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一向十分敬重方方老师,她的很多小说我都看过,尤其喜欢《风景》《桃花灿烂》《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喜欢这些小说的语言,克制、洗练、精准而又饱含诗意,至今仍记得那句:
“我躺在地下,感受着夜晚轻轻慢慢的降落在大地上,看着越来越亮的星星和月亮。灿烂抵抗不过痛苦,惨淡却照亮着安宁。”
然而,方方老师最近大火的《武汉日记》,却实在让我喜欢不起来,文字“装腔作势”不说(这是真实感受),很多观点也失之偏颇。
记得《风景》中,方方老师曾经写过:“七哥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直到死都是无法判清的。”
然而,在《武汉日记》中,好人和坏人却是如此泾渭分明,以至于“不枪毙一批害人精不能平民愤!”
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国爆发之后,尤其最近在国外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迅速扩散说明:将疫情导致的全部问题归结于体制机制,或是归结为专家、官员的渎职、失职、不作为、不负责,是不客观的。
专家也好,官员也好,都是人不是神。从事后去分析回顾,人人都可以事后诸葛亮,说出一番“当初要是怎样怎样,现在就不会怎样怎样”冠冕堂皇的大话。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事后回顾股市,人人都会说什么时候是大牛市起动,什么时候是熊市开启,但是,现在,就今天的行情,你能准确预测出未来的走向吗?
同样,在事前,面对新冠这样一种突然出现的全新病毒,人们在“不知道它是什么,不知道传染性怎样,也不知道它会怎样发展”的情况下,不可能都像今天回过来总结复盘一样,选择最优的应对策略。
然而,方方老师却铁口直断:
疫情来了,从它初发及至扩散再至疯狂,我们的应对则从错误到延误到失误。我们没能绕到病毒前面拦截住它,却一直跟在它的后面追赶,尽管我们付出如此规模的代价。
如果说疫情初期,我们的应对确有延误,但之后的反应,我觉得已经是非常负责、到位的了,这一点,连世界卫生组织都大力肯定。
关于疫情带来的种种生命、健康损失,方方老师一概归结为最初的延误:
是谁们耽误了二十天时间。正是这二十天,让两千多武汉人丧生,让几千武汉人现在仍然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这件事绝不能松懈。一个锅也不让他们甩出去。
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新冠疫情本身,无论如何是自然灾害。既然是灾害,就会有生命、健康损失,就会有生命逝去、家庭破碎。即使我们提前二十天就进行了防控,也不能保证没有人“丧生”,没有人“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
要求政府对民众的健康负无限责任,是不理性、不成熟的。
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
一个警察接到报警电话,说有人聚众闹事。
警察过去一看,只是几个人在吵嚷,矛盾看上去也不大,加上自己手头还有其他事情要办,于是劝诫几句就走了。
谁知接下来那些人矛盾激化,双方大打出手,即使警察闻讯赶过来强力干预,还是死了好几个。
这时,你会认为这些人的死,都是因为警察一开始没有及时制止吗?
正如俗话说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接受人生的无常,明白政府及医疗的有限,未雨绸缪,注重保健和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为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从这场疫情中学到的宝贵经验。
最后,简单说一下《武汉日记》的文字。
为什么我觉得《武汉日记》“装腔作势”呢?
我想主要原因还是:文字中并没有真的“感同身受”。
日记中方方老师记述了很多家破人亡的悲惨故事,但是,那些都是她听说的、看来的,她自己和家人,其实全都平平安安。
然而,虽然名为“日记”,方方老师却不满足于只是记录自己的平安生活,而是希望充当某种奇怪的“武汉代言人+新闻评论员”的角色,记录、评说自己从种种渠道得来的真真假假的新闻、消息、事件。
于是每天长篇大论、时时大发感慨,却缺乏真正撼动人心的力量。
如同网络上流行一时的爆款文章,几乎没有多少文学价值。
我看过豆瓣上小杭的日记,很多天都只是廖廖几笔,却字字泣血、句句椎心,读之令人无数次泪下!
那才是真正的“一腔血泪,无限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