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打好,一好百好。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抓党建、抓扶贫、抓治理、抓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正发挥着空前作用。
一、第一书记的前世今生
(一)第一书记的称谓源自前苏联。“第一书记”不是一个新词,这个职务最早出现在苏联,前身是领导中央书记处日常党务工作的“责任书记”,此职务的性质在1924年后演变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也就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53年赫鲁晓夫将该职位改称“第一书记”,1966年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再度改称“总书记”。
(二)第一书记曾在中国留下深深的印记。建国以来,地方党委从省、直辖市、自治区到地、县和乡镇各级党委以至党支部,一段时期曾设置了“第一书记”(以及第二书记、第三书记、第四书记)的职务。这种党内职务的设置,一直延续到党的十三大(即1987年10月),才彻底予以废除。当年,各省省委主要领导都称为“第一书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省委第一书记改称“省委书记”,第二书记、第三书记……改称“省委副书记”,“省委第一书记”称号沿用了三十余年。担任过这一领导职务的省委领导共有123人。如北京的彭真,上海的陈毅,广东的陶铸、习仲勋、任仲夷等人都担任过这一职务。
(三)茂名在全省率先选派村第一书记。2012年5月,电白区推行第一书记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服务基层活动,这一经验做法得到省委、市委高度肯定,并在茂名市全面推广。2012年8月,茂名市在全省率先选派1889名机关干部到农村、社区挂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实现所有村(社区)全覆盖。
从上述信息我们可以得知,电白先于茂名选派第一书记,茂名先于全省选派第一书记。大家可能会想,电白是不是全国率先推行这一做法的地方,我回忆并上网查看了一下资料,2012年被中央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2012年3月中央组织部文件里提出要以选派第一书记为抓手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这个时间比电白开展的时间要早。
二、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书记大体上分为挂村第一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两种,这里着重讲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党支部书记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驻村第一书记任期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不少于1年,要求全脱产驻村,不占村“两委”班子职数和编制。而支部书记则为村“两委”班子人员,任期之前是3年,现在是5年。
2.第一书记不参加换届选举,任职期间,原则上不承担派出单位工作,原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党组织关系转到村,由区(县级市)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而村支部书记则参加换届选举。
3.作用不同。第一书记主要发挥“指导、把关、督促、协调、服务”的作用;村支部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其地位与作用可以概括为:群众的“主心骨”、发展的“领头雁”、稳定的“顶梁柱”。
4.第一书记没有年龄限制,根据个人意愿,可以从退休人员中返聘。
5、第一书记是专职书记,属于组织临时任命委派,完成任务后,岗撤人离。
(二)联系
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支部书记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依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内外结合的关系。因为第一书记下村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名优秀的当家人(班长),而村支部书记需要的则是通过第一书记的指导来提高、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树立自己在全村的管理权威。
具体来说,日常管理应该是由村支部书记出面和当家,第一书记在工作中则充当好指导、督促、沟通、协调的角色,全力为村支部书记的正常工作撑腰和鼓劲。第一书记对自己心中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应该通过与村支部书记的紧密结合和相互沟通来变成村支部书记的具体言行,维护村支部书记的管理权威,共同引导服务全村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第一书记对村支部书记一定要坚持依托而不依赖、指导而不指挥、信任而不猜疑的原则,真诚待人,达到两书记合拍合心的目的。
三、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地方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里任职、挂职,是有利于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培养锻炼干部的举措,一举多得。相关文件指出,第一书记要在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带领村社区两委成员开展党的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发挥好“指导、把关、督促、协调、服务”的作用。
行政村第一书记主要履行五项职责任务: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规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这里面提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规划,这个行动规划的内容是什么?中央三年行动规划印发后,2018年6月,广东省委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通过3年工作实现11个更加。即推动党在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更加有效,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坚强,政治引领更加突出,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结合更加紧密,党支部建设更加规范,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更加系统,党员教育管理更加精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基层党组织保障更加有力,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行动计划》规划了2018至2020年每年的主题和目标——2018年以“规范化建设”为主题,重点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建设;2019年以“组织力提升”为主题,重点构建党组织对各类基层组织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2020年以“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主题,全面完成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
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主要涵盖八大板块的内容。第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第二是实现党组织对各类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第三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第四是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第五是开展基层党组织达标创优活动。第六是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第七是实施党员先锋工程。第八是实施基层基础保障工程。
八大板块里面有38项具体的任务要求,比如第六板块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里面就包含了5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培训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激励机制。第七板块实施党员先锋工程里面包含了5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探索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拓宽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完善党内民主和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因为这项工作是从2018年开始的,有的工作已经完成了,有的工作还没有完成,我们争取对标对表、查漏补缺,以挂图作战的方式,制定计划,理清思路,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按照工作一件件落到实处。
