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杨帆教授旧作《全球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安全》的第一部分,现经作者修订编发,以供参考。其他部分,也将陆续编发。90年代以来,被西方经济学家和媒体广泛宣传的“全球化、地球村”,与过去的“国际化”有根本性的不同。“国际化”是承认民族国家主权,民族经济,民族产业存在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到国家关税和其他政策的限制与保护;产业的主体基本上限制在民族国家范围之内;国际竞争的主体是国家。西方国家严格禁止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入,发展中国家保护国内产业,金融自由化尚未根本触动民族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 90年代以来甚嚣尘上的“全球化”概念,是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经济,金融创新与危机,跨国公司扩张,美元霸权联系在一起的,在本质上是要对民族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民族产业进行解构。西方主流话语所解释的“全球化”要点是:
第一,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不受国界限制而自由流动,但是发达国家一贯把劳动力自由流动排除在外,于是,全球化就成为国际资本单方面的自由流动,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只能通过引进外资,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扭曲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取代社会总体和长远利益; 第三,以跨国公司的全球经济效益,取代民族国家的国家综合效益。 第四,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整合,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产业;以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影响和限制民族国家的政府管理,甚至影响民族国家的内政和政策制定, 第五,以美元的世界霸权,主导国际金融和汇率,操纵国际金融市场。以美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调,影响和限制民族国家的宏观调控,削弱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 第六,以美国的新经济和技术优势,主导世界高科技发展,以知识产权和标准,控制各国经济与产业。 第七,保持西方意识形态优势,操纵舆论导向,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家,知识分子的思想。“全球化”概念以及上述基本战略和政策,在本质上是美国单极霸权主义的表现。不存在什么纯粹“客观的经济历史规律”,历史是人创造的,是无数利益主体自由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重大的决策和天才的思想,都可能在选择历史方向的关键时刻起决定性作用,一旦走上某条道路,就可能产生“路径依赖”,长期不能修正。这就是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作为“人为设计”的过程,“全球化”是由国际霸主的超级大国以综合国力为担保推动的,美国通过全世界的军事存在,对国际组织提供经费,取得了制定规则,裁判异端,调节纠纷的主导权。要保证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运行,就要使全体国家或多或少得到利益,并制裁那些“不守规矩”的国家。 美国以其强大国力维持国际秩序运行,推动全球化。苏联的瓦解,东亚的危机,新经济的成功,使美国获得了超强的世纪霸主地位,其国力之强大的确空前:
——军事优势。140多万陆海空三军部队,拥有世界上数额最高的军费和最高的技术水平,总体实力超过排在它后面的世界10强的实力总和。 ——在世界重点地区的军事存在。苏东解体后,美国在西欧的驻军仍有10万人,在亚洲(主要是在日本和韩国)的数目大体相当,中东25万人,巴尔干2万人。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第七舰队)和地中海舰队(第六舰队)在海湾、台湾海峡、地中海东岸和巴尔干半岛南部保持经常性巡弋,随时使用武力或者武力威胁。 ——高科技优势。美国在世界高科技的7大领域(航空航天、生物遗传工程、人工智能、微电子通讯技术、新型原材料、电脑芯片和核技术)都具有相当优势,并使国际社会对它具有一定依赖。 ——总体经济实力及在国际金融的控制力。国内生产总值9万亿美元,占全球1/3。美国金融市场包含了世界2/3投资。美元霸权,美国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具有影响他国内政外交的手段。根据国内对综合国力的评估:
