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父亲刘毓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之一。父亲出生在江西省横峰县葛源乡店前街一个赤贫的农民家庭。1927年4月参加革命,同年底参加了方志敏领导的“弋(阳)横(峰)暴动”。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共区委书记,1933年任县委组织部长,参加了创建赣东北苏区的斗争。他投身革命后,无论是在白区做秘密工作,还是独立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无论是在敌人监狱中遭受酷刑拷打,还是在党内蒙冤受屈的情况下,都对自己选择的革命道路无怨无悔,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矢志不移。这是他一生最突出的特点和最宝贵的品质。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父亲骁勇善战,冲锋在前,指挥靠前。在担任团、师指挥员期间,十余次身负重伤,留下了遍体刀疤和弹痕。其中,最危险的有两次:一次是1937年他任红军团政委时,在作战中被敌人打中一枪,头部被敌人用刀砍伤6处,脑脊液外流,几乎在没有医治的情况下,竟然活过来了;另一次是“文革”中,他受造反派迫害导致胃穿孔,因为当时体质虚弱,医疗条件差,无法手术,可胃穿孔处竟然与腹壁长在一起癒合了。他曾风趣地说自己是饿不死、打不死、冤不死。1934年4月,方志敏派刘毓标去皖南开辟工作。临行前,方志敏对他说,派你去皖南,是为了扩大苏区,打破敌人的封锁。敌人在皖南的白色恐怖很严重,但人民要求起来革命的愿望很强烈。你去了后,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皖南离苏区远,工作困难一定很多,经济上也接济不了,要自谋职业做掩护。父亲到屯溪(今黄山市)后,被皖南特委分配到歙县任县委书记。他在一个小集镇的轿行中充当轿夫,以抬轿子作掩护,开展秘密工作。后调任太平中心县委书记。父亲在人地两生的情况下,紧紧依靠地下党组织,深入到贫苦农民中去,迅速打开了局面。那一年,皖南地区发生了特大旱灾,赤地千里,庄稼严重减产。地主豪绅勾结官府加紧向农民掠夺,广大农民的反抗呼声十分强烈。父亲看到条件成熟,召集中心县委研究,决定秋收后举行暴动。8月21日深夜,以柯村为中心,方圆百余里范围内的数千农民参加暴动,镇压土豪劣绅320人,缴获地主武装枪支300余支。随后,“皖南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县、区、乡也都成立了苏维埃。为了保卫苏维埃政权,各级都建立了武装,人民群众第一次享受到当家作主人的权利。这次暴动后来被称为“柯村暴动”,载入党史。红军主力长征后,父亲受命担任皖南红军独立团政委,方志敏向他和团长明确独立团的三大任务:开展游击战争,进行抗日宣传,大力发展白区秘密工作。1935年4月下旬,父亲率部途经江西省婺源县鄣公山区时,发现那里是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地形很好,群众基础也不错,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父亲遂与团长商定,部队就地展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党团组织等工作。到5月底,建立了鄣公山、石屋坑、高舍、里庄等数个党支部,并向邻近的江西省浮梁县、安徽省休宁县、祁门县迅速发展。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开辟了以鄣公山为中心的游击新区。1936年4月,中共闽浙赣省委在鄣公山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闽浙赣省委更名为皖浙赣省委;皖南独立团改为皖浙赣独立团,直属省委领导;会议选举关英、刘毓标、滕国荣等9人为省委委员,关英为书记,刘毓标为组织部长,滕国荣为宣传部长。父亲率领独立团先后攻克浙江开化县城、昌化县城,有力地震慑了敌人,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到1936年底,游击区扩大到43个县,县委(中心县委)直属区委(特支)有30多个,红军游击队发展到30余支,共3000余人。父亲作为鄣公山根据地的开创者,省委组织部长兼独立团政委,对这一时期皖浙赣边区游击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1937年3月,父亲在作战中受重伤昏迷被俘,关押在浙江衢县国民党“闽浙皖赣边绥靖公署”的监狱中。由于他的皖浙赣省委组织部长和独立团政委的身份,敌人企图从他口中挖出党组织和红军的情况,严刑逼供,一次竟压碎了他双腿的胫骨。面对生死考验,父亲坚贞不屈,严守党和红军的秘密,使敌人一无所获。在监狱里,他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要无限忠诚,痛斥叛徒的卑劣行径,影响和鼓励其他难友,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崇高气节。七七事变爆发后,原红军挺进师参谋长陈铁君与国民党当局谈判交涉,于7月中旬才将父亲营救出狱。父亲被营救出狱后,独身一人返回鄣公山寻找党组织。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跋涉,于9月初找到了皖赣特委书记王丰庆、副书记李步新、组织部长江天辉。1938年2月底,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近500人,在江西浮梁县瑶里召开誓师大会,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三营。父亲任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总务科长。在陈毅的亲自关怀下,经过近一年的审查,于1938年12月恢复了父亲的党籍。父亲参加了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和苏南、苏中、苏北、淮南等地的反“扫荡”、反“清乡”、反摩擦斗争,在与日军作战中再次身负重伤。他在担任干部学校、抗大分校的领导工作中,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和军队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军政干部。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师、军级指挥员,率部激战苏中、决战淮海、横渡长江、鏖战淞沪、进军福建,屡建战功。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受命出任华东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作为新技术兵种的组建者和领导者,为装甲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左”的思潮影响,父亲1937年被俘问题被草率地定为有疑点的“悬案”,他被迫离开军队,到江苏省民政厅任党组书记、副厅长。到地方后,他经常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哪里有灾情就到哪里去,深入到第一线组织救灾救济工作。好几次在灾区因脑伤复发而昏倒,被随行人员送回南京住院治疗。他每逢新春佳节,都到部队慰问。他十分关心全省的社会福利工作,千方百计地解决鳏寡孤独和残疾人的生活困难,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十年动乱中,父亲再一次因历史问题受到严重冲击和残酷迫害。在一次被批斗中,一个丧心病狂的家伙竟将他连头发带皮撕下一块。1968年冬,父亲在省“五七”干校受审查。造反派让他睡在阴冷潮湿的猪圈里,连稻草都不让铺,使他落下了肺气肿的病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江苏省委组成复查小组,经过数月艰苦细致的工作,于1980年7月10日作出“关于刘毓标同志被俘问题复查报告的批复”,指出:“刘毓标同志1937年3月被俘问题,已经审查清楚,没有问题。刘毓标同志被俘期间的表现是好的,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悬案’结论,予以撤销。”后来经中央批准,父亲被定为省长级待遇。父亲为祖国、为人民奋斗了整整70年。回首往事,他无怨无悔;瞻望未来,他充满信心。1997年4月4日晚,他因呼吸衰竭而昏迷,被抢救苏醒后,他对守护在身边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说,“现在,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国家和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看到今天,我们过去的血没有白流。没有过去的奋斗,就没有今天;但没有今天,过去的奋斗也就等于零。”他还说,“明天,是我参加革命70周年的日子,这是比生日更重要的日子,我们要一起庆贺。没有党和毛主席领导闹革命,就没有我们一家。你们兄弟姐妹六个,加上媳妇女婿六个,一个也不要当孬种。”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嘱咐。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父亲,一位忠诚的老共产党员。
(作者:华申 华明 东东 华苏 华建 晓宁;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自“铁军传媒网”, 摘自《铁军》杂志)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