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视察调研期间,专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总书记明确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三个月内先后到东北调研,把脉经济,无疑为新一轮振兴东北指明方向。2014年东北三省辽宁、黑龙江、吉林的经济增速分别是5.8%、5.6%、6.5%,位列全国后五位。今年第一季度,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继续走低,辽宁省一季度GDP增速仅1.9%,黑龙江和吉林分别为4.8%和5.8%。三省GDP增速不仅远低于全国一季度的7%,更与年初各省提出的增速预期有所差距。李克强总理在今年4月份考察时说道,从全国四大板块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经济总体指标最低的就是东北。东北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重工业和传统产业,为新中国早期的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昔日的“老大哥”风光不再,现在需要找到短板,精准发力,重新焕发青春。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发展依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经济上不去,其他事情也无从谈起,所以抓住经济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倒逼机制,顺藤摸瓜,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东北经济问题不单单是区域性问题,更能折射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加快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个人认为需要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首先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央此前出台了加快振兴东北的一系列重要举措,现在这些部署是否真正落实到实处?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各级领导干部是否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这里面有体制机制的因素会束缚经济发展,但事在人为,领导干部若没有闯劲和干劲,地方经济就没有活力和魅力。结合当下“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后人自会评说”的心态。要拿出“铁人”王进喜的精神,务实担当,不退缩。因为为官不为、尸位素餐不仅是一种病态,更是一种腐败,即便这种腐败没有贪污受贿那么严重,但是阻碍地方发展,错失良好机遇,也会成为千古罪人。
其次是坚定不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引发集约化、信息化发展浪潮,经济增长由依靠资源消耗转为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国有企业居多,主要以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这就需要东北转方式、调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让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成为东北振兴的新源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就要让国企和民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既相互补充,又相得益彰,同时运用“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东北的装备制造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率先发挥示范作用,走在前列,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让东北的装备制造业成为“中国制造2025”最靓丽的名片。
最后是坚定不移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东北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邻近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打通西伯利亚铁路,形成陆海联运航线,探索在东北亚地区扩大合作的可能性,形成“一带一路”的东线战略。黑龙江省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吉林省开发大图们江地区,辽宁省发挥“海优势”打造海上物流大通道。其间的合作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作为辐射带动区,东北要率先拓展对外贸易,有效处理临产能过剩等问题,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努力“走出去”,进行产能和资本输出,双向流动,促进沿线地区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以此为契机,东北如能进行一次“换血”工程,“走出去”的同时也要“请进来”,让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能在东北落地生根,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东北不是东北人的东北,而是全国人的东北。东北未来的发展要从全国战略全局考虑出发,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结合东北实际,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开创振兴东北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