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聚餐、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这是应对疫情的一些手段。自从疫情以来,人们对口罩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地球也产生了大量的新冠垃圾。据一家国际环保组织估算,2020年有15.6亿只口罩流入海洋,对海洋生物产生威胁。去年9月,动物学家在巴西海岸发现一只企鹅尸体,解剖后发现其胃里有一只完整的N95口罩。
口罩用完以后就随意丢弃,不做任何处理,对环境的伤害日益凸显。2020年全球生产口罩的数量大约有520亿个,由于一次性口罩的主要原材料为聚丙烯等,属于不可降解塑料,加之使用过后易被病毒、细菌污染的风险,很难回收利用,而将其投入到环境中,降解时间需要达到450年之久。
随意丢弃的口罩不但危害我们生存的环境,对人类自身也会产生危害。一次性口罩分解后形成的微塑料颗粒会通过植物、动物等进入人体,危害身体健康,最终反噬人类。在全民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减少一次性口罩的使用量或是增加一次性口罩的使用率并不科学,更不安全,但是面对环境污染的困境,一味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是不负责任的体现,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我们要做好环境的监测与保护。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海洋进行实时监控,有针对性地运用水下机器人、清洁船等设备对海洋进行定期清理工作。作为民众自身要自觉自律,做到正确处理废弃口罩。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普通市民在用完口罩后应该毁坏后投放到有害垃圾桶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市民,用完的口罩要进行消毒处理后密封丢弃到有害垃圾桶内。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严格要求自己,把口罩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二者关系需要达到一种平衡,我们人类要保持这种平衡,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
作者:尹娟 单位:薛官屯乡政府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