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奎:经济压制理论对政府经济管理的启示 - 昆仑策
-
高连奎:经济压制理论对政府经济管理的启示
2015-06-17
原标题:是什么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
为什么有的国家白白拥有后发优势却增长缓慢,而有的国家却可以迅速崛起,宏观经济管理到底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经济运行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这是很多人都在考虑的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如果不深入研究经济结构问题,而盲目的进行抽象的哲学式讨论必然是徒劳无功。
笔者对此进行深入思考的结论是: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存在着投资压制,经济供给不足除了政府审批的抑制外,更多来自由经济内部有机联系所导致的相互压制,经济体系内部的压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游行业会对下游行业产生压制
为什么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效果那么明显,因为房地产行业是几十个其他行业的上游行业,比如钢筋、水泥、门窗、家具、家电、建筑、广告、媒体等,如果房地产行业不率先发展的话,那其他行业就发展不起来,房地产行业一旦发展起来了,那其他行业也就跟着发展起来了,政府如果想要经济增长,其他下游行业根本不用管,只抓好上游行业就行。
基建行业也是一个拉动性很强的行业 ,因为基建行业也是典型的上游行业,比如钢铁、水泥,工程机械,施工、石油、电力等都是其最直接的下游行业,基建不仅能像房地产一样直接拉动一些行业的发展,而且还会间接促进其他很多行业的发展,比如一个地区道路畅通了,其他所有的行业都可以迅速得到发展。因此中国这些年将房地产,基建作为经济增长的抓手是正确的。
石油、钢铁就是典型的上游行业,比如石油可以加成成化纤是制作服装的主要原料,石油加工成化肥是促进粮食增长的主要原料,石油加成成塑料不仅家用,而且是其他各行各业的原料,钢铁业也是如此,从军事到民用几乎每个行业都离不开钢铁,因此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大炼钢铁,大干石油从经济学上看也有有道理的。另外比如汽车业、大飞机制造业也是非常典型的上游行业,因为汽车可以带动几十个行业的发展,大飞机可以带动上千个行业的发展,这种行业的发展不得不重视。
从经济压制的角度分析上下游行业起码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没有上游行业的率先发展,其他下游行业也就无从发展,比如没有房地产、基建行业的发展,其相关的几十个下游行业都无法发展。第二、上游行业有必要重点发展,很多上游行业的突破,有时仅仅靠民间是难以完成的,有时候需要靠“举国之力”,比如我们计划经济时代大炼钢铁、大干石油都是靠的举国之力,比如我们改革开放后建设宝钢,几乎用掉了中国所有的外汇储备,靠的是举国之力。90年代建设三峡也是靠的举国之力,21世纪以来我们重点发展大飞机制造业是靠的国家力量,因此对于落后国家,集中国家力量,解决一些压制经济增长的重大问题是正确的抉择。
二、公共产品不足会对私人产品的供给产生压制
私人产品的供给往往依赖于公共产品的提供,这是因为私人产品的供给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的基础之上的, 公共产品往往位于私人产品的产业链上游,我们可以看下面几个例子: 比如公路是公共产品,汽车是私人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道路,汽车行业发展不起来,不仅汽车行业发展不起来,其他所有的产业部门也都要受到影响,因为任何行业都需要进行运输,都需要公路,这就是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压制效果。另外如果城市道路面积不足,到处堵车,市民买车、开车的欲望就会受到压制。中国如果能将现有城市道路的面积扩大一倍,汽车行业就会翻几番。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一个例子,“农村公路的革命”,农村公路在很多书斋经济学家或是模型经济学家那里,几乎是没什么用的,最多可以看做政府对农民的一种补贴照顾,但根本笔者的考察,其效果远非如此,而且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农村公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用“革命性”一词来形容绝不为过。
根据笔者的考察,农村公路至少在两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中国产业转移,中国以前的工业主要集成在沿海,因为沿海出口工业对交通是没什么要求的,生产的产品直接出海,对本国交通的依赖程度很低,况且很多原材料都是通过海路运输来的。而中国产业要内迁,公路就特别重要,而最重要的其实是农村公路,这几年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的非常快,很多在城市周围十公里之内的农民就可以通过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自备的交通工具直到工厂,企业家连住宿都不用提供,而在珠三角地区的工厂,宿舍、食堂都是标准配置,而在内地工厂基本上不用这些。而如果没有农村公路的话,工厂不可能招到那么多工人,如果是土路的话,最多辐射周围五公里的人群,而农村公路则可以辐射十公里以上。其次农村公路还带来了农村汽车的发展,一辆汽车几万块,绝大部分农民都负担的起,根据我的观察中国农村汽车保有量基本不比城市低,甚至比城市还高,中国这几年汽车产业的喷薄式发展很大程度就是来自于农村汽车市场的需求。
