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赵 军:
关于建立国家决策服务基础数据库的思考 【本文作者以多年哲学思考为指导,在先期建立现代家谱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周易原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设计出一种社会管理模型,并籍此对智库建设所对应的国家决策服务基础数据库进行了论证和研究。】 当前,智库建设成为我国政界和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许多机构和学者在研究智库建设的同时,却往往忽视智库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前提,即研究者必须对研究对象所以存在的事实和数据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因此,从国家和社会管理层面上看,基于国家决策服务的智库建设,首先是要建立集科学性、权威性、安全性于一体的全国互联互通的基础数据库。 一、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当前,构成社会系统要素的人员、家庭、社会组织的基础数据信息是无标准的、非系统的、碎片化的离散信息。尽管相对于计划经济年代政治化、表格化、单一化的传统数据信息登记方式而言,我国目前各级各部门的人口管理、社区管理、市场管控、行政管理的数据信息采集及管理方式有了很大进步,但就目前基础数据信息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来看,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需要,甚至形成了数据信息孤立、垄断、流失、错判,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影响到国家安全、经济运行和基层政府服务效能。比如,本应由各级政府部门出具的数据信息证明全部积压到了无力承受的基层居委会,一家基层居委会甚至要出具100多项证明,中央电视台近期焦点访谈栏目一则未婚时如何证明未婚的报道也反映了我国社会管理的尴尬局面。 (一)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必要性。 1、国家管理体制创新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治理体系中,仍然是中央、省、市、县、乡、村(社区)的多层级中央集权治理体系。一方面,十几亿人口的大量公共管理事务由绝对数量庞大、相对数量偏少的公务员队伍进行着“金字塔”式的复杂系统管理,各级党委、政府事无巨细疲于应对,几个人要处理成千上万人的事;另一方面,最需要公共服务的基层村(社区),却几乎得不到直接有效的公共服务,成千上万的人办理具体公共服务事项很多时间却找不到有效的具体部门和人员。各级党委、政府大量的工作任务全部压在基层,形成了基层政权力量薄弱、事情多、权力少的尴尬局面。这种现状需要从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权力下放等多方面去努力,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求各级各部门将分级、分权、分散的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全部打通、融合、简化、公开,通过电子政务实现高效、便捷、廉洁、公正的普遍服务。这就需要在基础数据和政务信息方面实现综合管理和利用。 2、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和信用经济,尽管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法制社会和信息社会,但我们甚至不会主动掌握法律工具、信用工具和信息工具,有效地引导公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在物质和利益被更多人关注的当下社会,信息工具甚至异化为功利工具而不是道德和法律工具。在微观的市场经济行为中,公民已经初步具有了依靠法律、信用、信息工具来保障自己权利的意识,诸如个人在网店购买物品,电商要具备信用支付手段,店主期望有个好评而非差评,买家可以投诉、退货或退款;但在宏观的市场经济管理中,我们还缺乏对企业公共信用和个人公共信用进行考评、管理和问责的能力和数据平台。 3、保障公民权利的需要。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建设法制国家,最终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服务民众需要。现代社会,不同于古代自然经济以农业生产、家族群居为相对稳定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人们的生存方式、劳动关系、生活区域更具有多变性、跳跃性和不定性,这对我们用传统手段实现公民的动态管理和权利保障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每个公民都有一个终生不变的社会安全号码,这个号码动态记载个人的身份资料、教育阅历、供职变更、家庭情况、财产情况、纳税报告、信用记录、违规违章违法记录等,进入全国联网,在社会生活的各种场合发挥作用。而在我国,公民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中,公民的权利保障也由不同的部门分别评价实施,这就对如何公正公平公开实施公共服务带来了难度。我建议不妨从公民的实际居住地入手,由公民居住住宅或其它不动产作为静态统计管理对象,发挥社区民警和社区组织的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以实际居住地登记管理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先行试点居住证制度,然后逐步完善户籍制度。对在当地住房或置业达到一定期限的公民进行居住登记,不同时段、不同方式的登记与有关的公民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比如上学、就业、医疗、贷款、缴税、救济)。