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统区的抗战歌曲,总体上是悲情沉郁多于明朗自信。”
01
—
1944年,国民党为招募青年学生从军,发布了一首《知识青年从军歌》,歌词是这样的——
君不见,汉终军,
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
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
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
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
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
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
誓扫倭奴不顾身!
这首歌用了很多典故。
第一句中的“终军”,姓终名军,《汉书》中有他的传记。他是汉武帝时人。当时南越国尚未归附,武帝刘彻要派一个使者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来长安朝见,终军自告奋勇:“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很为武帝激赏。
班定远,也就是班超,是东汉时的军事家、外交家。汉明帝永平16年,仅率36人出使西域,安50余城,经略西域30多年,封爵定远侯。
还有很多其他的掌故、人物,不一一解释了。
02
—
作者引用这些典故,无疑是要唤起知识青年的报国热情,踊跃参军。但问题是,终军也好,班超也罢,都是差不多一、两千年前的人物了。
要深入了解他们的事迹,并由他们的榜样而激发出同样的“忠君报国”热情,不在书斋里苦读十年八年是不可能的,以民国的教育普及程度,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理解这首歌,其动员效果无疑是极其有限的。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当时已经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正是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
要救国,就必须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尤其是动员处于社会底层的工农大众,但这首歌散发着一股陈腐的士大夫气,简直就像古墓中发掘出的腐烂丝绸所发出的气味一样,又如何能够在普通的工农大众心中引起共鸣?
汉终军、班定远无疑也是历史上杰出人物,但和延安的张思德、晋察冀的狼牙山五壮士等等这些熠熠生辉、可亲可敬当代英雄相比,无疑更像是布满绿色铜锈的出土文物了。
03
—
《知识青年从军歌》的词作者不详。
有人说是大名鼎鼎的戴安澜将军,也有人说不是他。不管是谁吧,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完全没有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尽管这时距离新文化运动已经整整25年了。
这表明从文化的角度看,国民党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甚至还停留在反清复明的阶段。
当然,文化上的落后仅仅是表象,问题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本身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封建、买办色彩的精英集团,社会基础极其狭窄,即便是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他们最关心的仍然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所以动员抗战的时候,会本能地选择那些“忠君报国”的典型,深怕一不小心会唤起人民的主体性,动摇自己的统治。
—
由于和日本相比,中国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要取得抗战胜利,就必须进行最广泛的动员,但由于国民党只能动员到精英(在精英中也是一小部分),看不到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在哪里,所以就难以摆脱沮丧抑郁的失败主义情绪。
抗战初期发生的四行仓库之战,是国军在抗战期间能够拿得出手的有限的几次战斗之一,但这场战斗仍然以失败告终。
“八百壮士”(有兴趣的朋友可花费一元,复制https://t.zsxq.com/zRBYJiQ,阅读我对管虎新电影《八佰》的评论)撤进公共租界后,即被租界当局缴械,谢晋元不久被“壮士”内部出现的叛徒暗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困居租界的“八百壮士”被日军全部俘获。
四行仓库之战后,当时的进步音乐人桂涛声创作了《歌八百壮士》,在国统区广为流传,歌词是这样的——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四方都是炮火,
四方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
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
十万强敌不敢当。
我们的行动伟烈,
我们的气节豪壮。
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
毕竟是进步音乐人的作品,这首歌比《知识青年从军歌》的歌词要好多了。后来在港台的一些电影,如《富贵兵团》、《我爱夜来香》等都出现过这首歌。2007年,李安在《色戒》中,则用一种反讽或恶搞的方式使用了这首歌的核心歌词“中国不会忘”,产生了笑场的效果。
不过,尽管这首歌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但毕竟是一首产生于国统区,契合当时国统区基本氛围的歌曲,所以仍然是悲情沉郁多于明朗自信,歌词中反复出现的“中国不会亡”,庶几更像是一种深怕面对最坏结果的自我安慰。
桂涛声后来到了陕甘宁边区,在耳濡目染了解放区人民高昂的战斗热情之后,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太行山上》,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05
—
和国民党不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承袭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传统,毛泽东主席做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最杰出的文化巨人,在创造革命文化,引领中华文化推陈出新、升级换代方面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受够了国统区歌曲的陈腐、沉郁之后,我们来欣赏一首来自解放区的《游击队之歌》吧——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那高高的山岗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坚定、乐观、鲜明的人民主体性、必胜的信心,这就是被充分动员起来,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使命解放区人民的精神面貌。
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刚形成,国共双方还在携手抗战,但从文化的角度看,共产党比国民党已经领先了整整两个时代——两党在文化上的差异,已经预示了谁将决定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