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有幸参观了位于河北省沧县兴济镇的党建示范区,并为新农村的美丽壮阔风貌所深深吸引。盐碱地也能种出水稻田?那百亩的碧顷沃野给了我答案。
据了解,该示范区在三年前还是靠天吃饭,人均收入水平在当地还处于末流,三年后却旧貌换新颜,不仅成为了区域性的党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而且人们的腰包鼓的好像稻田里的河蟹“怎么都收不住爪”。那么,该村到底有何致富良方,让一个贫穷落后的“土疙瘩”,变成了水鸟栖息,鱼虾满地的“聚宝盆”呢,答案其实只有简单的八个字“党员带头,自力更生”。
三年前,该村是一个党员大村,党建基础十分良好,但在经济发展上一直寻求不到出路,用当地人自己话说就是“穷也穷的有骨气”,当地政府看到这一现象后决定,依托该村的党建资源,推选优秀党员为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该村善于组织,勇于进取的精神,联系多方,因地制宜,规划脱贫路线。最终,由镇政府牵头,联系农学专家,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精选育种,为经济作物的种植打下良好基础,随后该村党员率先流转土地,并集资成立现代农业合作社。一群没文化、没技术的老党员,全靠自己摸索建立试验田,“不会不要紧,就怕不肯学”,这是一位65岁的老党员干部在育苗时说的话,这话让我这个年轻人不禁汗颜。就是凭着这群“领头羊”坚韧不拔的干劲和身为党员的心气,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把耕耘了一辈子的旱碱地改造成了,林、果、蔬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种植体系,并创造性的开发了富硒水稻种植产业,实现了田中种稻、稻田养鱼、稻花喂虾、鱼苗肥蟹、鱼粪培田的有机循环养殖生态系统,村民们看到了成效和商机,随后也纷纷加入合作社。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而该村的致富经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不搭风景,但风景自成。现如今,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民人均营收突破万元,其农副产品直销当地各大商场、百货。
兴济镇的实例证明,要保证统一行动,首先要有统一的领导,党建的目的在于,人民想干事时,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各地若吸取经验,由党建引领的脱贫之路,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兴济镇的党建+现代农业方案为我们开拓了广阔的视野,而党建引领的致富路,我相信也不只有一条。
作者:赵鹏飞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