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党支部以“争当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排头兵”为题,组织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旨在引导各位青年同志理论结合实际,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努力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发挥特长、作出表率。统计是科学决策的基础,统计数据不真实,可能影响决策质量,甚至造成重大决策失误。2016年,辽宁财政数据造假事件曾引发广泛关注,可不管是国家对统计造假的严厉打击惩处,还是造假对当地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显然并没有让有些地方吸取教训、悬崖勒马。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系统更加严格,地方政府很难擅自更改数据。吉林白城市有关部门竟直接向企业下达任务,“指导”企业上报虚假数据。为了能在经济指标上比排名、要面子,在严格的法律和制度约束下,当地有关部门竟调动所辖的县区、工业园区及多地的工信部门、经济发展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如此肆无忌惮,胆大妄为,一些人是怎么翻云覆雨、作假成功的?为了达到炮制数据之目的,当地不仅要求大中型企业作假,甚至连一些个体经营户也不放过,工作如此“细致周到”,为什么不把这种精力用在抓经济、谋发展上?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政府部门在统计上弄虚作假,不是手段高明而是非常愚蠢。弄虚作假拔高了经济指标排名,但它与百姓获得感不一致,纸根本包不住火;要求辖区企业弄虚作假,企业和百姓都产生极大反感,政府部门何来公信力?
国家这么大,基础数据不靠下面层层统计不行,对下面报送的数据一统了之,不加严格审计、查检也不行。《统计法》等法律法规对统计造假违法行为明确了惩处措施,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绝不会被轻易放过。
在统计上弄虚作假从根子上来说也是一种腐败,本质上是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坚决反对统计造假,保持对数据的敬畏,就是对党和国家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
要杜绝“数字腐败”,必须进一步强化对统计造假的惩治追责力度,同时通过改进管理和监督体制,完善官员考核评价体系,变“数字考核”为更科学的监督检查机制,铲除“数字出官”的土壤,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统计作假透支党和政府公信力,性质严重,影响恶劣,而在高压之下依然屡禁不绝、顶风作案,说明在有些地方,依然信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那一套,这是权力滥用和扭曲政绩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刘亚军 鲍官屯镇人民政府;来源:昆仑策网【原创】)【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