村第一书记主要履行五项职责任务,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规划只是其中一项,还有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些工作都不好做,如何才能事半功倍,用最小的力气实现最大的目标,我的个人体会就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村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们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学会牵住牛鼻子,那什么才是农村工作的牛鼻子呢?村的班子建设就是农村工作的牛鼻子,尤其是选优配强班长更是重中之中。无论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雁高飞,头雁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俗语,还是“选好一个人就能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的感慨,村一把手选好配强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四、驻村第一书记应善为“五种人”
农民富,国家强;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天下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党支部是核心,驻村第一书记肩负着历史的使命、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新时代新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应善为“五种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真干实干,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善为“知情人”。清朝官吏郑板桥有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这首诗看出郑板桥的为民情怀。当前一些干部是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一些机关干部对农村的知识都源之于书本,对基层欠缺近距离接触,缺乏了解。一些干部在机关呆久了,染上了“空调病”,受不了热,吃不了苦。现在村的条件普遍好了,办公室都装上了空调,如果我们抱着镀金思想、候鸟心态整天呆在村办公室不挪窝,那我们只是由区直机关干部变成了村级机关干部,惹人笑话,一不小心还可能成为反面典型。再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第一书记要做到“当局者清”,成为一名知情人,就要有“鱼鹰肚子麻雀嘴,外加两条蚂蚁腿”的功夫,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勤”:一是“手勤”。“民情日记”是一个好习惯,要结合工作职责,把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所难记下来,理清工作思路。二是“腿勤”。现在天气炎热,暴晒容易中暑。第一书记出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和身体健康,戴口罩戴草帽,做足防护措施的同时,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情况,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三是“嘴勤”。有工作有思路多与村“两委”干部沟通交流,多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工作才能找准切入点,找准突破口,以最小的阻力,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资金,把事情办实办好办出实效。
(二)善为“明白人”。 “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第一书记要学的东西很多,没有时间等我们把涉及的政策和业务都学好了才下去工作,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一是做好向“上”学文章。强化理论和政策武装,读懂“精神”、吃透“政策”,补齐认识短板,解开思想“疙瘩”,补足精神之钙、坚定主心骨、把稳“定盘星”,提高党性修养、理论素养、施政能力,真正做到理论政策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二是做好向“平”学文章。“知识、知识,不知不识。”还有一句话叫“他山之玉可以攻石”,要克服“本领恐慌”,要避免闭门造车、坐井观天,就要向先进的地方学,向先进的人物学,榜样就在身边,同一个镇、同一个区也有先进典型,你们都在茂南区工作,人面广,地头热,哪里有典型、有先进,你们比我门清,所以我们不妨走出去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学习借鉴,就能少走弯路。三是做好向“下”学文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第一书记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向群众求教,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善于“接地气、摸活鱼”,使“问计之民”成为解决问题、实现工作创新的源头活水。
(三)善为“带头人”。真枪实刀,实打实地做好五大职责任务,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是第一书记立身之本、为民之基、争优之举,但这还不够。第一书记在带头做好实功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虚功,做好虚功。比如脱贫攻坚工作,你做好了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业扶贫等工作,贫困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日子好起来,生活富起来,顺利脱贫,驻村干部是不是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好好地喘喘气,歇一歇?大家说行不行?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做好了实功固然很好,但还不够,要想通过检查考核,在考核中取得高分还必须做好各种台帐资料、做好各种佐证材料、并把扶贫信息平台的数据更新好、处理好,扶贫工作成效与镇、村的绩效奖是挂钩的,虚功做得如何不仅仅是自己的事。那么虚功该如何做?我的方法是三条:第一,白天做实功,晚上做虚功。第二,规定动作不能少,创新动作多思考;第三,照单抓药,对单销号。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了这么多,镇组织办有检查清单,当然每年检查侧重点不同,但大同小异,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善为“有心人”。一要唱好“将相和”。老百姓用最朴实的语言揭示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安定团结的村子,上面必有一个团结合作的班子。班子不团结的村,正反双方可能都会向第一书记诉苦,争取第一书记的支持,想方设法把另一方弄下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要急着表态,表明立场,心中一定要有一根定盘针,这根定盘针就是谁支持第一书记工作,我就肯定支持谁。当然没有谁会当面说不支持第一书记的工作,我们不是要看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怎么做?对是否提出调整班子的作出预判,不动则已,动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搞定。二要当好“联络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李克强在刚召开的“两会”曾说,“没有就业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这句话一语中的地说明了就业的重要性,第一书记在这方面可以多做点文章,多方了解劳务需求信息,想方设法解决本地劳工的就业问题,这是一项最容易出成绩也见效最快的工作。三要多做“及时雨”。村民喜事也好,丧事也罢,及时送上一份关心和问候;村民伤、病、贫、困,及时伸出援手,争取慈善总会、水滴筹等平台的帮助,献上一份爱心。
(五)善为“担当人”。现在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压力很大,有人就此给第一书记编了个顺口溜:“书记,书记,没时间扶贫,只剩书书、记记。”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从实际情况来看,选派第一书记进驻的村,往往是软弱涣散的村或者贫困村,难点多、矛盾多、问题多,党支部工作不力,村集体的经济不强,老百姓的生活不富,各项工作打不开局面。有的“第一书记”来到农村后,看到村里有书记、有主任,总觉得自己是外人,担心会越俎代庖,产生“打酱油”的心理,工作中不愿动、不敢动,在村里的工作只是挂个名、点个卯,对工作任务只是简单地作个交待就了事,人不在,心也不在。我曾经看过一段很有哲理的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打破你,那么你注定处于食物链底端;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菜根谭》里面有句话,叫做“为人处世既要善摆脱,又要勇担当”。 第一书记要不负韶华,让岁月流金,就要勇担当,敢担责,敢破压而出,才能取得好成绩。如果第一书记只是“客人”心态,中央的这一举措将会毫无意义。所以,第一书记要摆正心态、进入角色,莫把自己当“客人”, 学习“十个手指弹钢琴”, 把握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总之,第一书记要摒弃当“客人”的思想,增强“主人”意识,始终走在前、干在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挥指导帮带作用,切实为基层出主意、找项目、帮技术,着力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多做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不断增强驻点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真抓实干中引领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
作者系茂名市供销合作联社办公室主任,“广东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