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洪范政首大于天 - 昆仑策
-
侯立虹:洪范政首大于天
2020-11-28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是班固《汉书·食货志》对粮食与政权关系的经典概括,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始终重视粮食生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再次把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郑重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之根本原因。近年来,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呼吁重视粮食安全、新生代农民断档、一些地方由两季变一季和严重撂荒等问题。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出现高峰,让许多人觉得粮食生产似乎“高枕无忧”。其实,粮食安全也还存在一定的隐患。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丢掉了“农家粮仓”,不再大量存储粮食;二是城市扩张、工业占地等诸多原因,使得永久基本农田的红线不断受到冲撞。三是粮食生产队伍减员,粮食生产只是作为农村家庭收入的补充。因此,如何最大限度保障种地农民收益、稳定粮食生产队伍、夯实农业基础,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粮食安全隐患也来自国际。一方面,受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国家纷纷加大粮食储备力度;而今年粮食主产国自然灾害增多,加之发展中国家对粮食进口需求猛增、一些国家采取保护性出口禁令等因素,以及国际粮食市场的投机行为,使得国际粮价不断攀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近20年来,全球粮食总产量大部分年份都低于全球粮食总消耗。这意味着全球粮食存在库存与消耗、生产与消耗的突出矛盾。面对粮食趋紧、价格高涨的国际形势,任何国家依赖跨国粮商、把大量进口当作粮食安全的保障,恐怕都是靠不住的。因此,必须积极应对国际粮食供应趋紧的现实,不能有任何侥幸和麻痹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今年,党中央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中,把保粮食能源安全作为“六保”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把疫情和洪灾对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生产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吉林考察时,又特别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食为政首,粮安天下”。正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战略,我们才能够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日子保障粮食和基本生活用品的稳定供应,才能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能够有足够的底气应对各种外部变化。(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中国政协杂志”,原刊于《中国政协》2020年第19期)【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