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疫情正在全世界蔓延。截止北京时间4月7日12时,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已达126万多人,仅美国的确诊人数就接近37万人。虽然现在还无法预测出最后的结果,但以下几项工作应给予考虑并实施。
一、关于疫情防控
我国的疫情防控成效,全世界有目共睹。接下来,除继续做好“内控外联”外,还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全面做好“震中”再次转移至亚洲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印度的疫情实况值得重点关注,并做好应对准备;
——加强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并视情成立“中国志愿者抗疫医疗服务队”,在世卫组织或区域组织协调下,对友好国家进行援助,传播中国经验;
——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国家特别是俄多斯、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加紧做好疫苗及抗疫特效药方的研制和生产,密切合作关系,协同防止疫情扩展。
——组织权威法律工作者深入研究国际法和各国法律,协助做好防疫物资生产商、供应商和抗疫援助医疗队的法律咨询服务。
二、关于疫情中和疫情后的发展布局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我国的抗疫经验得到了多数国家的点赞,但在所谓的“自由世界”仍存在质疑。从基辛格博士和一些国际问题专家的言论看,疫情之后的国际关系或许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做好两手准备,把国内布局好,调动14亿人的生产和消费,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集中精兵强将埋头科技创新,主攻“卡脖子”技术,防止疫情之后可能出现的科技供应链和产业链断裂;
——把科技普及融入到脱贫攻坚任务中,坚持向科技要效益,深挖“三农”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及付食品生产和供应安全;
——科学布局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事业链和产业链,扎实做好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软件的开发利用,以及养老托幼人员的教育培训等;
——围绕提高生产力和民众生活质量深化各项改革,营造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环境。特别是要根据这次疫情暴露的不足,加紧实施教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
三、始终把培养和凝聚人才摆到优先的位置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确保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一定要始终把培养和凝聚人才摆到优先的位置。
——坚持“以民间为主、官方为辅”的人才引进策略,成立民间人才交流平台(如钱学森或杨振宁人才交流心),以香港、澳门的大学和西湖大学等为桥梁,重点做好国际一流人才的引进工作;
——坚持“以项目为牵引、官方和民间基金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模式,充分利用国内跨国民营企业、民营科研机构,吸引和利用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开展联合创新;
——按照国家统筹规划,国有企业中与国计民生关联性不大的国有企业,应尽快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到“管人”的转变,通过国家和企业自身的努力,进一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围绕科技人才生长规律、基本特性和基本需求,改革和优化软件环境,为科技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提供肥沃的土壤和政策条件。
——以美国撤侨为契机,对特需人才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重点保护和保留好华人(自愿加入中国国藉的外国人)科学家和教育家。
(作者单位:孔明新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