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冬天是阴冷的。2008年的欧洲,在金融危机的肆虐下,益发的阴冷而低沉。
在这阴冷和低沉中,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欧美市场火爆热销,带来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买书的不仅仅是蓝领无产者,更多的是达官富豪和学者名流。据说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案头就摆放了一本满是圈圈点点的《资本论》,德国31所大学更是开设了《资本论》专题课。面对如此的热销,英国媒体甚至戏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
我们中国人对一句话应该不陌生:“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之语。160多年过去了,19世纪开始刚刚出生在欧洲大陆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剿而未灭,反而登堂入室,备受推崇。
是时尚的玩笑,还是历史的选择;是情绪发泄的偶然,还是社会演进的必然。要理解这一切,就要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说些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说了些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了解马克思主义,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彻底地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哲学的内容、性质和使命都发生了不同以往一切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全新的、科学的哲学世界观,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是工人阶级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统一。
一、以科学赢得尊重
谎言也许能蒙蔽一时,但真理的光芒终将绽放;潮流也许能风靡一时,但面对历史的车轮只是过眼云烟。
任何理论,只有蕴含了科学的因素、获得了科学的支持、具有了科学的本性,才会找到并守住自己的位置。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以其坚实的科学性屹立于人类哲学之林。
我们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来自于对下面四个事实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讲中曾讲过:“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因为马克思认为,科学的进步不仅对历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更对人类的思想、思维的进步有根本性影响。科学的进步拓展纵深了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也让哲学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形成了近现代科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使得我们可以“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文化智慧的结晶。要比巨人高就要站在巨人的肩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以前的一切哲学,是因为它汲取了人类哲学史上的全部精华,特别是人类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与科学成果。具体来说,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进行了革命地改造,继承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汲取了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实现了两大有机统一:一是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让唯物主义贯穿着辩证法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让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唯物辩证法;二是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彻底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找到了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这一历史的现实基础,发现了物质性的经济关系这一历史的决定因素,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规律是客观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发现不等于不存在,不愿意去真实反映规律不等于能否认规律。资产阶级思想家出于对既有社会制度的维护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去曲解对规律的认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把握是真实、深刻、准确的,而且对这些规律的揭示和阐释同样展现了强大的逻辑力量与超凡的学术魅力。19世纪末,曾有一批资产阶级学者围剿马克思《资本论》,绞尽脑汁,百般挑剔,最后不得不慨叹道:“从立场上批判马克思容易,从理论上否定马克思很难。”为什么很难?是理论的无懈可击,是逻辑的不可辩驳。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ad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力量最好的注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于工人阶级的伟大实践。哲学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先进的、科学的社会生活实践为哲学的诞生准备了肥沃的土壤。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欧洲先后爆发了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三次大的工人运动。这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和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诞生在工人运动的凯歌突进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起就与工人阶级争取自由解放的运动同成长、共进退;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步调一致,相呼应和。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切,对以下这些现象就不会感到奇怪和惊讶了:
——法国哲学家萨特(Sartre,1905—1980年)后期曾经下大工夫于他的代表作《辩证理性批判》,旨在以“人学辩证法”代替“唯物辩证法”,但到晚年却向学生忠告:马克思是一座不可被超越的思想高峰。
——又一个法国哲学家德里达(Derrida,1930—2004年),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可在20世纪90年代整个西方世界欢呼苏东剧变的背景下,力排众议“向马克思致敬”。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相径庭,他的致敬当然不等于服膺,我们决不能接受用解构主义来解构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同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英国本土自己的大哲学家休谟在占尽主场优势的情况下,以十多个百分点的差距排在第二。
这样的现象在过去不断地发生,在未来也必将更加频繁地出现。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无可置疑的科学性,彻底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尤其是他的反对者的敬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了工人阶级这一先进生产力,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