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了一则报道2021年河南中烟拟录用人员共149人。其中,专业管理岗位、技术研发岗位、市场营销岗位共录用14人,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剩余的135人,均被河南中烟下辖7家卷烟厂的“一线生产操作岗位”拟录用。
据漯河卷烟厂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卷烟厂的一线生产操作主要包含“制丝”和“卷包”两个内容,都由操作工来做,“因为我们很多厂都通过了ISO9000的认证,所以对质量管控很严格,因此对操作工的素质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被拟录用的135人中,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41人,约占30.37%。相关人员透露,一线生产操作岗位应聘人员一经录用,须在车间一线生产操作岗位工作3年以上,不满3年的,不得调任管理岗位。
不少人感叹:名牌大学毕业生,不去搞科研,搞研究,跑到流水线和工人抢饭碗,这书白读了!也有人表示:先在基层一线岗位锻炼三年,再转岗,这个很好。而且这种一线岗位收入也不低,对刚参加工作的本科生、研究生很合适。这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脚踏实地从基层一线干起!
其实这个话题跟以前数万人竞争几个高速路收费员岗位,北大清华博士公务员入职街道办等旧闻是一个性质,这里面隐含了几个社会的潜意识或者说是共识;首先操作工等基层岗位默认是没有技术含量,不需要高知人才的;其次高学历人才就应该当金领白领坐办公室暖气空调伺候着;再次高知人才不但工作环境要好收入也要高。
事实上这个共识是有问题的。越是高知人才越需要基层锻炼,越需要了解社会、企业最基础的运行逻辑,高智商、高知识到高能力、高贡献是需要一个转化过程的,过去有国家主导的上山下乡,事实上也是一个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现在市场经济了,要实现这个过程就需要经济利益驱动,所以不是基层不需要高知人才,而是大多数基层岗位不具备经济驱动的实力而已,高知人才到基层到操作一线工作,不是人才的浪费,是人才培养的正确途径。调子高一点可以叫劳动没有贵贱,劳动最光荣,说的朴实一点,只要钱给到位了啥岗位都能干,啥岗位都能干出花来。
作者:曹杰 来源:昆仑策网;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