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非关注文学的人,听来有点陌生。而前几天,竟成为一些人挂在嘴边的名字。既然说到这个人,说明这个人很重要,他甚至牵连到前苏联亡党亡国的那段历史。
前不久在谈关于“某人日记”的一些争论文章中,有人张口闭口责备那些批评“某人日记”的作者,请问你读过索尔仁尼琴吗?如果你连索尔尼仁琴这样的大作家都没有读过,那么如此浅薄就不配跟你交流,把对于“某人日记”与读没有读索尔尼仁琴并论,把这索尔尼仁琴当作最高级别偶像,这足见此人多么重要。这索尔尼仁琴又是何人?这样的谈论会蒙蔽不少读者。因而非常有必要说说索尔尼仁琴这个作家。
我们首先对索尔仁尼琴做个介绍,他是俄罗斯人,1918年生于高加索,2008年去世。是一个俄罗斯作家,曾经当过二战中的苏联军队炮兵连长,他一生最大的政治影响是全盘否定斯大林,发表过对苏联政府有异议的许许多多作品,成为著名的异见人士,因此受到西方嘉冕,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在作品中写了大量反斯大林的内容和对政府的异议,被当时的苏联当局逮捕并被剥夺国籍驱逐出境。先是于1974年驱逐到西德,同年12月侨居瑞士苏黎世,后又流亡美国,受到美国参议院的特别欢迎,曾经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美国当局认定这个作家是向往西方民主和自由的。但是当定居美国以后,美国人突然发现,这个讨厌斯大林的作家,也同样非常讨厌美国民主自由的虚伪,他不但写文章抨击苏联社会主义和斯大林,同时又对美国的自由民主进行强烈的抨击。因而美国政界对这个人后来非常不满,他在大量演讲中不认为西方民主具有普世价值,痛骂美国音乐实在难听。为此,当年基辛格特意提醒总统卡特,不要接见这个人。
戈尔巴乔夫当权以后,不仅撤销了当年对索尔仁尼琴的处理决定,而且决定出版他的作品,等叶利钦当了总统,干脆邀请他回国,还当选了科学院院士。但是,这位政治上让人捉摸不定的人物,居然在回到祖国后对俄罗斯政策也同样不满,他目睹俄罗斯由一个苏联时期的大国沦落到这样不堪的地步,内心痛苦之极。当1998年叶利钦宣布向他颁布国家奖章时,为了抗议叶利钦的国内政策,他拒绝去领奖。直到去世前,普京向他颁奖时,他才予以接受。
就是这么一个思想非常特殊的作家,在苏联亡党亡国之后,以写《古拉格群岛》闻名世界,全盘否定斯大林诋毁过列宁的作家,在反思自己全盘否定斯大林、全面反对苏联政府的做法时,他说了一句传遍世界的话,他说:“我的所作所为,对不住苏联和苏联人民,我的作品害了我的俄罗斯祖国。”
这位被曾经当作异见人士代表的作家,到最后说出了俄罗斯老百姓想听的一句真心话。后来在整个俄罗斯对历史的反思中,索尔仁尼琴这句忏悔之言成为一代人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灵真言。这就是这位今天被国内某些人当作偶像级别的著名作家的大致历史。到了晚年,索尔仁尼琴到底心灵的纠结是什么?他为什么说他害了俄罗斯祖国?她在苏联亡党亡国中起了怎样的作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不得不讲一段历史往事,否则你便无法理解索尔仁尼琴的内心是何等痛苦。你更不能理解国内某些人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会把这样一个人当作偶像加以吹捧的原因所在。
在苏联解体前的1988年,苏联曾经发生过一段非常奇特的重要事件,那就是在那个特殊时间里,一些媒体和学者开始公开否定英雄、丑化领袖、恶搞历史,对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历史进行虚无主义解读。英雄人物像黄继光式的马特洛索夫、卓娅等,领袖如列宁和斯大林等,都被恶搞和重新解读。一时形成一种恶潮。那情景很像前些年我们国内一些人丑化董存瑞、黄继光,肆意诋毁毛泽东等形象一模一样。对这种歪曲历史的现像,一些苏联老布尔什维克实在看不下去了,有人便开始撰文表达不满。列宁格勒工学院的一位名叫尼娜·安德列娃的女教师率先站出来,在《苏维埃俄罗斯报》以读者来信形式发表文章,对全盘西化、虚无苏联历史、丑化领袖英雄的做法提出坚决质疑和不满。这本是一个共产党员捍卫党和人民利益的正义举动。但却惊动了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政治局。
开始,这封读者来信在苏共党内引发了渲染大波。各报不仅转载,而且就歪曲历史的种种现像进行尖锐批评。应该说,这时的苏联,老一辈苏共党员为数不少。对老共产党员这样捍卫真理的声音,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改革派”认为这是苏共旧势力的反攻倒算,是斯大林主义的故态复萌。为此,苏共政治局开了两天的闭门会议,研究怎么化解这场意识形态危机。在戈尔巴乔夫的主导下,最后把这位青年女教师为代表的捍卫历史和英雄的行为定为“反改革的势力”的行动,组织上决定把主管意识形态的坚持马列主义原则的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免职,改行为主管农业。而把曾留学美国、一向坚持西化立场、对斯大林抱有刻骨仇恨的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接替利加乔夫,并就任中宣部部长。把安德列娃的那封读者来信定性为“反改革分子”的宣言,。把这位女教师定位反改革的急先锋。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此处所言改革与我们所言改革完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打着“公开性”旗帜的全盘西化。于是,苏联的整个思想界,一瞬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批苏共老党员相继被迫害打击,马克思主义被丑化歪曲。
就是这个雅科夫列夫,后来成为叶利钦瓦解苏联的得力干将,在就任中宣部长之后,他立即着手对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大改组。对主要报刊重新选兵换将进行大清洗。原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一个不要,换成了反社会主义否定苏共历史的所谓“改革派”。一开始,雅科夫列夫便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他决定把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作家索尔尼仁琴的作品《古拉格群岛》,在《新世界》杂志进行连载。使这个杂志一下子从原来的发行量42万份,暴增到250万份。
