历史的人”,“现实历史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他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使得人的本能、感情、精神、思想等既是历史的社会获得,又是历史的社会继承;既是现实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又受到现实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束缚和制约,因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弄清了人的基本特征,还必须把握当代中国农民的基本特征,因为零陵农民是中国农民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农民基本特征的一般。当代中国农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自然是见仁见智。在我们看来,中国农民的基本特征表现如下。当代中国农民,首先还是一个职业身份概念。从职业身份方面看,农民就是居住在农村、主业是从事有机物生产及有机物相关生产的职业人,实际就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及其产品加工的职业人。农民的职业身份决定了农民特征与农村特征和农业特征的一致性。农民本来就是土里掏食、山川讨火的人,农民的这一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决定了农村社会的特征、农民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性格特征。当代中国农民还是一个社会身份概念,即农民是出生于农村、具有农村户口的自然人。农民的社会身份概念决定了,农民不论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从事工业信息生产,不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不论是在村前屋后、还是在天涯海角,不论是打工仔、还是大老板,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只要你还是农村户口,你都还是农民。农民的职业和社会身份,决定了当代中国农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农民是社会各阶级的母体。中国自古就是农业立国,虽然随着当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民也加速了向市民、工人和社会新阶层的转化,但农民仍然是人数最庞大的社会阶层。也正由于农民队伍的庞大,因而他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很难得到很快改变,农民仍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现实历史的人”。二是大多数农民仍然还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由于土地和其他资源的限制,由于市场的作用,农民的价值投入在市场上很难得到客观体现,农民辛苦一年不过聊备温饱而已。农民的职业事实上决定了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相对贫困。三是农民仍然还是讲社会伦理的“现实历史的人”。农民作为“现实历史的人”,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使得“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的得以赓续,至今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社会。由此使得当代中国农民仍然重亲情、伦理、乡情。无论你走到哪里,哪怕是天涯海角,不管是相不相识,只要是听到乡音,都是自己人、一家人。四是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基本放弃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青年农民深刻感受到了农产品价值与价格的严重背离,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工业信息生产爆发出来的巨大生产力,他们感受到了城市的巨大包容力,于是,他们走出了农村,奔向了城市。青年农民的出走,既严重地改变了农民自身,也严重地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使得农村成为“386099”部队的领地。五是农民阶层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分化。农民中有人拥有一切,有人所有不多。当然,拥有一切的农民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的农民毕竟是属于月收入在1000元上下的人之列。当代中国农民的这些特征的总和,也许就反映了当代零陵农民的基本特征。零陵农民既有中国农民的基本特征的一般,又有零陵农民的特殊,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零陵社会文化环境的特殊造就了零陵农民的一些特殊特征。“‘打’不过东安,‘唱’不过祁阳,‘蛮’不过道县,‘巧’不过零陵”。这是永州人对永州各县区国民性性格特点的描绘。零陵人包括零陵农民获得了“巧”的殊荣。零陵农民的“巧”,其实蕴含了褒贬两个方面。从褒扬的一面来说,是说零陵农民“心灵手巧”。首先是“心灵”。脑瓜子灵活,看问题看得准,转弯子转得快,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相对较高。其次是“手巧”。学什么都上手快,做什么都做得好。正因为零陵农民“心灵手巧”,零陵自唐宋时期起就有向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尤其是手工业,《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明确标绘永州是湖南当时的三大手工业区之一,“零陵锡器,天下为最”。但是,说零陵人“巧”,并不主要是褒的一面、赞扬的一面,而主要是从贬的一面来描述零陵人和农民的,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投机取巧”。零陵农民的“投机取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眼界不阔,心胸不广。小胜即骄傲,小成即满足,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打算和全局的规划。二是一人一条龙,三人成了虫。零陵农民从个体素质看来都有实力,但是从整体素质看却未必占优。“三个挑盐的,要一个掌瓜的”,但零陵农民都想当掌瓜的,少有甘愿做挑盐的,缺乏团结奋斗、共同干事的精神。三是好高骛远,拈轻怕重。零陵农民说起来,天下都打得下,但是很少能做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缺乏负重前行、行稳致远的勇气和精神。四是自私自利,好占便利。零陵一部分农民“叫花子烤火——往自己面上扒”,他的是他的,别人的也是他的,缺乏天下为公意识和行为。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农民的基本特征加上当代零陵农民的特点就是当代零陵农民的基本特征。
五、在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的路径是什么?
