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拱墅区叶青兜路路边多了4个连在一起、被统一涂成绿色的“停车位”,上面写着一行白字:限时20分钟。这是杭州交警部门刚刚推出的一项便民措施。叶青兜路4个“绿色泊位”附近有公共厕所、早餐店等,考虑到群众的需要和难处,交警部门专门划出“绿色泊位”,不仅方便了老百姓,也有利于减少违停和路面拥堵的现象。为缓解买菜、如厕、买早点、买药等短时停车难题,杭州市将陆续在主城区部分菜场、公厕、便利超市、药店附近探索试点“绿色泊位”,在规定时间内临时停车将不会被抄牌。人们纷纷对杭州“绿泊位”的人性化设计点赞。
这些绿色泊车位的其实就是“临时停车位”,杭州市接下来还会在医院、菜场、学校附近设立。这些绿色停车位,是为缓解停车难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有了这个“绿色泊位”, 那些停车买药的、上厕所的、接孩子的、临时吃饭的市民可以安心,再也不用担心吃罚单。
设立临时停车位本身并不是什么天才的创造,管理部门能够积极作为,主动迎合百姓的痛点,没有选择“一刀切”,没有“一禁了之”,才更有价值。既要划出便民空间,又要不影响到安全管理、道路畅通、人员视线等交通要素,需要从路面宽度、人车流量、公共业态等不同指标进行综合测算,这无疑对城市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也对城市治理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考验。
城市日益增长的汽车拥有量与紧俏的车位之间的巨大矛盾一直是困扰百姓生活的痛点,也是城市治理的难点。以往,人们习惯选择“一刀切”,规定重点地区一律禁停,秩序虽然有了,但群众也叫苦不迭;而变“堵”为“疏”,不但群众更方便了,交通秩序也没有变坏。每一种“城市病”都千头万绪,需要绣花一样的功夫,需要精准化治理,做好秩序与便利之间的平衡。
城市的治理能力不仅体现在高楼林立上,更体现在对民生琐事的关注度上。一些看似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小事,背后是经久不息、反映强烈的民意诉求。怎样在“市民便利+文明秩序”的兼容性上做好文章,是对于城市治理智慧更高的考验。
作者:赵景 来源:【昆仑策网】(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