只有这样,才能从静态的居住信息掌握动态的人员信息,从单一的人口信息掌握综合的社会信息,这样才可能对公民进行道德评价、法律管理、信用评价和权利保障。 (二) 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可能性。 1、党委政府的关注。去年,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计划到2020年,实现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今年,山东省又出台了《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将率先建立“一网三库一平台”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依托,建成“信用山东”官方网站,使其成为权威的、公共的信用信息查询、发布和宣传阵地。分别建立企业、个人、非企业法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三个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个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数据库信息进行聚合,建立省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这些工作,体现了高层领导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基础数据信息的关注,为建立国家决策服务基础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2、技术条件的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现代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支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建立国家基础数据库提供了技术条件。目前,高速移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发展迅速,国家推进光纤到户和宽带乡村工程,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建设,为基础数据采集和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了便利。 3、基层实践的探索。近几年,地方政府的改革创新也为建立国家决策咨询基础数据库提供了物质基础、组织保障和工作经验。诸如,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能够实现人员综合信息动态管控,行政权力下放、公共服务下沉(设在社区的微型人社局、民政局)使公民直接体会到行政信息公开带来的公共服务,电子政务(政务云中心、移动政务)使企业和公民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一表申报、一证三码”体现了政府部门基础数据信息融合带来的便利,“四德工程”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将公民的法律、道德、信用进行了关联评价,居住证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政务服务中介制度都为基础数据信息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契机。 二、建立基础数据库的理论指导 要建立集科学性、权威性、安全性于一体的全国互联互通的基础数据库,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必须确立基本的学术原则和方法。为此,我基于多年来对现代家谱信息系统的探索和思考,对建立适用于宏观和微观多层面体系以及不同特点对象系统的基础数据库进行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学术原则和方法的确立,主要是来源于我二十多年对哲学理论的思考和建构,主要原则体现在全集决定论、全息反映论和负熵控制论的表述中。 (一)全集决定论的表述。 全集决定论可用简单的一句话表述为:事物的本质及特点是由构成该事物并与该事物关联的经验内外所有的事物集体生成并共同决定的。 全集决定论用数学的函数表达为:世界作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开放系统,是由N1、N2、N3、……NX-1、NX、NX+1……无数个不同层次上运动的事物构成的,其中,每一层次上运动的事物都是构成上一层次事物的要素,同时也由下一层次无数个事物构成,某一具体的事物是不同层次上所有事物(包括构成它本身的所有事物)的函数,表达为NX=F〔N1、N2、N3、……NX-1、f(n1、n2、n3、……nx-1、nx、nx+1、……)、NX+1、……〕。其中,n1、 n2、n3、……nx-1、nx、nx+1……是构成事物NX的下一层次的诸事物。 (二)全息反映论的表述。 全息反映论可表述为:世界1、世界2、世界3以及构成它们的任何一个系统和要素,在宏观及微观上都映射着所有系统和元素的整体特征并具有事物的具体特点。自然、社会、思维,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存在惊人相似的共性并表现着千差万别的个性。 全息反映论说明,对于规律,选择不同的坐标系来表述它,效果是一样的。这种理论反映在认识领域,则说明,随着人们认识问题能力的不断深入,理论之间的矛盾性会逐渐减少,正确理论所能解释和涵盖的领域会越来越广,同时也会逐渐出现一种接近于解释和涵盖一切现象和过程的全息理论。简言之,理论的全息反映程度会越来越高。 (三)负熵控制论的表述。 基于本体论中的全集决定论观点,及认知论中的全息反映论观点,我尝试提出一种负熵控制论的观点。