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高中在微博论场上“火了”。几张极具冲击力的照片令人咋舌,围成一圈而建的教学楼,铁栏与横幅的交错满布,让网友不禁惊呼,这里还是学校吗?
6月,夺人眼球的高考如期而至。各个学校为学生高考成功也是蛮拼的。一些高校类似的“特色”的教育管理方式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不可否认学校为学生的安全考虑,其出发点是好的,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下下策。与其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何不考虑一下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呢?这种被冠名“高考加工厂”、“高考集中营”学校的现象应该被社会关注。
讲清楚教育目的的“硬道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使人可以称其为人,成为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人。一个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缺一不可。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在铁栏里的学习看似是对肉体的禁锢,但最后还牵连着精神的磨灭殆尽。在此时的情况下,高考成绩又算什么,仅仅是个数字而已。单纯一味追求成绩,已经偏离了高考教育的初衷。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个可以复制的“学奴”,这些“学奴”是否能够正常的走向社会?这些之后的问题不会出现在学校的考核指标中,但也许影响的是学生的一辈子。如果我们的教育事业只剩下了功利心,那学校就彻底变成考试机器的生产基地了。
说明白参加高考的真内涵。我们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我们也听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学生需要面对的是人生而不是必须成为一个人物。对于高考定终身的焦虑,由来已久。且不用鸡汤文说人生漫长,一时一地无法定论,假设真是一考定终身,这场考试也未必就是高考。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喜欢用“独木桥”来比喻高考,但是随着今年国家高考政策的不断改革,客观地说高考“独木桥”的作用越来越弱化,“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趋势反而越来越明显。这一切都说明高考不过是人生一次选择,即使失败了还可以重新选择,因为还有整个人生在等待。
狠转变成功人生的旧思路。上大学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不上大学也可以走向成功,这背后是社会人才选拔与上升通道日益开阔的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民主法治的发展,我国由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的转变,就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本质,对人本身价值至高无上的肯定。古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正是多元化价值的最好诠释。只要你够努力够强大,成功会不期而至。
卢梭曾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社会因为多元才成熟,世界因为多样才美好,成功也许可以复制,但是人生却是独一无二的。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将高考沉重的外衣剥离,理性看待,让禁锢在铁笼里的青春自由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