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姣:文艺与时代 ——从《新学堂歌》说起 - 昆仑策
-
郑姣:文艺与时代 ——从《新学堂歌》说起
2020-03-12
200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对当代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说:“现在的孩子们都没有歌唱了,你去给孩子们写歌吧。”一提到谷建芬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见得熟悉,但一提到《年轻的朋友来相会》(1980)、《歌声与微笑》(1986)、《烛光里的妈妈》(1988)、《今天是你的生日》(1989)、《二十年后再相会》(2000)、《再次相约二十年》(2020)等脍炙人口的歌曲,想必大家都能哼唱几句。这些歌曲的广泛传唱离不开谷建芬老师的努力,她一手培养出的流行音乐乐坛扛把子——毛阿敏、刘欢、那英、孙楠等,将老师的歌曲唱到了大江南北,火了曲子,火了传唱人,也填补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空间。据2018年3月30日光明日报载,与吴仪副总理的简谈后,古稀之年的谷建芬便开始找来大量的中国古诗词进行研究,全心全意为孩子们谱曲,以3个多月创作1首曲子的速度于2017年完成了“古诗新唱”式《新学堂歌》50首。用13年精心写出50首歌,在时光的流水中,锻造优秀经典歌曲,这种精益求精精神本身就值得被颂扬。这一次,传唱人和代言人不再是流行音乐歌手,而是每一个少年儿童。中国的古诗词自诞生起,就是一种音乐。所谓乐生诗,诗变词。一首好的古诗词,不仅有内蕴的白描词面的广远壮阔气概,还因其可歌可舞可广泛传唱之音韵,更因其经时代检验的历久弥新特性。只要被发掘与承传,它们便会在不同时代显现出奉献时代的本质属性。正所谓,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艺。正因如此,文艺与时代的关系,是经常被拿来讨论,也应该时常被拿来讨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清醒认知和正确理解,对文艺和时代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回望历史,1942年,正值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浴血奋战之时,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者和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他围绕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分析了五四以来、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文艺战线”在时代发展中的作用、优势与不足及前进动力与方向问题。他的讲话旨在道明,在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将文艺纳入到革命战线中来,成为推动从革命走向胜利的时代向前发展的等同于枪杆子式的有力武器。他清晰地指出为实现此目的的四个路径: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和学习问题。首先,旗帜鲜明地提出文艺工作者的正确立场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其次,立场决定态度,针对不同对象采取歌颂或暴露的态度,以此达致统一战线之目的。其三,明确文艺工作的对象问题,在当时而言便是工农兵及其干部,特别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群众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番改造,与人民群众建立阶级友谊和阶级感情。最后,提出从来就没有超越阶级的爱,文艺人要主动将自己置于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属于人民大众、表达人民心声的文艺作品。2014年,正值十八大后的第一个五年期,也正值向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目标推进的关键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的“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继往开来,从文艺立场问题、对象问题、目的问题及核心价值观问题,再次明确了文艺与当今时代的关系。他指出,“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他还引用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时序》中“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来生动形象地表达文艺与时代的互为运动关系。“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更要热爱人民”,习主席说清楚了文艺工作的对象、目的和二者的关系问题,也道明白了“文艺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本质。在新时代,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创作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内涵,就是文艺创作的现在与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艺记录着时代,也回应着时代,也有责任引领时代,随着时代脉搏而跳动。国家呼唤,人民需要时,它就是等同于甚至强过“枪杆子”的武器,保家卫国。太平盛世,它就是人民的精神养料,护佑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秉志强国。在此意义上理解古诗词新唱,更感到呼吁者和创作者的思想襟怀与时代担当。古诗词是否需要被新唱?如何新唱?为何新唱?唱给谁听?新唱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吴仪所说“现在的孩子们都没歌唱了,你去给孩子们写歌吧”,不就是这个内涵与深意吗?这也是谷建芬老师创作《新学堂歌》的时代价值所在,用心用情用力呵护孩子们的精神家园!这套曲目,笔者听了近10遍,同时也对比了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以及网络流传的其他古诗词新唱歌曲,深感这套《新学堂歌》与其他歌曲有一个本质区别——不仅还原了古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诗词意境,而且将古诗词本身特有的传统音韵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中阳光明快、向阳而生的精神融为一体,既没有脱离传统古诗词的气脉,又带来了新时代的新节奏和新气象,既有现代性——人民性,也有时代感。令人印象深刻的曲目《春晓》,诗歌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绚丽画面,喜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新学堂歌》版的《春晓》,却多出了一股灵动欢快、活在当下、阳刚向上的精神气象,这是我们的新时代需要的精神气象,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完全追求古音古调的古诗新唱不应成为主流。不唯如此,《新学堂歌》特别擅长从民歌、民俗、民风中汲取素材,融合新时代元素,实现二度创作。较为典型的要数《敕勒歌》,这首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黄河以北的一首民歌。歌曲中提到的敕勒川,便是敕勒族(今山西、内蒙一带)居住的平原。常被人传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便出自此歌。《敕勒歌》风格明朗豪迈,境界开阔,而《新学堂歌》版《敕勒歌》别出心裁地用了民族乐器和民族语言进行了二次创作,使得听歌和唱歌的人自然进入诗词描绘的画面,仿佛摇身一变为孩童,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载歌载舞,好不快活。这是古诗词原来的词面所无法实现的意境。此外,这套曲目选择了适合少年儿童特点、跳跃式的结构,使得传统古诗词中低缓而徘徊的气质,一改为明快、轻盈的节奏,让古诗词重新焕发生机,既内涵原有词意,又别有一种“走出困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磅礴之势。这是巨大的创新!最为典型的便数《出塞曲》,就是在传统的曲调音符上进行了改进,既还原了悲凉壮阔的诗词意蕴,又具有高亢奋进的新时代精神气韵。尤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古诗新唱”足可改变人的精神气质——不仅在于词,更在于曲的灵动乐感,会自动将词与曲合二为一,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使人自动产生身体和精神的改变。这一点,可从《黄帝内经》中找到答案,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刚好对应人身的“肝心脾肺肾”五脏,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在听正能量的音乐时会感到心情愉快,甚至疾病会不治自愈,在哀伤的时候听哀伤的音乐会越发哀伤的原因。著名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奚美娟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谈及文艺与时代的关系时,如是说:“文化艺术的功能之一,就是推动社会文明进程。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艺作品如果没有跟进的话是很失职的。如果一个文艺工作者没有投身到火热的、壮阔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去,社会当中去,没有拿出表现百姓的喜怒哀乐、 表现百姓的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也是很失职的。”古诗词是时代的文艺,古诗新唱也是时代的文艺,二者交相辉映,必将谱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的优秀文艺作品,也必将助推时代的前进。谷建芬老师不少旧作,已成经典,她在古稀之年为古诗新唱所做的努力,堪称楷模。人民作曲家、人民艺术家,就应该是这样的人:为人民谱曲,与时代共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历史征程中,文艺必定要与时代同行,为时代助力,谱写时代记忆,滋养华夏子孙的精神家园!
(来源:昆仑策网【
原创】,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