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地爬坡的美军“大狗”四脚机器人
军用机器人冲击现代战争伦理
目前世界上机器人已达20万,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军事安全领域的需要,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大量被应用于军事与安全领域。可以说,机器人战争早已不再遥远。然而,机器人战争面临着伦理问题,相关法律却是一个空白。因此,为机器人作战立法是国际社会面临的紧迫课题。
巨大的军事潜力,超人的作战效能,预示着机器人在未来战争舞台上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机器人自20世纪60年代在印支战场崭露头角以来,日益受到各国军界的重视。例如,美国率先将数以万计的军用机器人投入伊拉克、阿富汗战场。2004年美军仅有163个地面机器人。2007年则增长到5000个,至少10款智能战争机器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如今,机器人已加入世界多国军队,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作战力量。
据统计,目前全球超过60个国家的军队装备了军用机器人,种类超过150种。军用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这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演进将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到2015年前,1/3的地面战斗将使用机器人士兵。预计2040年美军可能有一半是机器人。可预见的是,一种高智能、多功能、反应快、灵活性好、效率高的机器人群体,将逐步接管某些战斗岗位,改变未来战争的模式。
鉴于远程遥控无人机实施攻击的技术在世界上广泛扩散,各种无人装备受到重视。一些国家开始研制用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目标并实施攻击的作战机器人。美国正在研发的X-47隐身攻击机可能是最接近“杀人机器人”概念的武器。
军用机器人在战场上大量使用,将给现有战争伦理带来巨大冲击。比如,在战场上,具有自主攻击能力的无人化兵器对主动放下武器或被剥夺武器的敌方人员,如何识别和判断对方的真正意图,并给以相对的回应,这是机器人难以准确判断和做到的。英国新闻调查局统计显示,2004年到2014年2月,美国在巴基斯坦进行了376次无人机袭击,造成926名平民死亡。另外,机器人有时还会指向本方作战人员。而无人化战争的到来可能导致武力的滥用。远程作战者因未处在战斗环境之中而有一种“游戏”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虚拟世界里往往更加大胆和暴力。因为操控者自身根本体验不到死亡的恐惧和痛苦。
随着机器人装备的研发,带来的是法律滞后于新技术。《国际人道主义法》跟在新武器技术后面扮演追赶者的角色,还要等若干国家对新武器完成试验后才能将这些武器视为国际法管辖的对象。《国际人道主义法》甚至对已诞生的无人机技术装备无法管控。联合国曾于2013年讨论军用机器人使用问题,要求冻结这些武器的研发,并成立讨论委员会。为了防止机器人武器的滥用,国际社会应尽快为军用机器人作战立法,限制这种军用机器人的使用范围和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