乡村治理,农民主体。在遵守国家制度体系的前提下,只有实现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搞好乡村治理和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也只有找准实现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才能搞好乡村治理,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永续发展。(一)以支部为核心,将农民组织起来参与乡村治理。没有组织的农民是一盘散沙、没有力量的农民;只有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用各种组织和协会将农民组织起来,才能成为紧密团结、具有力量的农民。零陵农村在乡村治理试点中,在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人居环境志愿者协会、平安创建协会、调解委员会、老年协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各种协会和组织的作用,以这些组织为桥梁,基本做到了每个成年农民“在组织”,将农民组织了起来,为每一个村民提供了展示与发挥自己作用的舞台,不仅增加了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代表性,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零陵区黄田埔镇邓家冲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尤其是充分发挥了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的作用,每月雷打不动开展评议党务和村务。在评议的过程中,党务村务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了,党群干群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村级两委班子的团结越来越紧密了,干事的劲头越来越足了。现在是村支两委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干群一条心,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全村成为了村容整洁、环境秀美的富裕文明生态园林式的村庄。(二)“五位一体”,将乡村治理融入农村振兴之中。乡村治理,既是一项独立的农村社会事务,又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一项内容,并且这“五位一体”是互为抓手、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的。零陵区在试点过程中,将乡村治理紧密融入农村振兴工作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梳子铺乡赶塘村通过抓产业,农村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抓社会治理,实现了乡风文明。抓卫生环境生态整治——制定出垃圾收费制度,每年每户缴费50元用于清扫、转运、分类垃圾,促进了村庄环境卫生的根本改变,成为了零陵第一个自发实施垃圾收费的村庄;管林护林,使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拆控空心房和整治道路村庄,实现了宜其家居。通过这几抓,梳子铺乡赶塘村成为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的远近闻名的现代村庄。(三)“三治”相结合,使乡村治理增活力扬正气强保障。治理不是管治,治理是农民依照法律的规定自觉参与的社会活动。零陵区在试点示范工作中,将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例如,零陵建立的“五老”义务调解委员会机制,充分发挥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组长、热心老人的作用,在从源头上排查矛盾,化解纠纷方面卓有成效。七里店街道灵峰村彭家组因为村里砖厂关停补偿和组集体土地出租意见不一,双方都上诉到法院,法院调解多次都没有达成共识,每年因此损失租金二、三十万元,组内百姓积怨也越来越深。“五老”调解员老支书吕保品在灵峰村为人处事公道正派深受老百姓的信赖,威望很高,调解委员会就请他出面做各方的工作。吕保品老支书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多次来到该组摆事实,讲道理,陈述利害,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彭家组各方终于听从劝解从法院撤诉并达成和解协议,且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予以出租,出租年收益达35万元。(四)以文化为纽带,让农民在记住乡愁中自觉参与乡村治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一个村庄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特,则一个地方、一个村庄地灵人杰。中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因而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基本动因。乡村文化包含民俗风情、风物风貌、传说故事、名优特产、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成为连结农民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灵魂归宿。零陵区邮亭圩镇蔡家甸村将家乡的山水人文、风景传说、工艺美食等编写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图文并茂的小册子《乡愁》,吸引了数十名乡贤的眼球,引起了乡贤们的强烈共鸣。他们因此而自发组织成立振兴蔡家甸村指挥部,由乡贤柏富财任总指挥,研究出台了有十条可行内容的振兴方案,有力地推动了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谨庠序之教,使农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毛主席说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村社会群体复杂,农村社会思潮泛滥,农村留守人员甄别能力不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关键是采取符合乡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获,寓教于和,创新教育引导形式,促进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和对乡村治理的情感认同。零陵区在试点村开设的议事厅、乡村讲堂、农民夜校、4点半家长学校不拘一格,或生动有趣,或实锤实用,说者乐讲,受众爱听,民主活泼,令人耳目一新,群众大呼过瘾。零陵区地处偏远的大庆坪乡田家湾村,每月10号左右的乡村讲堂座无虚席,有些村民还自带凳子来听讲。村里的好人好事、传说故事、调解纠纷的心得体会、家庭和睦的经验介绍、自己的创业故事、心得和村里发展的个人见解都是乡村讲堂的课题,只要是有助于提振乡村正气,只要你愿意讲,都可以在台上一试。即使有些讲得不好的,但他的勇气也会得到人们热烈掌声和鼓励的笑声。台上台下互动,课前课后互辅,乡村讲堂成了村里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六)尊重首创精神,将农民的创造升华为乡村治理的基本方法。真正的英雄是人民群众,农民中蕴含着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在长期的农村实践中形成了不少解决乡村问题的办法。例如,实施人才积分管理、为乡村储才揽才,就是零陵区农民的创造。地处偏远的零陵区大庆坪乡田家湾村就实行了对有思想懂管理有致富能力的村民,每做一件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工作,每出一个好的主意,每引进一个项目或每化一次干戈为玉帛等,根据贡献大小分别计1-5分,积分满足30分方可成为下届村支两委候选人的办法。这不仅化解了换届选举中的产生的矛盾,削弱了宗族势力的不良影响,更有效地发现真正能管理、会治理乡村的能人,为乡村储备了优秀人才。我们把这一创造推广到乡村治理的所有点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