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源在于自主权和主体性的缺失 - 昆仑策
-
李昌平: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源在于自主权和主体性的缺失
2019-09-23
随着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乡村振兴的各项举措将继续深入,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也会越来越明显。找到关键问题和切入点,就有可能少走“弯路”、一举多得地做好乡村治理、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关于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源,我的看法是农民、农民村社共同体和基层政府的自主权贫困——由于其自主权和主体性的缺失,导致了“农村农民组织无效+农村社区合作金融无效=农村产权无效+农民信用无效+集约化服务无效+农业产业化无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无效+村社共同体民主自治权无效+社会发展与自治无效+……=乡村内生动力枯竭”,基层党组织失去有力抓手、政府解决三农问题非常艰难。解决三农问题,要把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放在首位,重点解决“组织有效(农民村社共同体产权、财权、事权和治权统一)+金融有效(村社共同体内置合作金融)”的问题。办法第一是放权、第二是放权、第三还是放权。给农户放权、给农民村社共同体放权、给农民为主体的乡镇政府放权,而不是一心给新型主体放权,甚至因此进一步削弱了农民、农民村社共同体和农民为主体的基层政府的权。
解决三农问题除激活内生动力外,还要有好的外部环境条件:第一,尽量少的进口主要农产品,包括大豆。第二,把土地非农用权利和收益尽量留给农民集体。第三,开启农民、基层干部(包括村干部)和其他群体平等的政治上升通道。第四,允许农村村社共同体在县域内结成紧密的联合体,并主导农业产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把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三位一体合作”先在村庄层面做实,再支持其在县域内实行横向联合;把总书记一再强调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上”做实,进而支持中国农民尽量多的出口农产品;把总书记的“两山理论”落实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全社会“共建未来村,共创新生活”。
此外,还需把解决农村老人问题,放在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这既有天然的精准性,又有天然的正当性,更有天然的有效性。老人过得好了,外出的子女放心了、村庄的孝道找回了、乡贤也能发挥作用了,这也是乡建院一直以敬老孝老为工作重点甚至出发点的原因。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张远村的“养老资金互助社——合作养老模式”,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2018年,1500人的张远村的养老资金互助社给本村村民提供互助贷款1100万元,当年的利息收入过百万,为本村老人们创造养老金50万元以上,同时为本村贫困户资助7万元扶持金,可以说实现“精准”扶贫了。张远村的做法既一举多得,又节约了巨大的体制精力,村两委也得到了认可。张远村的经验:给农村一点阳光,农民就灿烂。给农民一个支点,农民就能撑起一片天地!有效的农民组织,是最大的政治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本文整理自中国乡建院李昌平院长内部讲话;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自“乡建院”)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