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杨绛比张春桥工资高!从一张图表看建国初知识分子待遇 - 昆仑策
-
司马南:杨绛比张春桥工资高!从一张图表看建国初知识分子待遇
2021-11-04
今天这期节目跟大家说说工资,一个月挣多少钱。据说有些人“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喝酒基本靠送”,这描绘的是贪官。但是过去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包括80年代,工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基本的生活来源。工资多少这件事特别重要,直接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我今天想说工资是因为我昨天晚上看到一个社科院的研究员,填表说自己挣多少钱。我一看那个数,哎呦,吓了我一跳,挣这么多钱呀。什么表啊?工会会员登记表。姓名杨季康,性别女,1911年7月出生,民族汉,这岁数够大的啊。杨季康是谁呀?一般人不知道。我要把她的笔名告诉你,那大家一听就知道,什么人?杨绛,钱钟书的夫人,大名鼎鼎的女作家,各种头衔一大堆。她自己填的家庭出身是自由职业,本人成分写的知识分子,政治面貌无党派,个人简历写的是江苏东吴大学毕业,清华大学研究院肄业,留学英国,后任职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业余创作剧本、散文、短篇小说。工资241.5元。今天的人收到241.5元,这还叫钱吗?这钱太少了。但是您要知道,我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地里干活,那是一分钱没有的。做农活哪有钱的概念?1974年我高中毕业,上班挣钱,挣多少钱?18块钱一个月。1975年,涨工资了,一个月24块钱。那时候天天上班,而且还加班,一天只挣几毛钱。1976年我居然挣到32块钱了,相当于一天挣一块钱了。1982年的时候,我大学毕业进北京了,那时候讲分配不用找工作,组织就给你安排了。我被分配进了北京最大的衙门口,上班第一天学的第一份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守则》。最大的衙门口,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我挣多少钱,一个月挣56块钱。杨绛这个工资什么概念?杨绛当年这个工资比行政八级都高。什么叫行政八级?我们党的高级干部,出生入死,几十年武装斗争,战场上幸存下来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这些老革命,才是行政八级。想当年东北农场的一把手,还担着一些其他职务,人家一个月才挣150块钱工资。当时相当于行政13级。依照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干部管理体制,13级属于高级干部。现在的人听到150块钱,你没感觉,对不对?但是,我作为一个乡下的孩子第一次知道:李叔叔一个月挣150块钱。天哪,那种强烈震撼内心带来的感觉,比我知道马云当首富挣多少钱激动多了。很多人喜欢说知识分子受迫害。首先要分析什么叫迫害,一个月250块钱的工资,已经抵得上很多四五个劳动力一年的工资总和了。我们有的知识分子吹捧自己的神话,因为他文字能力比较强,所以就无底线地卖惨。我看着这个登记表,还真是有那么一些感慨想跟各位说一说。登记表还有一些内容:文化程度大学毕业,籍贯是江苏无锡,工作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门所三级研究员,三级研究员居然就挣240多块钱,家庭成员写的是爱人钱钟书。钱钟书是什么人呢?表上写的是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工会小组意见没有,组长意见没有,基层的意见没有。备注:1953年左右在文学研究所曾经入过工会,证件已经遗失,当时全体同仁都曾加入过。这个表格不知道从哪来的,但是蛮有意思,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会制。我们党从幼年的时候就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说我们党本来就是知识分子创办的。南陈北李不都是知识分子吗?大知识分子,对不对?毛主席学历低?那也是大知识分子,今天随便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个侧面,你都可以拿博导的。所以,知识分子这事不能简单用学历来衡量。但是那个时候,即便是用学历来衡量我们党,那也是大知识分子,先进的、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他们起来革命,他们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于是成立了一个党,共产国际中国支部,要开始解救这些受苦人,要实现民族复兴。所以当时在上海,中共一大的时候,为了避人耳目,说自己是北大教授旅行团。所以我们党重视知识分子是有传统的。事实胜于雄辩,档案胜于雄辩。我说我们党重视知识分子,有人不信。但是你看看人家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女士,人家表上请清楚写着,240多块钱一个月。天呐,那时候我们家八口人,我爸爸挣89块钱。八口人花89块钱,那生活都不算最惨的。杨绛挣240多块钱,钱钟书,一级教授也得挣个大几百块钱,有些资料说是400多块。那好,两人加起来,过着何等优越的生活,那在新中国绝对是贵族类的。因此,我对某些人卖惨向来有一种冷眼旁观的感觉。有人说,他们家原来在上海,生活怎么怎么优越,有多少佣人,后来到了东北兵团,吃大饼子吃不下去,小米饭吃不下去,窝窝头吃不下去,然后是受迫害。我看到这种文字的时候,你知道我什么感觉吗?我就觉得这些人,他们的文字就暴露了他们思想没有改造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仅仅是让你到农村去和老百姓过了几年一样的日子,你就觉得自己受迫害了。