美国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日本综合国力值等于美国60%;法英德基本同一个水平,约等于美国一半;俄罗斯为美国40%;中国为美国1/4,法、英、德的1/2,俄罗斯的2/3。评估报告的取值主要包括经济、军事、科教、资源。在经济领域,中国分值略高于俄罗斯,不到美国的1/3;在军事领域相当于美国1/9,俄罗斯1/3,英法1/2,与日本、德国接近;在科教领域,中国分值只有美国1/7,法英德1/5,俄罗斯1/2弱;在资源领域,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二,美国第三。中国最弱于美国的是军事力量,与其他6国相比,中国最弱的为科教水平。欧盟没有强有力的权力核心,决策中心,很难形成对美抗衡力。俄罗斯在军事上仍为第二强国,困难在经济方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内可望增长1倍。日本综合国力在亚洲最强,但发展高潮已过,空间不大。假设美国综合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3%,中国为7%,中国达到美国水平需36年,达到法国水平需18年。该评估同时指出,中国始终保持综合国力的高增长较难,若中国年均增长的速度为5%,在14年内,综合国力与美国的相对差距逐年减少,但绝对差距逐年增大,第15年后,绝对差距才开始减少。希望东亚的区域化像欧洲一体化那样,是不现实的。在20-30年的时间里,不大可能出现能够结束“美国世纪”的力量。 在全球大型跨国公司中,美国占了大部分,发达国家占了绝大部分;世界外汇储备是美元;国际贸易70%是以美元结算的;世界各国大量优秀人才和资金,流向了美国;2000年全球软件生产共16000亿美元,美国占了12000多亿,印度占70亿美元,中国只有几亿美元,出口只有几千万美元;美国占有全球大部分高科技发明专利,并且酝酿更大的突破,如生物工程,新一代互联网和计算机;美国还控制了国际贸易的流向。 由于美国的强大,“自由贸易”主要是对美国控制世界有利。中小发展中国家,可以丧失主权为代价依附于美国,换得经济利益。比如亚洲一些国家将自己置于在美国核保护伞下,拉丁美洲成为美国附庸,墨西哥等国家甚至积极酝酿美元化,将经济主权全部交给美国。 大国就不相同。由于腹地辽阔,人口众多,可以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加入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利益比小国要小得多。大国接受自由贸易是有限度的。日本韩国一直走经济民族主义道路,直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终于通过国际经济组织控制了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美国还利用安保条约禁止日本韩国独立生产飞机,只让它们给波音飞机配件。巴西和加拿大这些依附于美国的邻国均可独立生产100座以下的支线飞机。欧洲4个国家,则联合生产空中客车,与美国波音平分秋色。印度2000年有了原子弹,并建造第3艘航空母舰。 象中国和俄罗斯这样在地缘政治,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文化与美国不同的国家,更不可能全盘接受西方解释的“全球化”。俄罗斯以自己的瓦解,并没有得到西方援助。俄罗斯经济一部分已经倒退到自然经济,大部分人自己在院子里种植农作物维持生活;国家则依靠出卖石油和木材维持。所谓“货币改革”,卢布两次作废,将居民存款一扫而空,拥有不动产和外汇的人大发横财;卢布的自由兑换是在贬值10000万倍以后,自发实现的。商业信用基本瓦解,黑社会趁虚而入,控制大部分商业;几个金融寡头操纵政治。苏联的瓦解,并不是发展军事工业过度的结果,而是其领导人过于天真,盲目相信西方经济自由主义,结果“一言丧邦”,其教训极为深刻。即使如此,俄罗斯也没有放弃国防和高科技,苏-30战斗机和导弹均不落后于美国,表现出优秀的大国素质和民族素质。 我们必须把握新经济和全球化的两重性,一方面把全球化作为客观历史过程,去积极适应。另一方面,又不能采取无批判无抵制的依附性战略。只要中国不想分裂,不想成为美国的附庸国,就不能被动接受西方所解释的“全球化”理论。中国所主张的全球化,应该把劳动力跨国自由流动作为重要内容。 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全球化问题,与纯经济角度更加不同,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以国家总体利益为原则考虑问题的。地缘政治,讲的就是国家利益。美国的地缘政治学家特别多,地位非常高,说明美国十分重视自己国家的利益,只不过美国是世界霸主,可以用“全球化”作为自己国家利益的代名词而已。 经济学是以企业和个人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原则考虑问题的,中国的经济学家特别多,而且在90年代被捧到神学的位置,金钱和利益关系代替了信仰和道德。90年代中国思想界被经济思维所控制,而经济学又被西方新自由主义所控制,已经造成严重的市场教条主义,话语霸权已经形成,对于持不同意见的经济学家,在资格上贬低,在形象上妖魔化,以至于在中国经济学的主流话语中,非常缺乏“国家安全,民族经济,战略产业,国防建设,国家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这样的概念。 全球化的实质是要消解国家主权,在发达国家及其控制的国际组织的推动下,由私人资本(跨国公司和金融投机资本)作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产生三个极致命的问题:一是世界范围严重两极分化,二是科学主义压抑人文主义,三是削弱国家主权,使被压抑的各种社会,阶级,种族,民族矛盾沉渣泛起。这是恐怖主义盛行的主要根源之一。 如果中国盲目接受西方所界定的“全球化”原则,将产生严重后果:两极分化越来越大,社会失去稳定;经济命脉被国际资本控制,国家安全不能保证;战略产业和国防产业不能独立,不能够有效保障国家领土的完整,甚至走上俄罗斯休克疗法或者拉丁美洲化的道路,由于中国的人均资源极端缺乏,一旦“休克”,其后果就是灾难性的,中国不能休克,也休克不起。我们只能坚持社会主义,使20年后16亿人都能够在中国这片国土上生活。因为那些口口声声宣扬“全球化”的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肯在自由移民上给中国人有任何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