另外互联网是是公共产品,网络游戏、网络新闻、网络视听节目、网络学习、交友、招聘等就是私人产品,没有高速度的互联网产业做基础,其他依赖互联网的行业就发展不起来,比如3G,4G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很多相关产业都发展起来了,举个最直接的例子,一度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电视业近年又突然走红,就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关,因为以前很多没时间看电视的人,也没有通过网络来收看电视节目,而电视台又通过向相关网站收版权费来获利,因此电视行业又重新繁荣起来了,从中可见,公共互联网的供给对提高私人网络产品的供给是多么重要。
另外国家电网也是公共产品,而各个火电站、太阳能电站、风能发电站、水电站则是私人产品,没有电网这一公共产品的开放与完善,太阳能行业,风能行业就发展不起来,中国太阳能行业很大,但以前都是用于出口,最开始就是因为国家电网相关政策的不开放和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国内需求被压制了,以至于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只能走出口一条路。
从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压制,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了使私人产品的供给不受到压制,公共产品应该优先发展,提前发展,为处于其下游的私人产品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
三、不同经济要素之间会产生压制
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很多,比如资金、科技、信息、政策、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及素质、环境、国防,民族团结等。在很多时候,其中一个要素就会对其他要素发挥作用产生压制,可以看我们下面的分析:
比如货币紧缩会对整体经济的增长产生全面压制,货币已经是现代市场交易的必要条件,市场上如果货币紧缩,通缩紧缩,那经济增长根本无从谈起,因为现代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主要靠贷款,如果货币紧缩,贷款价格高企,企业扩张的财务成本就会很高,企业投资就可能无利可图,因此货币紧缩会全面压制经济的发展。中国2011年到2014年的经济减速就是典型的货币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压制所致。
比如教育及劳动力素质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压制,在世界上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很多,但为什么只有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能迅速吸引外资发展起制造业呢,是因为中国有着受过基本教育的工人,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基本消除了文盲,可以为现代化提供很多高素质工人,这就是中国后来制造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文盲率非常高的印度,非洲等国家显然具有明显劣势。
比如宏观经济政策也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压制作用,比如很多国家开始发展的很好,但一次错误的经济改革,一次经济发展就使得这些国家一蹶不振,长期停滞,就是经济政策这一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压制,比如日本、东南亚、拉美、东欧等国家对在这方面吃过大亏。
比如民族团结也会对经济发展压制,比如在族群冲突比较压制的国家或地区,很难有经济发展比较的,比如中东、北非、中国的新疆等。
四、不同经济类别之间会产生压制
比如投资对消费的压制,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这三者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也是不同,比如在发展初期,出口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因为当时中国急需要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没有出口做支撑,国家就没有钱进口这些,国家发展就会受到压制,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投资就开始变的重要,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没有投资,就没有经济增长,没有经济增长液就没有消费,因此投资是非常重要的。等中国真正实现经济发达之后,消费将会变得重要。这个阶段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三驾马车”用词不同,其背后是有经济学道理的。
