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信:习近平成为领导人是毛主席号召知青下乡的最大成果
大家都知道:在十八大的七大常委里面,有四个都是毛主席当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城市知识青年。他们分别是总书记习近平、总理李克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德江、负责纪检委和政法委工作的王岐山。
他们都是在当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积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在经历了农村生活的艰苦磨练以后,有的是被农民们推荐上了大学——比如习近平和张德江;有的是在七七年恢复高考时考上去的——比如李克强和王岐山。
可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有在农村插队锻炼的一个生活经历,正因为有了这个经历,他们才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而这个浩浩荡荡的伟大运动是有着高瞻远瞩的目光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来的。
可以这样说:假如毛主席没有让城市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一下再教育,他们四个人就都不可能会在十八大进入中央政治局成为政治局常委,七大常委将是另外一些人,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
有的人可能说也不一定。我说也有点可能,但这种可能的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因为我是用事实来说话的。
习近平是1969年下乡的,那个时候他还不到十六岁。和十几个同学一起,到了偏远的陕北高原,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镇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子力。
这些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刚开始都有些适应不了,或者说是受不了。吃的是玉米面馍馍,住的是土炕,干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力气活,有的同学就给家里写信,让家里人想办法把自己调回北京。后来,他们想方设法先后都离开了那里。
习近平对农村的生活一下子也受不了。他在第一次回家时,向他的大姨齐云倾诉了自己的感受,说自己不想回去了。
他的大姨齐云当年也是和习近平的母亲齐心一起,姐妹俩瞒着家人从北京的家里偷偷跑到延安去参加革命的。她也是个坚定的革命者,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了习近平,告诉他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以后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环境,才能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
习近平听了大姨的劝说以后,心里就想通了,就一心一意在农村和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不怕苦不怕累,脏活累活抢着干,腰里一系,就合社员们一样地挖地,挑粪,拉耧拉耙,赶车放羊。社员们都夸他是个好后生。
习近平还非常喜欢看书,在业余的时间里总是在看一些他随身带来的各种书籍,一边看一边联系着身边的事情考虑一些社会问题。他开始对农村和农民发生了兴趣,和村里的农民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长期的生活磨练中,他不但入了党,还当选为村支书,成了村里的带头人。这段生活经历使他受益终生。
在今天的“80后”、“90后”的大学生们看来,这简直是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十六岁的毛孩子经过了七年的劳动锻炼以后,竟然能成为一个大队党支部书记,而习近平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
1975年,他被村里的乡亲们推荐上了大学,开始了他新的人生。后来他在福建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饱含深情地说:在农村下乡的那几年,我形成了正确的的人生观。在那里,我才知道农村是什么样子,农民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中生活的,他们整天在想什么。我把农村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一辈子要为这些可敬可亲的老百姓服务。
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军委给耿飚当秘书。但是,他却不安于城市的安逸生活,脑子里时刻没有忘记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和最众多的农民。于是,他向领导打报告要求到基层去。
他觉得自己到基层去,去和农村的农民打交道,才觉得问心无愧和理所当然,才觉得能实现他的人生价值。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他就高高兴兴地到河北省正定县任职——县委副书记了。从此,开始了他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政治生涯。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习近平没有下乡,没有那段特殊的生活经历,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农民的真实情况,和农民们没有建立真正的感情,他就不可能会要求到社会的最基层去。
在那样的年代里,他作为一个高干子弟,作为当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的儿子,他完全可以趁着当时高干子弟纷纷下海的经商之风辞职下海,以他的智商和能力和人脉关系,成为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豪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但是,由于他下过乡,深刻了解农村中农民的生活状况,觉得自己不能光考虑自己生活的舒适安逸,要为生活最底层的老百姓做些事情,所以,他就选择了到基层去工作。
当然,仅仅是有过下乡经历和表现突出就能成为现在的习近平。还有他从小受到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从小受到坚定的老共产党员父亲习仲勋的教育;还有他个人的性格特点、志向爱好等等,以及他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地工作,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等等,有这几个因素聚在一起,才成为了今天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
