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希:做好台湾年轻人工作是两岸关系发展最紧迫的事情 - 昆仑策
-
王在希:做好台湾年轻人工作是两岸关系发展最紧迫的事情
2015-04-24
【人物介绍】王在希,我国知名台湾问题专家,曾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现担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研究员和高级顾问,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
原题:《感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系列策划》
——专访:国务院台办原副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谈两岸关系发展
【专访】王在希/《中华英才》记者 王爽
做好台湾年轻人的工作是两岸关系发展最紧迫的事情
每年全国“两会”,中央领导下团组参加讨论是惯例,与人大会不同,最高领导人一般只参加一次政协委员的联组讨论,所以选择的界别和讲话的内容,常常被解读为具有风向标式的意义。
就在今年全国政协会召开的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便走进民革、台盟、台联等几个与台湾紧密相连的界别,连他自己都坦言“这是第一次到这个界别联组会和大家共商国是。”
最引人关注的是,在这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两岸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并对“台独”势力保持高度警惕。此番讲话被普遍认为是“对台独发出的最严厉警告”。舆论认为,讲话提出四个“坚定不移”,是大陆对台方针的郑重宣示。随后的3月5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反对“台独”,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关于针对“台独”的连番讲话,被认为是中央划出的底线,也是对台工作的定调。自2014“九合一”选举后,国民党士气大衰,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大胜,这个结果不仅直接关系到2016年台湾领导人大选,更让两岸关系的走向具有某种不确定性。
蔡英文有望胜出么?两岸局势是否会发生逆转?未来的两岸关系会遭遇哪些现实困境?目前两岸工作最紧迫的事情是什么?资深台湾问题研究专家、国台办原副主任王在希接受本刊专访,就相关问题给予了一一解答。
“台湾最大问题是对统一认同不够”
记者:台湾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在希:对统一的认同不够,分裂意识严重。尽管马英九时期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赞成台独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认同统一的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如何改变台湾主流民意,依然是我们的重要课题。
记者:李克强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加强基层和青少年交流”,您觉得,这是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侧重点么?
王在希:台湾的年轻人到了20岁就拥有选举权,现在台湾每年新增选民约200万人,中青年选民占到选民总数的三分之二。这批中青年是李登辉、陈水扁修改“台独”教科书后成长起来的,是在“去中国化”的“台独”思想教育下长大的,没有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教育,他们认为两岸是“一边一国”。特别是在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受西方影响很大,他们崇尚自由,反对独裁,主张民主、透明、公平,他们听到了太多有关共产党负面的新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年轻人怕中共,怕大陆人管理台湾。此次李克强总理提到加强基层和青少年的交流,这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青少年在台湾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慢慢进入台湾政治舞台,决定着台湾的前途和命运。很多年前,我就疾呼一定要把台湾中南部讲闽南话的本省人和台湾的青年学生作为做台湾人民工作的重点。只有做好台湾年轻人的工作,才能对争取台湾民心发挥关键作用,这也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习总书记讲话是对台独分裂抱有幻想的政治人物的一个警告”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关于两岸关系发展的一番讲话,您觉得重点在哪里?有什么新意?
王在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很重要一点是强调“九二共识”的重要性,两岸要进行制度化协商对话,要有互信,我们就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九二共识”。蔡英文讲过不承认“九二共识”,而且认为只要民进党上台执政,大陆就会面对现实。习总书记将底线讲清楚了,“九二共识”是不能回避的,这一点,我觉得是习总书记讲话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第二个重点是,习近平总书记用坚定的语气反对“台独”。我一直认为,不能笼统讲和平发展,这是需要理论支撑的,和平发展要有一个政治基础,要有明确的方向目标,要排除“台独“干扰,要有耐心。这次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坚决反对“台独”,要大家对“台独“保持高度警惕性,非常重要。我认为,这对台湾某些坚持”台独“分裂立场的政治人物是一个严重警告。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台湾问题在理论上有许多创新,比如“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这在当前情况下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也回避了某些敏感的、目前一时达不成共识的政治分歧问题。
“大陆游客带动了台湾旅游业的发展”
记者:在“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谈两岸经济合作时提到的“需要两个‘轮子’一起转” ,您怎么理解?
王在希:对两岸经济合作来说,需要两个“轮子”一起转,李总理讲话的意思有两个方面:第一个轮子,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通过制度化协商,就ECFA协议的后续议题继续进行商谈,这主要由海协会、海基会共同来推动。第二个轮子,是大陆方面继续做好台商的工作,维护在大陆台资企业和台商的合法权益,推动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
记者:香港水客事件其实可以延伸到台湾,现在去台湾观光旅游的大陆人越来越多,台湾方面也对大陆游客有诸多抱怨,您怎么看这件事?您觉得如果没有大陆的游客,台湾的经济会垮掉么?