行,你感觉被迫害,那你不能一辈子就招呼这点事。直到今天,我们农村的很多老百姓也才刚刚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我们2020年才全面脱贫奔小康对吧?老拿自己跟马云比,你哪比得过啊。所以我们很多知识分子,仅仅是因为自己过了几天和老百姓一样的日子,其实比老百姓还是好得多,保留工资的。当年我在乡下,我是乡下小孩,我们那知青来了一个月,进来之后就32块钱工资,我上班才18块钱一个月,你们就32块钱工资。我就羡慕他们发了工资之后,成群结队在我家门前走,然后去当时还叫公社,其实就是现在小超市那类地方,买饼干吃。我甚至能闻到我们家门前走过的那个知青拿的那个油纸包里饼干的味道,太诱人了,羡慕他们。但是他们说自己特别苦,是被迫害了。我一直对这事就有看法,如果你被迫害了,谁迫害了农民呢?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处在那种情况下,你们已经过得相当好了,你凭什么说你被迫害了?网络有一个叫“澳洲女学人”的,她介绍一个材料说:1956年杨绛被评为三级研究员,月工资241.5元。1956年是我出生那年,66年前杨绛挣241块5毛钱,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说明新中国的时候我们对知识分子何等重视,三级研究员比行政八级工资还要多,行政八级才拿230块钱。比如有个人,后来大名鼎鼎的张春桥,新华通讯社华东分社社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行政八级。也就是说,杨绛挣的钱比张春桥挣的还要多。还咋的呀?还要啥自行车啊?谁对不起你了?干嘛就老觉着我们政府、我们国家对你们太刻薄了,其实给你们的待遇太优越了。想想老百姓那时候挣多少,拿多少钱。我们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对社会主义的建设有一些文科知识分子,包括旧社会过来的思想没有改造好的、没有共产主义信念,甚至爱国主义信念都打折扣的知识分子,我们同样给高官厚禄了吧。就这样,还有很多人不满意,还有很多人翻历史老账,还有很多人写软文批评土改方案。杨绛的大概经历如下图,值得注意的是,她留学英国、法国,一共待了三年。现在在国外待三年还是能学不少东西的。然后人家讲她的时候呢,一定要这么讲,说那十年受到冲击,被迫害了,1970年就下放到“五七干校”了。我觉得杨绛女士有一条可以肯定,就是她写的文字,倒不狰狞,不是那种血泪控诉,也不会编造一些情节。她是冷静当中带着一种很远的距离感。虽然你们对不起我,但是我只是带这种怜悯的态度,居高临下地看着你们。这是杨绛。一个国家其实是何等不容易啊,你们在干校的时候,毛主席的亲闺女也在干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不能把这个东西都说成血泪历史。我们有些人,觉得人民给他的利益没有满足他不断膨胀的欲望,就是被迫害。我是大知识分子,我在英美留学过三年,你们应当给我比你们多出多少倍的钱。我们给你这么多钱了,还觉得都是应该的。现在有一种氛围,便是很多人就要找历史的旧账,说自己被迫害了。如果真有不公正待遇,那就说个具体事,但是形成一种龙卷风式的发酵,这就不合适了。填的这个表至少说明了当时杨绛挣的钱比中共的很多八级以上的高级干部都多。我也看了一些杨绛女士的作品,《我们仨》《洗澡》《干校六记》我都读过。我觉得对杨绛的赞誉,咱们不懂。因为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只是胡同一个退休老头,在英国和法国转了十几天,加起来也没有仨月。所以没法跟杨绛这样的知识分子相比。我去年专门又读了一遍《干校六记》,应该说她的文字倒是比较干净,比较冷静地冷嘲热讽,所谓有理有据的辩论,我倒没见着。但你看得出来是个文字功力比较强的,把锋芒藏起来了,表现温暖的时候多是内心的一种力量彰显。所谓激情,适度,到处都能够见到。有人说她是淡泊当中有浓浓的和谐,是散文的自然平淡。还有人说她跟周作人的散文比较相像,我倒没有这种感觉,完全没有杨绛像周作人的感觉。有人说他写的《干校六记》是将悲愤之情暗含于淡泊名利之中。如果真淡泊名利的话,你暗含悲愤,这俩放在一块说,这事不矛盾吗?干校劳动一下怎么就能满含悲愤呢?我看不出来,我觉得也完全没有必要。所谓文革是她的黑暗史,因为什么?精神打击最大,生活最困苦,然后受不了。就是因为过去是优越的大小姐。然后农村生活又艰苦又要劳动,肉体上受折磨,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冷漠,甚至一种爱怎么着怎么着情绪。那恰恰说明这劳动是必要的呀,对不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之本,立国之宗旨,知识分子参加劳动和工农相结合,难道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吗?至于迫害,我是从头到尾看了《干校六记》,也没看出来哪里迫害。至于说庞大的8亿人口当中有没有受到迫害的,那另说,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就杨绛和钱钟书两个人来说,我觉得这个时候还有人站出来,没完没了地说他们两个被迫害。我不认同。我觉得很多人在干校是有一种积极阳光的表现。过去被人仰慕,那在干校的时候,其实你有学位也是受尊重的。她觉得自己因为在干校干着农民的活,精神上就被凌辱,那我没办法。如果你干农民的活,跟工人在一块,就觉得自己被侮辱,那就说明你对我们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这个新中国不是太理解。你认为你是精神贵族,应该是人上人。因为你挣241块钱,别人挣8块10块,司马南挣18块钱。你们挣241块钱觉得自己还被凌辱,上哪说理去?不同的标准一定生出不同的认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司马南频道”)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