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毛泽东在跟埃德加•斯诺追溯这段历史时明确指出:向警予是我们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曾给儿女留下几首儿歌。“小宝宝,小宝宝,妈妈忘不了。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为了天下的儿女都能生活在平等自由的社会里,向警予抛下个人的幸福,用一生追求着理想与光明。
向警予,毛泽东的湘籍契友,蔡和森的红色恋人。
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女中央委员,三十几岁便被称为“革命的老祖母”,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一生致力于“为女界大放光明”。
这位从湖南怀化走出来的湘妹子,如何成长为中共中央妇女部首任部长、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女中央委员?
溆(xù)浦,湘西沅江中游的一座小城,曾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流放之地。1916年,21岁的师范毕业生向警予,回到家乡,接任溆浦女校校长。
1916年11月21日,溆浦女校正式开学。虽然名为女校,但向警予决定招收所有适龄孩子,不分男女。在民国初年,男女同校、男女共学被认为是不合伦理之举。当地很多人,都不希望把自己的女儿送到溆浦小学。为了招生,向警予攀山越岭,跋山涉水,挨家挨户地给父母做工作。
其实,这位年轻而颇有见识的女校长,正是溆浦第一个走进新式学堂念书的女娃。
1895年,向警予在溆水河畔的一栋老式四合院里出生。向家是当时的溆浦首富,开办鼎盛昌商号,经营绸布百货、钱庄,并且还做着跨国贸易。
在父亲的呵护下,向警予可以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8岁时,她进入溆浦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最爱读《离骚》和《木兰辞》,崇拜花木兰式的女英雄。
1915年5月7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下达“最后通牒”,要求5月9日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各城市爱国团体,纷纷集会,誓雪国耻。
正在周南女校读书的向警予带领同学印传单、写标语,一起走上长沙街头抗议示威。她慷慨演讲,声泪俱下,激起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1916年,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回到家乡溆浦开展教育救国运动。为了寻找救国的“真事业”,向警予又一次离开溆浦,来到长沙。在这里,向警予结识了蔡畅的哥哥蔡和森。
蔡和森当时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他与同学毛泽东志同道合,成为挚友。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萧子升、何叔衡等10多位热血青年一起来到蔡和森家里,成立了一个著名的青年进步团体:新民学会。
1919年,向警予加入新民学会,成为最早的女会员,经常与毛泽东、蔡和森一起讨论救国救民之路。
此时,北大校长蔡元培正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政府在一战当中丧失了很多劳动力。它跟中国政府交好,到中国来招募工人。蔡元培他们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中国的年轻人,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去学习法国先进的科技,带回国内,从而振兴中国的实体经济,实现实业救国。
消息传到湖南,蔡和森开始负责湖南留法勤工俭学的组织工作。他让妹妹蔡畅邀请向警予一同赴法,并发起“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1919年12月,一艘邮轮从上海出发了。向警予、蔡和森、蔡畅,以及55岁的蔡母葛健豪都在其中。
1920年2月,向警予等人抵达法国,在离巴黎不远的小城蒙达尼,他们一边做工,一边学习,“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
志同道合的向警予与蔡和森谈学习、谈人生、谈中国的未来。纯真、诚挚的爱情也愈加浓烈。
1920年6月,这对恋人在蒙达尼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两人并肩而坐,捧着一本《资本论》,拍下了这张特殊的结婚照。他们的自由结合被称为“向蔡同盟”,轰动一时。
1920年,留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召开会议,探讨中国革命的道路。向警予支持蔡和森的主张,提议写信给毛泽东。蔡和森一气呵成,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信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效仿俄国十月革命,改造中国。
很快,毛泽东回信说,对蔡和森和向警予的主张“没有一个字不赞成的”,并告诉他们建党一事正在进行。
1921年7月的一个夏夜,李达、董必武、毛泽东等13人陆续走进上海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座石库门建筑。从此,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一颗革命火种在沉沉暗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
同时,向警予、蔡和森也积极联合留法的周恩来、赵世炎等人,一起筹建起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
1921年年底,蔡和森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不久,向警予也告别法国,拖着怀孕的身体回到上海。
4个月后,长女蔡妮出生,夫妻俩既高兴又犯难。两个人的生活原本拮据,女儿的降生又使他们雪上加霜。但生活的困难丝毫没有减低他们的革命热情。
向警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妇女运动和革命事业中,领导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会员达30万人。汹涌澎湃的妇女解放运动,成为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的一支生力军。
1923年6月,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并连续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
1925年,向警予增补为中共中央局委员。“向蔡同盟”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对中央委员夫妻。
为了不影响两个人的工作,向警予将女儿送回湖南,托付给家人抚养。后来儿子蔡博出生不到一个月,也被送给大姑妈蔡庆熙哺养。
年幼的儿女成为向警予革命生涯中的牵挂。1927年3月,向警予回到湖南长沙看望多年不见的一双儿女,照了一张全家福。这成了向警予与儿女短暂的最后相见,也是唯一的合影。
两天后,她再次离家,奔赴武汉工作,化名夏易氏。很快,腥风血雨来了。白色恐怖笼罩下,国民党在武汉搞大屠杀,很多革命志士都牺牲在国民党的屠刀下。
1927年4月,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向警予参加了这次大会。会后,中共中央考虑到她的名气很大,留在武汉太危险,三次命令向警予尽快撤离,但她都拒绝了。她说:现在是党最困难的时候,组织上和工人群众的联系几乎中断,多留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绝不能让工人群众失望,绝不能向敌人示弱。
向警予早出晚归,奔波在武汉三镇,不管是晴天雨天,她从不间断地到各个基层工厂第一线发动工人。有时废寝忘食,饭都不吃。
革命斗争异常残酷,刚过30的向警予竟显得有些老了。她沉默坚毅,处事稳健,加之在党内资格老,越来越多的同志开始尊称她为“革命的老祖母”。
一年后,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被捕。面对敌人的严讯逼供,向警予始终正气凛然,坚贞不屈。
向警予留了一张儿女的照片,她的狱友陈恒乔看到她经常拿出照片来,有的时候好像在说什么,有的时候对着铁窗外面讲些什么,就是说,一直在思念她的两个孩子。
向警予曾给儿女留下几首儿歌。“小宝宝,小宝宝,妈妈忘不了。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为了天下的儿女都能生活在平等自由的社会里,向警予抛下个人的幸福,用一生追求着理想与光明。
1928年5月1日,向警予被国民党反动派押往武汉余记里刑场。沿途她仍不停呼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革命一定成功!”。
沿途群众无不为之动容。枪声响了,向警予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噩耗传来,蔡和森悲恸失声,含泪写下《向警予同志传》。“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1936年,毛泽东在跟埃德加•斯诺追溯这段历史时明确指出:向警予是我们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向警予牺牲后的第三年,时年36岁的蔡和森被国民党杀害。
血色浪漫的“向蔡同盟”,一起融进了大地,熔铸了一个新的中国。
他们的子女蔡妮和蔡博,寄居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蔡妮与蔡博相继回国。后来,蔡妮成为一名俄语教授,蔡博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冶金专家。
武汉,龟山顶上,向警予坚贞远望,正气浩然。1978年,向警予墓移此重建。每年,都会有武汉和中国各地的人们前来祭扫。
她生命的印迹刻在大地上,她精神的光芒写在苍穹间,永远激励后人。
(来源:“
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
“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