王在希:台湾经济垮掉不能说,但台湾第三产业会受到巨大冲击。观光旅游业是台湾的支柱性产业,经历70年代、80年代繁荣后,到90年代后慢慢萧条,台湾景点少,很快就走完了。大陆游客资源巨大,完全可以满足台湾旅游市场,大陆游客去台后,台湾的宾馆、餐饮、娱乐、购物盘活了,带动了台湾相关一部分产业,也解决了台湾同胞的就业问题。如果没有大陆游客,台湾服务业、旅游业会受到很大冲击。凡事都有利弊,但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适当控制进入台湾游客的规模来解决。
“《反分裂国家法》是精品,重新加以强调有现实意义”
记者:今年是全国人大《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十周年的日子,我知道,您是这部法律的重要参与者,在您看来,这部法律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上,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王在希:2005年陈水扁加快了实质“台独”的步伐,企图以“公投”、“修宪”的方式为“法理台独”寻求依据,因此才有了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这部法律只有1000来个字,但字字经过斟酌,堪称一个精品,它在陈水扁当政年代,对震慑“台独“分裂势力、遏制“台独”的上升势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也起到了军事手段起不到特殊效果。
记者:不久前,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人民日报撰文《运用法治方式扎实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您觉得此文深意在哪里?
王在希: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了和平发展,“三通”直航,签定ECFA,海基会和海协会恢复制度化商谈,民间往来、政党交流等,都开启了全面交流合作的新局。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外部形势和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可忽视的动向,所以我们仍需对《反分裂国家法》重新加以强调。现在我们特别强调依法治国,解决台湾问题也要依法,也就是说依法对付“台独”,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张志军主任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可以提醒岛内坚持“台独”分裂的人士,我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在“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大背景下,我们纪念《反分裂国家法》颁布10周年显然具有新的意义。
“解决台湾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而不是台湾当局”
记者: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直言,“一国两制”在台湾被“污名化”了,您怎么看?
王在希:“污名化”这个词很贴切。在台湾不仅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也反对“一国两制”,其实他们反对的不是“两制”,而是“一国”,因为“两制”是客观存在的。反对“一国”,是因为统一后大陆和台湾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现在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只能作为一个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总统”变成“特首”,所以台湾的当权者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宁当鸡头,不当牛尾”是他们的共同心态,所以,他们就要把“一国两制”污名化,他们的手法无非是说“共产党政策多变”,“一国两制是中共的统战阴谋,是一个陷阱”等等……他们以这种方式欺骗台湾民众,让台湾民众谈“一国两制”色变。民进党本来就想搞“台独”,最反对两岸统一,他们对“一国两制”肯定要污蔑、攻击,进行误导。所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只能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现在很难寄希望于台湾当局。
记者:您怎么看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真实心态?
王在希:台湾既得利益集团反对两岸统一,中产阶级和部分民众是害怕统一。不少人现在的真实心态是“想独而不敢独”,害怕“台独”会引发武力冲突,所以主张“不统、不独,维持现状”。对台湾相当一部分同胞来说,对“一国两制”主要是缺乏信任,心存疑虑,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担心。所以要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目标,一定要在两岸同胞之间建立互信。当前我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向台湾民众解释说明实现“一国两制”的好处,大陆方面是真诚的,善意的,共产党是说话算数、说到可以做到的。
“马英九在推动两岸和平经济交流中的作用值得肯定”
记者:您如何评价马英九和其在位的7年?
王在希:目前要全面评价马英九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马英九是一位复杂的政治人物,他出身于国民党官员家庭,中华文化和儒家思想对马英九都有很大影响。他后来赴美留学,西方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对他也影响很深。进入仕途后,长期在蒋经国身边,不可避免会受到蒋家反共意识的熏陶。他表面性格内向,温文尔雅,其实很有定见,凡事自有主张,属于外圆内方,形柔实刚的人物。
平心而论,马英九尽管有缺陷、有不足,但2008年后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方面,他是有贡献,他的作用应该肯定。虽然两岸三通直航早晚会通,但起码马英九上台后加速了这个进程。万事开头难,正如1987年11月7日蒋经国开放台湾老兵探亲一样,这一小步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封闭隔绝的状态,为后来两岸全方位交流迈出重要一步。有时候在当时看不起眼的动作,却是历史性的。
记者:您怎么预测两岸关系未来的走向?哪些是乐观的,哪些是忧虑的?
王在希:我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前景一直持乐观态度。这首先是大陆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陆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两岸的综合实力对比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它决定着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走向。从一个阶段来说,过去这七年两岸关系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和突破性进展,两岸之间已经签署了21项重要协议,两岸三通直航、陆客入岛、经济一体化,这些已经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即使将来台湾再次出现政党轮替,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两岸交流合作的大趋势不会根本逆转。当然台湾不同政党执政,其大陆政策有差异,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可能会有曲折和反复,但大局是可控的。因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交流合作已经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成为台湾大多数同胞的基本共识。下一步台湾任何一个党执政,如果违背台湾的主流民意倒行逆施,它就会丢失选票,就要下台。我们对台湾人民要有信心。当然,我们对“台独”分裂势力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对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麻烦,也应有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准备。
(来源:《中华英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