其基本含义是:以三世界的和谐及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前提,以减少社会系统运行的熵值及克服人类社会的异化为目的,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的自组织原理和涨落、突变机制,以客观知识世界为控制系统的物质载体和实践工具,实现人类理性和人格力量的无限放大。 我经过长时间理论思考和技术论证,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共同磋商,设计出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型。这种模型,采取周易图表的组合结构,运用了全集决定论的思想,体现了全息论反映论的形式,实现了负熵控制论的目的。周易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没有不能解释和说明的事物,一生万物和万物归一的思想符合全集决定论的内涵,天人相应息息相通的思想符合全息反映论的观点,阴变阳合否极泰来的思想符合负熵控制论的理念。这种模型要实现自洽,必须要运用全集决定论的思想。全集决定论要求:在社会管理中,以确保传统观念中系统整体功能为前提,必须强调现代社会个体对整体的集体生成和决定作用,强化个体功能,显化个人信息,以每个人的理想价值和情感诉求为实现社会进步和谐的基础。这种模型要达到实用,必须要体现全息反映论的形式。全息反映论要求:在社会管理中,社会个体的信息要全面,同时个体信息是能够折射整体信息的全息元,从任何一个角度和层面的取得的分类信息都应该是整体信息的一个完整界面而不是信息碎片。这种模型要体现科学,必须要实现负熵控制论目的。负熵控制论要求:在社会管理中,所有个体应该是有序的,所有信息也应该是有序的,整个系统更应该是有序的,同时具备自组织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熵增,人类理性和人格力量的无限放大是负熵控制论的终极目的。 三、基础数据库的管理模型。 这种管理模型的特点是:运用计算技术表达周易原理,能够描述和计算各类复杂社会系统。模型以周易图表为基本形式,周易图表的结构是以阴阳二元为中心的矛盾内核及由此衍生的有时序、分类别、多层级的网格化同心圆,以及与网格对应并可以细化考量评估的标准化表格。这里所描述和计算的社会复杂系统,可以是党中央、国务院双重领导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划地域、分部门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是司令、政委领导下的多兵种、多建制、多层面的集团军体系,可以是董事长、总经理管理下的多法人、多环节、多门类的企业单元或员工组合,可以是父母男女繁衍养育的数代、数家、数姓的大家族,同时也可以是综合评价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正反两方面所体现的道德、法律、信用等多角度、多层面、多指标的综合体系。 周易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计算机技术体现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尖端。两者要融合起来,存在着许多理论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难点。周易原理是抽象的、概念是模糊的、推理是主观的,计算机技术原理是具象的、概念是精确的、逻辑是严密的。周易是通过概念符号推演的,计算机是通过数值逻辑运算的。尽管周易与计算机技术在逻辑运算语言方面存在着“不可通约性”,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计算机的发明就是莱布尼兹受八卦阴阳二爻符号启发运用了二进制的计算原理。我在求同存异的大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了采取图表结合的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表达周易的原理。具体在社会学应用领域,就是把社会系统中诸多不同要素简化为周易八卦图中条块分割的图形单元,同时把生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千差万别的人类个体通过标准化的信息表格细化可定性定量表述的信息单元,然后通过逻辑运算确定每个信息单元所对应符号在周易图中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条块的具体位置,把千差万别的个人信息区分生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建立标准化的信息表格,采取层级管理、分类排序、梯次衍生的方式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同时运用全集决定论和全息反映论的原理,建立人类个体姓名符号单元与个体标准化信息单元能够相互生成、转换、映射的运算判断机制,并运用负熵控制论原理实现无序信息的有序整合来实现信息的最大利用,从而在虚拟世界实现社会的优化管理。 在这种社会管理模型指导下,我尝试设计了一种现代家谱软件,用来验证和检测这种模型的实用效果,并正在申报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重大理论研究项目”。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此类社会管理模型推广到学校、乡村、军队、企业。通过使用这种现代家谱软件可以体会到,这种社会管理模型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从宏观意义看,这种模型可以用作国家层面进行人口调查、经济分析、政权建设、学术研究、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的工具。从微观意义看,这种模型可用作企业社团和家庭进行成员管理、档案记录、信息开发、文化教育、健康生育、沟通交流的工具。只要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周易图表,并且设定出有效的单元信息表格,辅助以给定程序的逻辑运算方式,这种模型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