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个人叫高缭,他为人谨慎,在齐国丞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从来没有犯过错,但晏子却无缘无故把他辞退了。这是为什么呢?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是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足足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辞退了。”这便是“闻过则喜”的寓言故事。
反观当下,大多数人都喜欢听谄媚的话、顺耳的话,稍有不满便有可能翻脸,“友谊的小船”更是说翻就翻。与晏子相比较,人们往往是讳疾忌医而并非闻过则喜,不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更不能清晰的判断对错,从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和越来越艰难的处境。毋庸讳言,人们都要学会闻过则喜,尤其是党员干部更要做到这一点。
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民族复兴、国家振兴的艰巨使命。从而,党员干部的质量高低关系到国家大局、事业全局。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党员干部也是凡夫俗子,也是肉体凡胎,也有可能犯错误。但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勇于承认错误,不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可否认,现实当中的确存在一些个别党员干部自身存在问题但不能够虚心接受意见和批评,不仅不能做到闻过则喜,反而把别人善意的提醒当作是故意刁难。最终,这样的党员干部往往会越走越远,走向歧路。
闻过则喜实际上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表现。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要在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更要在行动上落实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原则贯穿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始终。要自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哪怕是丁点的苗头,也要坚决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更要虚心接受身边家人、同事、领导、群众等人群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只听“好评”,不听“差评”,而要从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党员干部中,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放下身段和姿态,多倾听下情和不同的声音,避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广大党员干部要从“闻过则喜”的寓言故事中有所感悟,积极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对党和国家更多的积极贡献。
作者:徐冉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旧州镇人民政府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