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他有过这段下乡难忘的插队经历,使他的内心产生了对农村和乡亲们深深的感情。产生了他在农村逐渐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是这个世界观才使得他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象有的高干子弟那样样,靠父母的庇荫,能当什么级别的官,能挣到多少万多少亿的财富。
不唯独习近平是这样,其他的几位政治局常委也都基本相同,张德江也是在下乡时的突出表现才被提拔入党的,一百个知青里面只有他一个人入党。他们都是经过在农村一段时间的锻炼后,由于有能力、有思想,不怕吃苦,和农民们打成一片,才被社员们推荐上了大学。而后成为领导干部。
那些用各种理由和办法躲避上山下乡的人,那些下乡没有多久就想办法调回城里的人,那些在农村怕吃苦,怕受罪,整天借口逃避劳动的人,那些整天就会偷鸡摸狗的人,是不可能被社员们推荐上大学的。
这叫做什么呢?这就叫做大浪淘沙,就叫做优胜劣汰,这就叫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才叫做:“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谓,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说这句话时,是针对某个人的。而毛主席却把这个运动扩大到了一千多万名知识青年,让这些年轻人到农村去锻炼,然后优胜劣汰,产生出优秀和合格的革命接班人。
毛主席的这个目的实现了。也不止是他们四大常委,在中国各省、市、县级领导干部中,你打开他们的履历,会看到有着知青经历的占相当大的一个比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在上山下乡时,是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尽管他们现在有的变成了腐败分子,但在年轻的时候,他们都曾经是同龄人的佼佼者。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本来就不好,只能说他们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当了金钱的俘虏。
这段下乡的经历是谁赠与他的呢?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毛主席逝世以后,那些人说他号召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因为城市里安排不了工作。更有一些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实际上是“变相劳改”。
这个说法在“批林批孔”的时候,就提到林彪也私下这样说过,连这个整天“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的副统帅都这样说。可见当时上层的一些领导对毛主席提出的的这个号召是多么不理解,多么抵触,多么强烈的反对。
这几天,网上又出现了“女知青被强奸的人数超过南京大屠杀。”这都是那些文化汉奸们造的谣言,他们造这些谣言就是污蔑毛主席的人格、污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污蔑那时的人民群众和革命干部。让不明真相的人们继续对共产党和毛主席反感,达到他们投降帝国主义的罪恶目的。我们都是亲自下过乡的知识青年,对那个年代都非常清楚。我们对那段下乡经历都是永生难忘。那些制造谣言的人都是别有用心的人。除了流氓就是恶棍。中央七个常委有四个都是知青出身就是最好的例证。
毛主席是一个思想、智慧都非常超前的人,他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看问题,总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对以后几十年的事情都预料的很清楚。他在五六十多年前就告诫我们了很多事情,我们当时还不太相信,到现在都应验了。让我们不得不感到由衷的钦佩。
对于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他的确是从反帝反修的角度来考虑的。他明白,当共产党执政了几代人以后,势必要逐渐腐化堕落,要逐渐脱离实际,要逐渐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所以,他就让那些受过革命教育的青年人到农村去锻炼一段时间,让他们体验一下农民的思想感情和农村的苦,这对以后他们接革命的班很有好处。
在延安时期,他对刚从苏联回国的毛岸英就是这样要求的,毛岸英刚开始当时和其他人一样,也对毛主席的用意不大理解。但在他到农村工作一段时间,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工作的锻炼以后,他才理解了父亲对他的良苦用心。
毛主席对当时的新一代青年也是这样考虑的。因为美国的杜勒斯曾经说要把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和第四代身上。毛主席为了让这些帝国主义预言家的希望落空,为了让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江山永远不改变颜色,就决定让那些青年学生们到农村去,接受一些艰苦生活的锻炼,让他们在大风大浪中成长。
虽然,在那些文化汉奸的造谣污蔑下,有很多人对那次运动产生误解,甚至强烈的反对。但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毛主席的这个心愿,终于在十八大上实现了。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央政治局的七大常委中,竟然有四个曾经有过下过乡的老知青。
这是一个偶然现象吗?不是,这是一种人为的必然,是毛主席早就计划好、安排好的一个必然。那些曾经抵触和反对过毛主席的这个伟大战略决策的人,你们现在终于明白过来了吧?
我们可以告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是:您的这个愿望实现了!您的努力没有白费,您所培养的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在经过了农村生后锻炼之后,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他们在大风大浪中茁壮成长,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成长,他们经历了复杂的政治风波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刷,站稳了脚跟和立场,并且已经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他们将会在您的光辉思想照耀下,沿着您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带领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本世纪中叶,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