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芳:信任与善良 ——一名电视记者的社会学思考 - 昆仑策
-
李其芳:信任与善良 ——一名电视记者的社会学思考
2020-04-25
【本文系 李其芳 著《传播信任——转型期电视媒介公信力研究》的后记,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2020年4月二次印刷。】十多年前,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社会建设部分滞后的背景下,社会上诚信问题越来越多,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现象。新闻界也难以幸免,沾染得似乎是一锅黑。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知识精英的注意,引入视野进行深层次探索的也不少,似乎还是不够。那时,我还在忙着追求我的新闻理想,奔波各地采访现象,努力读懂现实。工作中的疑问多了,新闻的无奈和局限就越来越让人难以释怀。面对现实,那就考博吧!那两年,我的报考单位来回变,科研设想从没换过——媒介公信力。记者的职业敏感把我“禁锢”在这个我认为潜藏已久、也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上,对其他热门的选题就毫无兴趣了。前辈、同行里支持者高声喝彩,反对者言之凿凿,真心替我着急——题目太大、吃尽苦头也未知怎样。似乎是块硬骨头,可是,还没啃怎么能说不行呢?更关键的原因可能还是选题本身——信任,是社会最大的根基!在这个媒介化时代,媒体早已突破了传播的疆界,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神经。媒介公信力问题,就成了社会信任大森林里的一棵信息树。我想透过新闻的眼镜,看看这个时代的信任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我国古代,人们的诚信信仰是立身之基,早已融入血脉和骨髓。现在市场化大潮转型的路上,新情况、新景观不断,有人可能走的仓促了,把信任散落在了路上。现在,是时候把它给找回来,串成新的珍珠项链了。因缘际会,我又考入了母校,从新闻一线逐步转到传播业务的理论探讨上来。这给了我难得的环境,能专注地探求一番媒介公信力——这个传播的根本。随着科研、写作的展开,常常是俯身尚蒙墨黑里,抬头顿然亮天头……如此这般,几经磨砺,年年岁末难得闲,空对明月静心宽。而最终答辩里优的评议成绩让我动容,确实想不到!我那一届答评委员会的强大阵容不知后来有无突破,一众业界学界前辈大咖,气场超强。忆及其时其境,至今仍唏嘘无言。汪国真先生在《热爱生命》里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试问:如果一位博士,没有这种折磨、历练、淬炼的过程,那叫博士吗?思考容易让人痛苦,苦于解决不了,郁郁不得其门还瞎想,有的最后陷入了遐想;思考也容易让人快乐,乐于思路开阔了,柳暗花明问题想通了,站在更高的地带上畅想或瞭望。这可能就是自由的快乐吧,是思想的馈赠。立在自由的高处,看遍地思想的繁花与满天星斗——这种命运的眷顾,并不是每个勤勉的人都能有幸赶上的。现在,转型期的社会误读和异化还有很多,时常侵蚀社会的机体。极端事例一旦被媒体放大,都可能导致社会情感的阶段性撕裂。沉默的螺旋会在灰暗中转动起来,犹如黑洞越来越大、不断聚集。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警惕!社会信任问题,是一种疫情极其顽强的传染病,单单依靠媒体和民间组织的社会良知,就如扬汤止沸,难以解决。根治的药方在于促进每一个成员的坚守,更在于硬性约束,即良性秩序的达成。任何文科的学科和专业,其客观学理实为一脉——本质上都是一个学,即人学。为人者,对我们的社会环境会有基本的责任、对时代有基本的担当。人的一生,可谓春阳暖古树,胡须润晴空,月梦参天远,今岁梅仍浓。岁月流逝中,总要追求点什么吧。我起初学医,后来“翅膀硬了”便选择了新闻。在我的乡村成长年轮里,有原生态的乡村大美,也刻下一些灰色悲凉的印迹——环境闭塞,农民重实际轻长远,一些旧观念和风气有时会把小错滚成大错,不经意间可能加重了困难,甚至会困住小孩的一生!有一些少年的梦想还没来得及放飞,就被无意中掐灭了。这是何等凄苦、惨烈的悲剧啊!就算长大了能出来打工,那种思路上已经固化的短板和惰性,再也难以补齐……与不善表达的乡村智慧相比,这种守旧观念的危害何其大哉!而类似的观念顽疾,在城市的草根阶层中间也很显著。这种看似自生自灭的成长似乎和外界无关。这个隐形而又巨大的现实反差,曾在少年时代的某一天,灵光一现地深深触动了我,如影随形、淡淡地折磨过我。后来懂了,这种残酷的自然淘汰,就是我们社会要竭力阻断的贫困代际传递!当十多年前再次做选择时,我果断选择了新闻——新闻的本分正是传播新信息、新理念。学长白岩松说的没错,“新闻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这一信念在我胸中,至今依然熊熊燃烧。蓦然想起一位诗友的《村庄》:我的骨头长不出麦子/我的行程沾不上泥土/风口处的那张残景温暖着我的愁思/今生今世 有什么资格来张扬自己/想一想那一树孤独的梨花吧。回想这一路走来,多少往事上心头。从阴差阳错学医,到那些一心只想往前飞的日子,犹如国家只重GDP一样的“片面发展”……一众青年才俊,后来有一半多考上了硕士博士或混迹海外。我也顺利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自此进入了文科学习的理想殿堂。