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良:且说“父母官” - 昆仑策
-
傅瑞良:且说“父母官”
2021-10-01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篇《领导同志,听到这样称喟要拒绝》(后简称《拒绝》),读后想就“父母官”问题说上几句,谈些个人的看法。
一
《拒绝》一文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为便于理解,我把它抄录下来:
“先讲这样一则故事:
1968年国庆前夕,根据中央通知,为了表示对辽宁在重工业建设方面给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央给辽宁300名工人代表名额来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其中20名跟随毛主席上天安门城楼,另外,根据毛主席提议,100名代表直接住进中南海。代表们闻讯热泪盈眶,有位煤矿工人说:自己13岁在鞍钢给日本人打零工,披个麻袋片,吃杂合面饼子,挨不尽日本鬼子的皮鞭,这辈子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够住到伟大领袖毛主席身边。
但极个别领导同志对毛主席的这个决定很吃惊,认为这些被称作“煤黑子”、纺织工、卖菜工的底层工人,能够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规格就足够高了,一下上百人住到毛主席身边,是不是规格太过了点。
毛主席闻讯把这位领导同志叫到跟前批评说:请一百名工人代表住进中南海,是我提议的,这有啥大惊小怪的。在江西苏区,老表们可以到我的炕头来,我也可以去他们家聊天。在工人劳模面前,包括你我,统统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请他们到家里住一住,这有啥不可以的。
接着毛主席说:到底谁是父母官,是官老爷,还是人民群众?我们有些人是搞错了的。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恭恭敬敬孝敬父母的义务,绝不能有骑在父母头上作威作福的权力。现在党内许多人已经把这个关系搞颠倒了。国民党就曾把这个关系搞颠倒了,最后被赶到一个岛子上去了,我看这个问题如果弄不清,迟早有一天我们也会被人民群众赶到某一个岛子上去的。
毛主席接着话锋一转说:现在我们就是要把这个被颠倒的关系再颠倒过来。要让我们党的干部弄清楚这个关系。人民群众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我们要在主人的监督下,老老实实为人民当好仆人。”
………
这个故事令人感动不已,它再次告诉我们,在毛主席心中装的只有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也正是毛主席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这种“至高无上”的人民观,他才作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的英明论断;他才高喊出了:“人民万岁!”;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旗帜鲜明地写进党章;才能将党的机关报定名为《人民日报》,并亲笔题写报名;才有了诸如“人民大会堂”这样的会址、活动场所,道路,影戏剧院等等冠以“人民”字样。今天,毛主席虽然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人民群众仍然深深地怀念他,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在这则故事中,毛主席提出:到底谁是父母官,是官老爷,还是人民群众?这里所指的“父母官”,我认为当属“衣食父母”。我们吃的穿的是人民群众给的,而不是官老爷,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老百姓就是我们的父母官。
从这则故事中,毛主席再次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政权的得与失,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还是反对密切相关,执政党地位的巩固与否,取决于人心向背。
关于这个问题,远的不说,前苏联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苏联亡党亡国,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便是苏共党内官僚阶层高度腐化,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背离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失去了执政的基础,导致人亡政息是必然的。
前车之鉴,教训惨重而深刻。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铭记毛主席的谆谆嘱咐:人民群众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我们要在主人的监督下,老老实实为人民当好仆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人民就是冮山,江山就是人民。
二
对于在《拒绝》一文中,所提出的“父母官”,这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何谓父母官?
“父母官”是旧时老百姓对州县地方长官的尊称。宋初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云:“万家呼父母”,其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便是将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处。那么,这一称呼是由何而来的呢?
据《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太守“召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云彩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流年易逝,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7年,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地遇到了新太守杜诗。《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自此,“父母”一词便有了地方官的含义。
此外,“父母官”也指家乡的地方官。古代的官员,先是由孝廉贤良能等名目举荐任用;隋朝以后,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任用。对于朝庭官员的任职之地,出于避嫌的考虑,多以异地为官。而那些朝中大官,除了本身祖籍就在京城的,大多数父母都在地方,所以这些人对那些任职家乡的官员也称之为“父母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家乡父母官”。
三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父母官”这个词,无论老百姓还是媒体,它的使用频率其实是很低的,甚至于少闻鲜见。既然不是常听多见,就说不上“很习惯老百姓称自己是“父母官”了。
在平日里,老百姓称呼一下“父母官”,是不会有什么要紧的;并非“我们的媒体有的也是瞎胡来,见诸于文章标题的文字,居然出现这样不加思考的极不恰当的称谓。”过去,在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事迹时,也曾听到过“不愧为兰考人民的父母官、贴心人。”这难道有错。
其实,老百姓称呼“父母官”,是透着赞许,包含着期待,寄予希望的。我们做领导工作的同志,尤其是做地方工作的领导同志,如果拒绝的话,不免使人觉得有些生份,显得做作,无形中还可能带来隔膜感。倒不如予以接受,多作些自省,扪心自问,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哪些差距;把它看作是一种鞭策,当成工作中的一种动力,感到身上多了一份责任。
人民群众称呼“父母官”,是有着赞许之意的。假如有些人听到“父母官”这样的称呼,就“心里美滋滋、乐滋滋的,久而久之,便也常常以父母官自居,甚至以此自称”。怕他们不再夹着尾巴做人,担心可能越格失控。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进行的一些表彰奖励工作岂不多余。
现时兴做“人民的儿子”。前几年就有那么一位市(地)级领导干部,只要在他认为合适的场合,总要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东窗事发后,经查这个所谓“人民的儿子”,滥用职权,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疯狂敛财,数额惊人,最终被绳之以法,锒铛入狱。有荧屏媒体人便在电视上大发噱头:“这样的儿子,人民养不起呵!要给压岁钱的。这样的儿子,越少越好。”其嘲讽讥诮的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像这种“人民的儿子”,他配称“父母官”吗?
至于河南某地,那位掌掴下属的市委书记,他不是以“父母官自居”,而是以“朕”自居的,在治下的这一方,我就是“朕”,“朕”就是我,老子天下第一。像这样的“土皇帝”,老百姓会称他“父母官”?
无论做“父母官”,还是做“人民公仆”、“人民勤务员”或“人民的儿子”,关键是你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说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像召信臣、杜诗和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父母官,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一个家之言也。
作者:傅瑞良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