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此文是本人撰写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涉华重要观点提示”的一部分。而“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涉华重要观点提示”一文,则是根据本人最近新译的《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中国笔记》译稿撰写的。文中引用部分,除特别说明的之外,均引自该译稿。之所以决定新译瓦德西涉华笔记,除了旧译本收入内容不完整等诸种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旧译本多有文不达意之处。仅以旧译本的书名《瓦德西拳乱笔记》为例来看,它就背离了瓦德西《回忆录》中涉华部分的德文原文标题“在中国担任联军总司令(1900-1901)”,也即违背了瓦德西在其回忆录中设置这一部分的本意,即记述其在中国担任联军总司令这一职务期间的整个经历,而不是单纯地记述所谓的“拳乱”问题。况且,“拳乱”这个概念本身是含贬义的,而瓦德西作为一个普鲁士-德国老式职业军人,虽然视“拳民”为战场上的敌人,但是他在其涉华笔记中,并未刻意贬低“拳民”和“拳民运动”,相反,他认为“拳民”是中国“尚未完全丧失殆尽”的“尚武精神”的承载者,并对“拳民”的“尚武精神”和“毫不畏死的精神”,表露出了惊讶和敬重之意。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数百年以来,这个民族就没有再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也没有外敌威胁这个国家。1860年英法联军与中国的短暂战局和中国最近与日本的战局,仅发生在有限的区域内,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些战局似乎根本就不知晓。这样以来,中国人便逐渐地丧失了一切尚武精神,其结果是,在总的价值体系中,军人的地位极其低下。现在,在军人中确实已没有任何尚武倾向,而军人缺乏尚武倾向会使民族变得衰弱。”
“拳民的起义说明,在中国还有许多另一种类型的中国人。许多死刑犯——李鸿章在广州一年内就下令处死了5万人——的行为证明,他们通常都具有毫不畏死的精神。谁表露出了怯懦,谁就会受到他的难友们的唾骂和嘲笑”。
“由于自若干世纪以来没有受到外部敌人的严峻威胁,中国人民已变得缺乏尚武精神”,不过,“中国的尚武精神尚未完全丧失殆尽,拳民运动已经提供了证明”,“在山东、直隶两省,就至少有10万人参加了这一运动”。
“拳民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装备很差,大部分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击发式武器”。
“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没。”(转引自邵鲁文:民族意识觉醒一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载:新华网,2018年11月13日)
“数日以来,关于拳民活动的消息增多。有消息说,在天津-北京-保定及其以南地区,有大批拳民从事破坏捣乱……同时也有消息说,在保定,较强大的中国部队(关于其规模,说法差异很大)与拳民进行了战斗。我已命令联军部队,在其所经过的所有居民地,彻底搜捕拳民,一旦抓到拳民,均可统统枪毙。”
“那种把中国国内产生的仇外运动归咎于传教活动的观点,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中国的仇外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人认为强行进来的文化不适合中国而逐渐形成的。”
1、外国人在中国“建造铁路减少了某些职业阶层的谋生能力——人们此时自然会联想到,在欧洲早期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思想”;
2、“由于不重视铁路沿线涉及到的许多坟墓,伤害到了居民的宗教感情,从而造成了恶性流血事件”;
3、“近年来瓜分中国已成为各国报纸都喜欢讨论的话题,这必然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上等阶层人士的自尊心”;
4、“欧洲的商人竭力地欺骗中国人,以图私利,这种行径长久下去绝不可能使中国人感到高兴”;
5、“个别传教士做事无所顾忌,其他的许多传教士至少是丧失了特别的自尊”。
“我相信,大量无家可归、饥寒交迫的男人,将会进行抢劫……或者将会参加义和团。我深信,此次战争制造的拳民,比在战斗中丧命的拳民更多。”
“中国皇室现在有实现和平的愿望,中国和谈代表在实现和平方面也有诚意,因此,如果列强早提出条件,现在和谈早就结束了。至于中国人是否会长久保持这种诚意,我认为,如果和谈长时间拖延下去,是大有疑问的,因为中国还有主战派,他们正在积极地施展阴谋活动,期盼着列强的分裂。而俄国与英国之间的冲突,使他们再次对此充满了希望。”
“对于我们来说,完全不可理解的是,本来很怯懦的中国人,在面对死亡时却表现得十分镇定。在不计其数的死刑中,我从未听说过有哪个中国人,在面对死亡时,表露出恐惧或情绪波动的哪怕是一点迹象。”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