这部作品是全面诋毁前苏联的列宁和斯大林的作品,说这个时期是残酷统治。古拉格是前苏联劳改总局,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鲜血淋淋地描述这个劳改局内的生活。意指苏联这样的劳改制度已经渗透进整个苏联。进而这部作品便成为攻击十月革命和斯大林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历来被成为禁书。是在国外出版的。但是,雅科夫列夫居然把这部作品连载发表。这无疑于一个强大的政治信号。于是在官方的鼓动下,整个苏联像刮起了政治龙卷风一样。全面攻击列宁、诋毁斯大林、诋毁社会主义的恶潮越卷越猛烈。两年以后,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个强大的党和强大的国家在一派乌烟瘴气的吵闹中轰然倒塌。我们不能说索尔尼仁琴在其中具有多么大的作用,但他以作品来攻击列宁、斯大林和虚无苏联历史的做法起了推波助澜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当他目睹俄罗斯人民堕入苦难深渊,国家腐败现像一发而不可收的状况时,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懊悔,他的心灵是痛苦的,这也是后来他被称为有良心的作家原因之一。晚年甚至包括他对斯大林的污蔑和诋毁,他都感到了深深的内疚。
对这样一个作家,在索尔仁尼琴访问台湾时,台湾作家李敖有过相对客观的评价,在肯定了他的文学成就后李敖说:为了反共他可以不讲手段和原则,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联合,甚至极右的法西斯政权他都可以联合,他都可以为他们捧场。他认为凡是反共的政权都是可以联合的政权,这种认识是极其幼稚和荒谬的。李敖认为他由于政治上的短见和荒谬,因此他一生都是充满矛盾的。晚年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矛盾荒谬,但是他的作品已经给他铸成了形象。
这就是曾经获得过诺奖的索尔仁尼琴琴。就是这样一个晚年忏悔自己的作家,今天在我们全民抗战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有些学者以偶像的名义来教育和开导读者。要大家去读索尔尼仁琴,读这个连作家自己晚年都深感懊悔的作家的所作所为。我们不仅想往深处问一句,你要今天我们的青年把索尔尼仁琴作为偶像阅读,我们学习他什么样高尚的品格呢?是学习他到了晚年敢于承认自己错误向自己开刀解剖自己的英勇精神呢?还是学习他带有偏激的虚无历史、带有极不成熟的偏见全面诋毁列宁斯大林、诋毁苏联前期曾经有过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行为呢?你还是在号召社会对党和政府不满呢?在我们全民战胜疫情的当下,这些所谓的学者教授们不是鼓励大众投入众志成城的抗疫作战,而是教导读者去阅读索尔尼仁琴,不知到底是何等用心?我想这只有这些学者教授们自己心里明白。
另外,那个什么诺奖,无论和平奖还是文学奖,都是西方意识形态的表达,对中国算不得什么东西。把这样一个受到西方嘉勉的作家拿出来教导中国读者,恐怕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把那个写什么日记的作家与索尔仁尼琴相提并论。以借此提高日记作者的身价,其实这种恶意炒作不仅可悲,而且可耻,不管索尔尼仁琴政治上怎样,有多少问题和不足,但他的文字还有诸多可取之处。而我们的某些作家那些被炒作的文字几乎谈不上什么文学的。每一个今天的读者,相信都有自己的辨别力。
一句话,不要用什么名人,什么这奖那奖来忽悠社会了,人民大众相信的是眼见的事实。比如当下,不管你用怎样的手段来贬低和污蔑我们这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抗疫斗争,但人民眼见的是事实,这个事实,就是在当今这个疫情遍及全球的当下,只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对人民生命安全和人民健康负责的政党和政府。不管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怎样贬损和诋毁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所表现的制度优越性,不仅中国人民看得见,整个世界都已经看的分明。虽然我们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正在不断克服自身的问题中前进发展,这一点,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反而,我们的社会对那些动辄说我们政府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动辄以学者大人的模样教训社会教训人民,而自己习惯于躲在阴暗的角落充当智者的人,这一次老百姓也看个清楚。那些家伙跟咱老百姓不是一条心,他们的那些阴阳怪气的话,最受纽约时报、受西方媒体喜爱。我们从这次抗疫作战有令则行的出发,从千万医疗队员离开武汉时的洒泪惜别,都是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民对我们的党对我们政府的极大信任。都可以感悟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已经深深融入百姓的心里。任何对党群关系的蓄意挑拨,任何对政府和百姓关系的诋毁,都注定是徒劳的,也是无宜的。其结果只能增加人民对你的厌恶和反感,甚至憎恨。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国家重大题材影视作品审查专家组成员,曾获全军具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