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重大谜案之一:《多余的话》到底是狱中绝笔还是蒋氏捏造?为何其悲观低沉的风格与瞿秋白的英勇就义反差巨大?毛泽东、周恩来、陆定一、丁玲、宋希濂各有怎样的评价?
在近现代历史上,瞿秋白是评议颇多的一位领袖,《多余的话》更是曾一度引起波涛巨澜的奇文。
1935年瞿秋白英勇就义后,被视为烈士。当年,《多余的话》的部分内容,以瞿秋白狱中作品的名义由国民党中统主办的《社会新闻》首先发表,1937年《逸经》半月刊全文刊载。
或许是英勇就义的瞿秋白与《多余的话》中的瞿秋白反差太大,延安方面认为《多余的话》是蒋氏伪造的。
1962年,陆定一曾回忆到,当时李克农找到他,说瞿秋白《多余的话》的真迹落在一位民主人士手中,已流出国外,那个民主人士表示要卖,问买不买。陆定一认为《多余的话》是蒋氏伪造的,表示不买。
可没过多久,陆定一到人民大会堂开会,毛主席、周总理都在座,陆定一报告了这件事和他的看法。
周总理说:“我看过《多余的话》原稿,确是秋白的笔迹。”
丁玲后来也回忆道:“我在延安的时候,人家都说《多余的话》是假的,可我一看,谁也编不出来,谁也写不出那种风格的文字。我对瞿秋白太熟悉,也最崇拜瞿秋白。没有人能够模仿的了瞿秋白这种文字的风格。”
再后来,调查瞿秋白冤案时,专家咨询曾关押并试图劝降瞿秋白的时任蒋军36师师长宋希濂,《多余的话》蒋氏动过没有。
宋希濂答:“我们那里没有这种人有这种水平,而且我们也不了解瞿秋白经历的这些事情,无法改动。改动有什么用?没有用,对瞿秋白没有任何影响,一看就是他不会投降的。”
说完这些,宋希濂还专门补充:“我有直接的感觉他是个文化人,一个气质素质都具备且心胸坦然的文化人。”
1936年殉难一周年时,莫斯科外国工人出版社编印了一本中文书,书名《殉国烈士瞿秋白》。编者在引言中说,瞿秋白同志不仅是党的最好领导人之一,而且是中国人民最优秀的领袖之一。这本书集录了陈云、李立三、杨之华、王明、康生等人悼念瞿秋白的文章,还有共产国际代表以及日本?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越南共 产 党追悼瞿秋白的文章。
1945年六届七次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瞿秋白同志是当时有威信的领导之一,1935年6月英勇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1950年,瞿秋白生前战友冯雪峰主持编辑《瞿秋白文集》。12月31日,毛泽东在为《瞿秋白文集》写的序言中说道:“瞿秋白同志死去15年了,在他生前,很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
这是伟人对瞿秋白、对《多余的话》至高评价。
如果初读《多余的话》,确实很可能疑惑不解:刑场上的瞿秋白如此视死如归,文章里的他又如此厌倦政治,何以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
其实,这正是瞿秋白的伟大之处:作为一个一心为民族为国家探索前途的知识分子,历史的潮流把他推上至关重要甚至领袖的岗位,但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受到不公正对待。他虽然痛苦,虽然忧郁,也或知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袖,但是他有着文人风骨、国士气度,宁可失去生命,绝不出卖自己的同志,宁可失去生命,绝不出卖自己的组织。
1980年10月19日,中央办公厅发出转发中纪委《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就义情况的调查报告》,明确宣布:“《多余的话》文中一没有出卖党和同志,二没有攻击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三没有吹捧国民党;四没有向敌人乞求不死的意图。”“客观地全面地分析《多余的话》,它决不是叛变投降的自白书。”
至此,关于瞿秋白以及《多余的话》的争论、风波,尘埃落定。
历史终究给了《多余的话》公正的评判。
参考资料:
1. 白云涛编著,《中 共 党 史珍闻录》,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
2.高卫华、郭化勇著,《瞿秋白传》,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
3.程中原、夏杏珍著,《党 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8月。
作者:文史与生活 转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