对于中国,还是更应该考虑投资的问题,因为消费是人的本能,根本无需开发,只要有了商品,人们有了钱,自然就会形成消费,而有商品比有钱更重要,因为产品开发出来了,总会有富人先买,而如果没有产品,那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不会形成消费,而产品的产生必须考投资,这就是投资对消费的压制,在发达国家的产品种类的丰富程度要远远多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消费也发达。
农业、 轻工业和重工业也存在着相互压制,一个国家应该先发展农业,再发展轻工业,然后再发展重工业,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连衣服都穿不上,也就根本没有能力购买电器和汽车等更高层次的产品。因为农业属于典型的排头行业,有了棉花,棉纺工业自然发展起来,有了粮食,食品工业自然发展起来,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往往缺少的就是这些东西,比如他们粮食都不够吃,食品深加工业自然无法发展,粮食都不够的前提下,更没有多余的耕地种植棉花,纺织工业自然发展不起来,食品和纺织是典型的轻工业,如果这两大类的轻工业都发展不起来,那重工业也无法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发展的比较好,就主要得益于在改革开放前就将发展农业最基础的问题解决了,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基本上解决了水利的问题,计划经济时代后期中国通过与美日改善关系又引进了大量的化肥生产设备,这才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但是一些最基础的重工业还是应该优先发展的,比如钢铁,石油,因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自身的发展,更依赖于石油、机械等行业的发展,比如化肥的制造的原料就是石油,没有石油就没有化肥,没有化肥就没有农业产量的提高。没有现代农业机械,农业生产力也会受到抑制,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干农业水利,发展石油,钢铁的发展的思路基本都是正确的,但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重点发展化肥产业。
经济压制理论对政府经济管理的启示
一、经济体系内部的这种相互压制,跟政府的政策管制基本没有联系,政府也没有用任何审批制度来压制这些行业的发展,相反是因为政府的协助,帮助不够才使这些压制没能及时解除才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发展,为了去除这些压制,加快经济发展,政府应该科学的参与到经济发展中去,在关键时刻,关键领域,该推一把时推一把。
二、而且这种参与也不需要政府的长期参与,往往只需要一时一地的参与。比如中国第一个油田成功后,其他的油田政府就不用管了,比如第一个现代化钢厂建立后,政府也就不会管了,比如国家电网对风能、太阳能的支持理顺之后,政府也就不用再管了。政府要管的往往是第一个,第一次,或是最基础的领域。
三、只抓上游行业,下游行业可以放任发展,上游行业发展起来了,下游行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上游行业的数目是有限的,这样政府要做的工作也就有限了,政府就不那么盲目了,也就清晰起来了。房地产行业,道路都是上游行业,都应该优先发展。
四、及时解除公共产品、公共政策等对经济发展的压制。政府减的是审批,增的是服务,这种服务就是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公共产品为私人产品的提供打下基础,提供好的公共政策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都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去除产业压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作为后发国家,从来就不缺乏经济动力,但是这种动力不能被某一部门的发展不足所压制,我们必须先发展这些能够对其他部门产生压制的行业,其他行业根本不用管,自然就跟着发展起来了。
比如高端酒店,景点旅游就属于典型的末端行业,中国从来没有将发展酒店、旅游作为战略决策,但是这些行业都非常红火,因为这些产业部门属于末端,其他产业发展起来了,这些产业自然就起来了,根本就不用管。 我反对盲目推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归根结底是人的贪欲,任何国家都会诞生企业家。与其过于强调企业家精神,还不如为企业家创造一个好的投资基础,这个基础由谁创造,还是政府,政府如何创造呢,就是将精力用于去除产业压制,这才是唯物主义的做法,如果不为企业创造投资基础,而盲目鼓吹企业家精神,那是不靠谱的。这也就是正统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的区别。
(作者是北京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本文摘自《新常态:中国发展如何进行下去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