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人类依然处于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处在这个大时代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两种制度并存与斗争过程中“大时代”与“新时代”叠加交织的特殊历史情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充分彰显其世界历史意义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一、当今时代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 形态占统治地位并逐步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这决定了 两种制度的斗争和较量将长期存在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历史时代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指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从兴起、发展到衰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其展开中又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社会历史时代的划分具有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的社会形态”,不同时代的根本性质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所决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历史时代的本质也会随之而改变;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每个社会历史时代都经历着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不同时代及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阶级斗争具有不同特点;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同历史时代前后相继的螺旋上升过程,人类已先后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历史时代,当今正处于资本主义时代并正在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未来将经过长期的社会主义过渡而进入共产主义。 当然,这种普遍性的历史发展趋势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会出现特殊情况,走各自具体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是我们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判断当今时代本质及其阶段特征的根本依据。 1.当今人类依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我们的时代,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这明确了人类已经进入并正在经历着资本主义历史时代。 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指出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但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个时代同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从时代的根本性质和人类历史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当今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人类所处的大的历史时代的判断并没有过时。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页)也就是说,当今人类依然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 2.当代资本主义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这些危机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愈益严重,并出现新的阶段性特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资本主义国家也进行长期努力,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遏制危机的成效,但是这个危机并没有真正得以根治,已演变为西方世界全面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经济低迷、治理困顿、政党倾轧、社会撕裂,矛盾问题层出不穷,恐怖事件频繁发生,社会冲突不断加剧,资本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断下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些特征再次证明了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历史发展总趋势。 3.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不断发展。特别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使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社会形态嵌入到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世界格局中,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进入了两种制度在斗争中长期并存的新格局。 二战之后,世界上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又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于低潮。 进入21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严重危机,而中国则在改革开放伟大革命中不断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发展,“东升西降”“社兴资衰”的历史发展势头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的压力感和危机感与日俱增。 4.新的特征和变化并没有改变当今时代的根本性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主创团队、基础理论和核心成果,还主要出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决定历史时代本质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能力依然比较强,生产关系方面的自我调整从来没有停止过,通过体制内修复缩小贫富差距、缓和阶级矛盾的努力也不是没有效果的。 从转嫁、转移、转化危机的能力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的来说依然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规则的制定权、解释权。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容纳新生产力的空间没有消失,摧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尚未成熟,资本主义时代终结的时刻尚未到来。 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虽然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发展使世界呈现出“东升西降”“社兴资衰”,但是“资强社弱”依然是客观现实,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中依然处于劣势,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本质没有改变。这样的时代本质决定了两个阶级、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将长期存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形成了两种制度并存、“两个时代” 叠加交织的特殊历史情境,必须 应对多重风险挑战 在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大时代背景下,在世界风云变幻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上,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艰辛探索、接续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奠基、开创、推进等不同阶段,如今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充分彰显其世界历史意义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将实现新的跃升,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将进一步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将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呈现更加光明的前景。 新时代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胜利,科学社会主义必将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拥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和复兴。 新时代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有机统一起来,打破了西方现代化道路唯一性的神话,走出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不仅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明前景,而且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应对大的时代带来的重大风险和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并不是在封闭的孤岛中进入了新时代,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的大的历史时代环境中形成的新时代,也可以说是在资本主义强大统治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这对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进步,都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在“大时代”与“新时代”两个不同意义上的“时代”叠加交织的特殊历史情境中,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代表了当今时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极。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声音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极大地激发了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以鲜活的实践彰显了“两个必然”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发展。另一方面,“大的历史时代”的另一极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任何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日益陷入衰落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控制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遏制了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霸凌行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着新的重大风险挑战。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应对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重大矛盾和问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日益丰富和提高。 从国家事业发展来看,影响新发展理念的因素仍然存在,民生领域存在诸多短板难题,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差距问题依然较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出现,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同人民需要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全面依法治国任务相当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需要大幅提高,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安全领域斗争形势严峻复杂。 从党自身的发展来看,新时代对党的自身建设状况、领导能力和水平、执政方式和本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随着党的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长期存在,“四大考验”“四大风险”带来严峻挑战,思想、组织和作风不纯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果党不能保持政治定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就很难担当起新时代历史使命,难以继续成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领导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矛盾、新要求、新挑战、新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面临的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必须 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进行具有 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本质,资本主义日益陷入衰落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推动世界社会主义日益走向复兴的时代现实,决定了当今时代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方式。这就要求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坚定的意志和高超的能力,勇于承担新的历史责任,敢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1.要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解决突出问题,破除一切危害党健康发展的障碍,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决清除党内变质腐败分子,坚决打击围猎领导干部的利益集团,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要大力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六个紧紧围绕”改革框架,破除束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打破各种利益藩篱和思想障碍,勇于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新问题,进一步形成公正竞争的发展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把改革开放伟大革命进行到底。当然,在改革的问题上,不是什么都改,而是有改有不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只能加强而决不能改掉。 3.要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破“党大还是法大”的伪命题,破除不合理的治理方式和理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提升党和国家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开展国家治理领域的广泛深刻革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反党反华反社会主义势力、反动暴恐势力,与之进行坚决斗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4.要勇于进行思想理论斗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坚持文化发展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壮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5.要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加强市场心理分析,善于引导预期,加强市场监测,加强监管协调,及时消除隐患。要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 6.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维护国家科技领域安全必须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解决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要加快补短板,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优势。要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要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的统筹组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7.要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保障合法权益和打击违法犯罪两手都要硬、都要快。对涉众型经济案件受损群体,要坚持把防范打击犯罪同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统筹起来,做好控赃控人、资产返还、教育疏导等工作。要创新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 8.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在国际社会中,法律应该是共同的准绳。适用法律不能有双重标准。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各国都应该依法行使权利,反对歪曲国际法,反对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合理化。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体现各方关切和诉求,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9. 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积极推动中国思想理论走出去,在世界上更好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智慧、唱响中国旋律,积极进行国际舆论斗争和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捍卫国家文化主权。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来源: 红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