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化时代,国家的作用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是有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必须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否则就难于集成、配置其他地方的资源,更不用说掌握主动权。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核心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也就是把发展建立在切实加强自主创新的基础之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但我国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要求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强调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背景
国家创新体系是各个创新参与者以及他们的关系的总和。其参与者众多,包括企业,也包括大学、研究所、政府部门,还包括金融机构、其他相关的社会组织,乃至用户。
除各个参与者,创新体系还包括这些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比如,企业与企业之间、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是竞争为主还是合作为主;企业与大学之间,国内企业是主要与国内大学合作还是与国外大学合作;政府是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环境塑造,还是主要采取放手的态度等。这些关系有时能够更深刻地反映创新体系的性质和有效性。
从新的国内外形势看,我国目前的国家创新体系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国内企业相互之间以及与高校院所间难以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共同成长关系。国内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在寻求合作对象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国内企业、高校院所,而是国外组织。例如在高端芯片、核心零部件等领域,企业自主创新费时费力,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企业缺乏长远打算、不主动准备“备胎”,主要依靠从国外购买技术、核心零部件。在各国都遵循经济开放和自由贸易原则的情况下,这样的经济安全问题不是主要矛盾,但现在这一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企业、产业的生死存亡。
另一方面,高校院所对解决迫在眉睫的技术“卡脖子”问题,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国内多数大学现在的核心工作是鼓励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提高在各种评比和排名中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些高校并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打通产学研,跟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科研院所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也一直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突破的难点。
国家创新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国家创新体系当下存在的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有关。
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模式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核心技术在外,甚至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即“核心技术在外,产品市场也在外”;
二是在国内企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不高的情况下,高度开放国内市场,由此导致国内科技型企业主要选择从国外、从跨国公司引进技术;
三是产业政策以引导性为主,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工具。
在高度开放国内市场的早期,跨国公司几乎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根据管理学基本原理可以预测,在国内市场上,如果不与跨国公司合作、合资,国内企业将难以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在这一发展模式下,不少国内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选择以市场换技术,通过技术引进,抓住迅速扩大的市场机会。
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将我国的创新体系深度嵌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主导的创新体系和经济体系,造成我国自身创新体系碎片化,不利于核心技术突破,甚至形成对国外技术的高度依赖。大部分国内企业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做不到相互依赖、相互支持,抗风险能力较弱。
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提升也不可能通过单纯的市场机制完成,也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措施。在日本与韩国,核心技术的突破都是以高度保护国内市场为重要条件的;在美国,政府创造市场、直接支持早期市场,也是新技术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这也印证了著名管理学者、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在“钻石模型”中提出的观点:在国际化时代,国家的作用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是有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必须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否则就难以集成、配置其他地方的资源,更不用说掌握主动权。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选择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核心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也就是说,要把发展建立在切实加强自主创新的基础之上。
第一,加强自主创新,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
第二,加强自主创新,需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议》提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要特别重视发挥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因为它们往往拥有庞大的内部市场,可以用来支持技术创新。还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争取形成核心零部件生产者向下游延伸,自己成为核心零部件的使用者,或者核心零部件使用者向上游延伸,自己生产核心零部件等创新模式。例如比亚迪充分利用其生产动力电池的能力发展新能源车就是成功案例,中石油研发生产地震资料收集和处理一体化软件、徐工集团研发生产液压阀等,也是成功案例。
第三,加强自主创新,需要建立有效的国内企业与国内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
时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更加积极地同国内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国内大学也在积极探索和布局,力争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这也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文章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