奋斗的青春,是美丽的。也很庆幸,那一年我遵从内心的选择。硕士三年,图书馆是最熟悉的地方了。周末,常公交颠簸到北大清华听讲座,诸位大家,星辰闪耀,照亮多少夜色。记得有个暑假,是到新华社西区实习,每天乘地铁从东五环外晃到西五环,忙忙叨叨,乐此不疲……前段整理故旧,偶然翻出了当时韬光养晦满天飞的版面,试看今日咱们的格局气度,早已换了人间!人生是一条河,平静也难免曲折,总要微笑地去过。房山的十渡景区有一个千古河床景观,是十亿年前的岩浆爆发,经岁月水火洗礼而成的。走在上面,似有时光倒流、天人合一之感。这远古的灵秀造化与水相融相生,流淌至今。我想,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历史长河里,每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唯有顺应时代大潮,才可能有人生精彩,犹如十渡的孤山寨,壁立千仞一线开,劲枝虬根攀岩来;秋雨万载犹昨日,春风华盖润天怀。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得失、成败之间,多少纷呈精彩。新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需要克服困难;可是,让世界不变得更坏,更不容易,更需要考验智慧和善意的韧度。对别人有用是快乐的,善良是人的一种本能。古今中外的各个人群、族类,都一样有着善的强大基因。就在五月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说:“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一个民族的内在之善,是推动国与国之间和平发展的本源。当下,不论一个人,一个集体,还是一个民族、国家,我们需要的正是找到自我释放善的那种方式。在这个怀疑理想、质疑正道的年代,我们坚守着善的信念,是因为我们选定的这个初心有着无比厚重的根基——善良是一切文化或文明共通的灵魂,也是唯一的核心。她,是人类生命之上永恒的图腾。但是,善良也会时常受到私利的魅惑,需要理性与智慧护航。从自发到自觉的进程,需要外界硬性机制的持续维护。一个社会,如果在全面维护善良,就打好了信任的地基。根治社会信任传染病的药方,就在于它——社会秩序。而恰恰是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致敬与远行
感恩这个恢弘的时代,感恩这个绚烂的世界,让我遇到信任研究这个选题。它装下了我的一段苦乐年华,教会我更加沉静地思索,让我有了一点儿生活的领悟和思想……算是天朗风润笑盈嶒,紫气蕴霓踏云声,林深径远不知处,珍奇今岁幸相逢吧。人生拔节的日子,多么怀念。看着这本即将付印的书稿,很有些感动。诚挚感谢我的导师王甫先生,三载谆谆教导,一生和而不同。诚挚感谢任远、刘继南、高晓虹、郑保卫、时统宇、雷跃捷、徐舫州、刘宏、赵淑萍、郎劲松、王晓红、李琳娜等教授;诚挚感谢刘维佳、胡占凡、雷建国、韩永文、王一彪、黄其正、陈邦勋、赵志国、蔡玉贺、徐成光、高随祥博士、朱云汉博士、刘国恩博士、王兰柱博士、王善超博士、高长力博士、谢宏治、周千山、刘进能、任仲然、林松、钟大年、何苏六、荆学民等教授,严肃的学术引领中浸透着深沉的师爱,使我的成长和科研之路充满了前辈和贤兄的感召!感谢并肩学业、理性忧患的同学,和那一众可敬可亲的弟兄们。感恩父母,任由子远行,不管夏秋冬,是亲人们的坚定支持,才有了这本薄书。感恩教我育我的每一所母校、每一位师长;感恩人生路上每个阶段遇到的前辈、同学、同事、朋友和对手,不论您对我是鼓励、嘉许,还是鞭策、挤压,于我都是莫大的荣幸和动力。这是生活的本意。对于生活里所有的遇见,我都努力满怀敬畏与感激!是你们,让我深深感受到社会的大爱与温暖,并引我坚毅前行。理想很丰满,现实给的回报也够丰厚。20年的求知旅程弹指一挥间,遇到那么多好人的帮助和提点,怎会忘记。今年春节在回京的高铁上,偶得一首小诗:京华熙熙青云间,霾日落落星汉现;泰岳相望夫之路,金鸡啼翠心贼远。春山可望晴日阔,松鹤鸣涧溪追山;行行无境遇白驹,自在人心源自然。一如这本小书,算是一种感悟的书写吧。也不否认,这个社会肯定也给我们带来伤痛,这是成长。可以肯定的是,你我眼睛看到的、起初想的那个“社会”只是社会的一面,断然不是它的全貌。“拼接组装”后的它有些复杂,但也没那么复杂——有阴雨雾霾、秋风寒霜,可更多的是阳光灿烂、大道沧桑。你复杂了,你的“社会”就会更复杂。简单、再简单一点,才不会让公平正义和真理大爱走得太远,才不会因为个人的粗浅感性或一点自私而让她变了味,以致离初心越来越远!我坚信,客观与理性,必将引领我们走向更高的荒原。打马千重山,江河复望远;寒去民声近,汗衣始知圆……善良,是信任的基石,是一切秩序追求的终极意义,也是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方向与标尺。这,大概就是我们对社会信任充满信心的根源吧。人生的美好来自善良,她给予我们无畏的希望。远行者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去追这个人类的大风吧!最后,诚挚感谢出版社的方国根、肖永明先生和其他编辑老师。(作者:李其芳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博士,CCTV电视记者,舆论传播研究、“三农”发展探讨工作,多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协会成员,多所高校兼职教授或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