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基本建设工程兵整编试点工作总结》明确:“新兵入伍要集中训练两个月。平时要抓好部队的行政管理教育,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充分利用业余和施工间隙时间,进行制式训练和射击、投弹、刺杀、反坦克、反空降训练,熟悉和掌握手中武器。”
1976年基建工程兵年度工作要点中要求各部队:“搞好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要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军事路线。”“要利用施工间隙和冬训时间,开展制式训练,进行防原子、防空降、防化学的三防教育。也可以搞一些夜间训练;结合施工转场进行拉练。”基建工程兵办公室要求各部队,年度射击训练不少于50小时;要普遍完成轻武器第一、第二练习射击训练,并组织考核。
1979年兵部制订的《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五年训练工作规划》 中,对军事训练也作了具体规划: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养成良好的战斗作风,了解和掌握步兵战斗的基本技术(战术、队列、土工作业、刺杀和“三打三防”等)。战士要完成实弹射击第二练习,排以上干部在1985年前要逐步完成手枪、冲锋枪、步枪、机枪第一、第二练习,分队成绩达到良好。通过贯彻条令、条例,狠抓养成教育,部队要达到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有良好的战斗作风,勇于吃苦耐劳,敢于打硬仗。
根据“十二字”方针中“能工能战”的要求,基建工程兵部队平时担负国家重点工程施工任务,战时担负“抢修抢建”任务。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军事素质,能执行必要的保卫和其他战斗任务。基建工程兵成立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直接作战的准备。一次是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之后;另一次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期间。
基建工程兵成立时,国家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着南北两个方向的军事威胁。为了准备全面反侵略战争,国家以“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为指导思想,国防第一,把战备放在国家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特别是1969 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加强战备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全国的战备工作持续升温。
当年10月,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 正式下达,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在这种形势下,基建工程兵根据“能工能战”的职能和要求进入战备,并且结合形势任务,各部队加强战备,进行军事训练。
1970 年前后,遵照毛主席“要准备打一仗”、进行野营训练,“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的指示,基建工程兵部队组织进行了野营训练。有的部队还把军事训练同“抢修抢建”结合起来,从紧急集合开始,部队拉练到某一地,迅速展开“抢修抢建”任务。各部队做好了“要准备打一仗”的部署。
1979 年初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基建工程兵党委根据军委要求迅速成立5人战备领导小组,并且召开军事会议向部队部署战备任务。在西北地区执行任务的部队结合北部、南部边疆外国军队的侵略行动和军事威胁,进行形势任务和战备教育,落实各项战备工作,充分认识基建工程兵加强军事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训练中,指战员不怕天寒地冻,不怕疲劳,开展练兵竞赛活动。有的班排每天坚持开展“三五”枪、“三五”弹(投弹)活动。组织战士以老带新、互教互学。每训练一个科目,各连认真组织考核,表扬先进,开展竞赛。经过严格训练,队列、操枪、刺杀和步枪、冲锋枪、机枪实弹射击等科目均取得总评优秀成绩,受到上级表扬。
在云南边境地区执行任务的部队,结合西南边疆的战备形势,加强战备工作。根据形势需要和上级部署,积极组织部队开展群众性的军事训练,提高指战员的军事素质,随时准备执行作战任务。训练部门组织部队针对热带丛林作战的特点和敌国在边境作战地区密布的明碉暗堡,着重进行射击、投弹、爆破、“三防”、防空知识训练和山地战术训练;请野战医院的医务人员和有关部门传授战场救护和防化、防空知识和技术。正在湖北和贵州施工的第31支队302团和304团根据上级命令立即开赴空军最前沿第一线的南宁和宁明机场执行战备施工任务,同时部队按战时要求进行了各项准备,确保部队随时投入战斗。
以此同时,在大庆执行油田建设任务的第82支队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停止一切施工任务,隶转于沈阳军区第16军指挥,全力以赴进入战备状态。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力部队,在大庆重点区域遂行防空袭、反空降的作战任务,确保大庆油田的安全。广大指战员一方面严格落实大庆战备防御措施,构筑防御工事;另一方面按步兵师(团)配备标准发放武器装备,加紧军事训练,并结合战时可能执行的作战任务,进行射击、“三打三防”、紧急疏散训练和演习,促进了部队整体军事素质的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以工为主”的部队,迅速成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部队。