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很多伊朗人流亡美国,伊朗裔美国人已成为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与伊朗国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如此,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构在伊朗的活动空间很大,这也是伊朗屡屡发生网络攻击和暗杀事件的部分原因。
上周以来,伊核问题维也纳会议备受关注。谈判桌上,人们隐约看到伊核协议重启的一缕曙光。但谈判场外,一场“暗战”正在打响。4月11日,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发生断电故障,伊朗方面认定“敌方”搞破坏。以色列媒体随后披露,这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所为。以色列真的是幕后黑手?它发动攻击动机何在?这次事件会对维也纳会谈、美国重返伊核协议进程以及地区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是谁干的
伊朗纳坦兹核设施电力系统11日发生故障,但未造成人员受伤或辐射污染。当天晚些时候,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将事件定性为“敌对行动”“核恐怖主义”。萨利希说,伊朗保留对肇事者和幕后黑手采取行动的权利。
伊朗外长扎里夫12日指认以色列应对伊朗核设施故障负责,并称将对以色列进行报复。以色列政府未就此事发表评论。舆论认为,从历史惯性来看,以色列嫌疑最大。
一来,长期以来,伊朗纳坦兹核设施一直是外部势力网络攻击的目标。2006年,纳坦兹核设施供电系统遭人为破坏,据信致使50台离心分离机突然爆炸;2010年,“震网”蠕虫病毒侵入纳坦兹核设施离心机的工业软件,这一病毒程序据信由美国和以色列研发;去年7月,纳坦兹核设施遭蓄意破坏导致火灾,离心机组装大厅和部分精密仪器遭到破坏,以色列疑为幕后黑手。
二来,以色列一直指责伊朗寻求制造可能用来对付自己的核武器,过去十多年里频频对伊朗发动“影子战争”,且行动方式日益肆无忌惮。最近的案例包括:去年11月伊朗重要核物理学家法克里扎德遇袭身亡、今年对伊朗在叙利亚的代理人进行数百次空袭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指出,近些年来,无论伊朗核科学家遇刺、基础设施和核设施遇袭,还是海上船只遇袭,伊朗自身的认识和国际社会的判断,基本都指向以色列。就地区力量而言,以色列可以说是唯一具备这种能力,且又同伊朗高度敌对的国家。海湾阿拉伯国家尽管也反对伊朗拥核和伊核协议,但自身能力有限,同时行动上也会有所忌惮。延续上述逻辑,这次外界基本还是将矛头指向以色列。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两国已在红海和阿曼湾陷入针对对方目标的循环式报复。
“伊朗认定受到攻击,而以色列方面此前有过不少类似行动。这次事件的敏感之处在于两点。”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出,其一,地点特殊,纳坦兹核设施位于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大部分建筑位于地下,是伊朗最主要的核设施之一,曾于去年7月发生实验室爆炸,据称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其二,时间凑巧,就在故障发生前一天(4月10日),伊朗刚刚高调庆祝“科技节”,公布了133项自主研发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启动纳坦兹核设施内的164台IR—6型离心机。据称IR—6型离心机生产浓缩铀的效率是第一代IR—1型的10倍。但紧接着核设施就遭遇故障,不免让人感到蹊跷。
有何动机
与以色列官方的沉默形成对比,多家以色列媒体第一时间“认领”袭击。
“这不是一起意外。”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以色列公共电台等媒体援引西方国家情报人士的话说,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发动了网络攻击,纳坦兹核设施受损情况超出伊方的说法。
两位专家均认为,从内外形势看,以色列有足够的动机对伊朗核设施发起攻击。
李绍先指出,伊核协议相关方4月6日在维也纳召开联委会会议,宣布组建工作组机制,来落实美国重返协议、取消对伊制裁以及伊朗恢复履约等事宜。此举标志着美国重返协议迈出实质性步伐。4月9日相关方代表举行新一轮会谈,并决定14日继续会谈。可见,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各方都清楚,两大节点将至。一是5月21日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期三个月的临时协议到期;二是伊朗6月举行总统选举。现在看来,拜登政府仍希望在敏感节点到来前完成重返协议。在此背景下,各方有理由怀疑,以色列企图通过袭击行动来破坏美国重返伊核协议的进程。
“从红海袭击伊朗货船,到攻击伊朗核设施,这些事件可以说是以色列向美国宣泄不满和进行要价。”刘中民指出,从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对以色列的重视、偏袒程度与特朗普时期不可同日而语。拜登很晚才和内塔尼亚胡通话,美方对以色列热情减弱。但以色列也知道,鉴于犹太院外集团与美国政治的复杂关系,美国很难摆脱其影响。于是,以色列希望采取行动来向美国施压,此其一。其二,与以色列国内政治形势有关。在刚刚落幕的两年内第四场大选中,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没能赢得单独组阁的足够议席。它可能想通过强烈反对伊核协议、对伊朗示强来争取国内民意。其三,此举或许也是以色列配合美方向伊朗施压的一种姿态,但可能性不大。
螳臂当车?
