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里是什么坚壁清野?将长沙付之一炬,简直是毫无人性的残忍!”周恩来一针见血地指出。
长沙天心阁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日军直逼长沙。蒋介石检讨武汉撤离时未予焚毁等问题,强调若长沙失陷,就要实行“焦土抗战”。
焦土抗战指的是放火烧掉任何可资敌用的财物、设备和房屋,达到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从蒋介石的一系列部署看,他焚毁长沙的计划是铁定的。
1938年11月7日至9日,蒋介石在长沙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强调“焦土抗战”,打算仿效俄国1812年火烧莫斯科城击败拿破仑大军的战例。他说,如果日军越过新墙河进攻长沙,长沙一旦失守就予以焚毁。
11日,岳阳被占,蒋介石内心沉重,电告张治中,“对长沙要用焦土政策”。同时发“限一小时内送达”张治中的加急密电,表示“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蒋介石还不放心,当天他的专列一直停在长沙与湘潭之间的一个小车站上,直至下午才缓缓驶离。
12日晚上,纵火部队已进入焚城计划指定的准备位置,汽油、煤油等纵火燃料也发放到个人,准备就绪。长沙俨然成了火药桶。长沙人口原有43万左右,战后初期人口增加了10万左右,大火前逃走了十分之九以上。这些人在睡梦中浑然不知厄运即至。
长沙文夕大火
然而不料,13日凌晨2时,南门外伤兵医院不慎失火。守候各处焚烧的士兵误以为是放火信号,便一齐点火。刹那间火光冲天,长沙全城一片火海,电缆烧断,信息不通,指挥瘫痪,警察宪兵逃走,长沙城陷入混乱,未能组织有效的救火行动,致使长沙城延烧数日。
据档案所记:大火烧死市民30000余人,焚毁房屋5.6万余栋,占全城房屋的95.6%,造成商业损失为全市财产的43%。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长沙古城毁于一旦。
蒋介石为应对舆论呼声与体制内外压力,不顾张治中等人求情,在判决书上亲批:枪毙酆悌(长沙警备司令)、徐昆(焚城行动总指挥)、文重孚(长沙市警察局长)三人。20日早晨,执行了对他们三人的枪决。主政湖南的张治中下台。
蒋在当天的日记里假惺惺地写道:
“本日解决长沙火灾重案,将其军警长官三人判决枪毙,皆为黄埔学生,痛苦无已,只有安置其家属,聊以慰私而已。”
至此,3万烈火焚戗的冤魂悄无声息的淹没在岁月长河之中,蒋介石至死也没有一丝愧疚道歉,怡然自得地在日记里为焦土抗战辩解颂歌。
大火发生时,周恩来也在长沙。11月14日,周恩来和叶剑英出席蒋介石召集的全国性的抗战会议。周恩来一见蒋介石就问:“怎么可以制定这样的政策呢?”蒋介石说:
“我是要他们坚壁清野,实行‘焦土抗战’。哪知,执行任务的人竟是些饭桶!”
蒋介石一下子把责任全推到下属身上,全然忘了没有他制定的政策、没有国民党政府的指挥混乱,那里会有这样的惨剧。
“这哪里是什么坚壁清野?将长沙付之一炬,简直是毫无人性的残忍!”周恩来一针见血地指出。周恩来说:
“中央政府单纯军事观点,不依靠发动群众,片面实施所谓的‘焦土抗战’的方针是错误的。‘坚壁清野’是一个最深入的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同仇敌忾,军民共同制敌的工作。必须极端关心和照顾民众的利益……才能取得他们的支持,愿意牺牲个人的局部利益成全国家民族的利益……现在放火烧长沙,事先不动员、不通知、不安民,深更半夜突然全城放火,烧死多少居民、焚毁了多少财产,侥幸逃出火海的,深冬腊月,无所栖居也将冻死、饿死。这种为敌所利用,便宜了敌人,难住了自己的做法,绝不是真正的‘坚壁清野’……”
周恩来的话句句在理,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蒋介石自始至终只好静静地听着。
文夕大火纪念地,位于长沙天心阁公园
回顾长沙大火惨案,其根源就是周恩来指出的单纯军事观点、片面抗战路线。蒋介石为了一种军事目标,不是发动群众、取得他们支持,而是不惜以数万老百姓的生命为代价。出于同样的原因,蒋介石在1938年6月9日下令扒开郑州的花园口,本为阻断日军对武汉的进攻,结果造成90万民众直接淹死,几百万人流离失所,而日军无非是改道进攻而已。
世界上哪里去找这样残忍、无能的领导人?那就是民国时期,那就是蒋介石!
现在,网络上有人为火烧长沙和蒋介石辩解,说“焦土抗战是因为当时敌强我弱之际,于种种主张当中其乃最悲壮、最能激发民族志气、彰显民族精神的口号,在鼓舞民心士气、消耗日军战力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说这话的人,看来真心要把蒋介石的徒子徒孙当到底了。
作者:xinghuoly 来源: 星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