外界正在观望,伊朗方面会如何实施报复?美联社担心,这次事件会让美国重返伊核协议进程以及中东局势更趋复杂。
伊朗国内有舆论认为,伊朗应退出维也纳会谈。扎里夫12日提醒道,不要落入“以色列设计的陷阱”。两位专家认为,以色列的“阻挠”行动应该不会影响美国重启伊核协议的决心,但美国也会对以色列进行安抚和补偿,眼下美国防长奥斯汀正在以色列访问,相信会让以色列尝到一些甜头。
刘中民说,从伊朗方面看,它会根据核设施受损程度和以色列的下一步反应作出回应,现阶段可能还是针对以色列的海上目标。如果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伊朗可能会在第三方(比如叙利亚、也门)加强与以色列的争夺,可能会让其他国家卷入其中,地区紧张态势可能会升级。
从美国方面看,与特朗普政府相一致,拜登政府对外战略的焦点已转向大国竞争。美国在伊核协议上转向重启,也是基于这方面考虑,即避免在中东陷入太深,尤其避免卷入战争,以便将精力集中到应对大国竞争上。但美国在中东又面临几对结构性矛盾难解的问题,如沙特与伊朗、以色列与伊朗仍严重对立,而沙特、以色列都是美国必须倚重的盟友。因此,美国必须在重启伊核协议和确保盟友安全之间搞好平衡。这次奥斯汀的以色列之行显然有安抚以色列、对以色列作出安全承诺之意。
“拜登政府的中东战略正在铺开,与沙特、以色列已拉开一定距离。”李绍先指出,美国重返伊核协议的决心已定,可以说很难回头。在此过程中,美国和以色列出现了利益相悖,因此以色列人有点“躁动不安”。这会对美国的外交议程构成干扰,但不会阻挡美国的整体决策。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在中东推进和平进程,时任以色列总理沙米尔软磨硬泡进行阻挠,结果老布什政府叫停对以色列20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沙米尔政府最终垮台。可见,以色列的阻挠无济于事。不过,美国也会给以色列一些甜头,这次奥斯汀出访可能会提供一些先进武器。
尽管美国意愿明确,但美伊重返协议的谈判仍很困难。刘中民指出,双方此前不断重复没有意义的论调。美国一直要求伊朗先停止铀浓缩开发,伊朗则要求美国停止制裁、一步回到2018年前的伊核协议状态下。随着节点临近,留给双方争吵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而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么复杂的政治难题,除非美国改变主张、作出妥协。
祸起萧墙?
近年来,以色列和伊朗之间“暗战”激烈。这次“故障”再次牵出一大疑团:纳坦兹核设施戒备森严且不和外部网络相连,以色列方面为何在实施打击方面屡屡得手?有评论称,这次故障再次凸显伊朗在保护其核资产方面的不足。
“随着技术变革,国际关系斗争呈现出新方式。”刘中民说,最近几年,在纳卡冲突、也门胡塞武装对海湾国家的袭击中,无人机等新式打击手段已广泛使用。网络空间更是各国激烈争夺的新领域。如果突破核设施的网络攻击技术被主权国家以外的极端组织(比如“基地”组织)所掌握,不仅会给地区安全带来更大隐患,也有可能将虚拟冲突诱发成现实领域的国家冲突。
李绍先说,在对伊朗发起“暗战”方面,美国和以色列立场和利益是一致的。它们往往通过伊朗方面的“内鬼”,实现里应外合。“之所以会得手,与伊朗社会的开放程度和过去与西方的关系有关。”李绍先说,长期以来,伊朗很多高层技术官僚、中产阶级和富人对西方教育等方面资源有一定认同。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很多伊朗人流亡美国,伊朗裔美国人已成为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与伊朗国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如此,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构在伊朗的活动空间很大,这也是伊朗屡屡发生网络攻击和暗杀事件的部分原因。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新号!
(来源:“华语智库”微信公号,原载“上观新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
“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